搜索
评论
2 2
分享

[转载] 让中国智造走出国门的企业,到底有多强

取个很长的名字 楼主
2021-10-02 16:50 107899 2
举报 收藏本帖

来源:浪潮工作室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


口罩供应制约疫情防控,成为左右人们生命的安全线。危急时刻,一家企业站了出来。


3000名工程师,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最高日产1亿只口罩,达到疫情前全国口罩日产量的5倍。这是了不起的企业担当,更是了不起的“中国智造”力量。


比亚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从此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口罩大王”。


强悍的技术研发实力,快速的规模化投产能力,是这家科技智造公司最大的底气。


正如过去近二十年,比亚迪通过新能源汽车,把了不起的“中国智造”,一步步推向了世界。



中国新能源汽车,站在风口之上



世纪伊始,能源安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电动化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时代,呼唤变革者的出现。


2008年,比亚迪推出F3DM,全球第一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动汽车。


图片


中国车企,首次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曾几何时,国内汽车行业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因此不得不长期处于附庸和代工厂的地位。这一次,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有企业站了出来,敢于去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并站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前沿。这,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冲破围墙的比亚迪,自此进入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3年,比亚迪第一款王朝车型秦上市。此后,这款车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图片


2015年,比亚迪乘胜追击,发布新能源车“7+4”全市场战略,力争把中国道路交通领域所有用油的地方全部用电替代,将电动化进行到底。


到了2020年,主打高端电动车市场的比亚迪汉,则成了圈子里的新热点。


当年中国有1127款车型在售,其中43款车月销过万。这里面,整体售价超过21.8万的有12款,中大型C级轿车只有4款,比亚迪汉就是其中之一,其他3款均是外资豪华品牌。


图片


比亚迪汉的出现,代表着走过六十多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史,首次有中国品牌在豪华汽车领域与外资品牌同场竞技。这,是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骄傲。


每一个高光时刻,都映射出比亚迪,这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


而比亚迪,始终依靠的是强悍的技术实力。



一款新能源汽车,如何颠覆燃油车



深圳坪山区,比亚迪的全球总部就位于此地。偌大的工业园区内,坐落着大大小小的汽车工厂,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工艺生产线一应俱全。


总装车间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组装2021款唐DM,这款车搭载比亚迪DM-p混动技术。


图片


它追求极致速度,百公里加速4.3秒,动力不输超级跑车。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在2020年6月份,比亚迪发布了双模技术的双平台战略,DM-p和DM-i。p是powerful,代表动力强劲,极速,i是intelligent,代表智慧、节能、高效”,比亚迪双模系统开发中心副主任王春生向我们介绍道。


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一辆秦PLUS DM-i。这款车搭载着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图片


它的NEDC亏电百公里油耗仅为3.8L,低于市场上所有同级别燃油车和混动车。


长期以来,某些国外品牌汽车的节油性能在国内被奉为圭臬。这一次比亚迪打破神话,在新能源节能领域,坐上全球汽车厂商的第一把交椅。这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国智造”的高光时刻!


秦PLUS DM-i优异的油耗表现,源于DM-i超级混动的技术优势。


王春生解释,“传统的混动是以油为主的混动技术,它们的电机和电池都比较小,需要更多的依赖发动机。而DM-i超级混动是以电为主,是围绕大功率电机驱动和大容量动力电池供能为主,发动机为辅的电混架构,不仅油耗更低,更能带来如纯电动车般的驾驶体验。”


图片


超级混动革命性油耗的实现,发动机、电机的性能至关重要。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拥有43.04%的全球量产发动机最高热效率;EHS电混系统的电机效率,高达97.5%。


这一切多亏了DM-i超级混动以电为主的架构,给发动机做了减法,其中取消传统轮系的设计,让发动机更专注于高效发电和驱动。革命性的设计,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一致认为这款发动机改写了发动机教科书,重新定义了发动机一词。


正是因为DM-i极致高效的动力系统,比亚迪才真正实现了以电为主,少用油,且高效用油,应用车型同时具备快、省、静、顺、绿五大产品优势,让新能源汽车第一次成为燃油车的颠覆者。


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觉得,现代社会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新能源汽车早已不输燃油车,“在同样的购买价格下,我们的加速性能要比那些燃油车要好很多,比它快个几秒,油耗每百公里比它要少个几升,真正意义上给了这些消费者最优的一个选择。”



最安全的动力电池,长什么样



当然,一款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也不能缺少强大的动力电池。


刀片电池,是比亚迪最新推出的“杀手锏”。这种电池省去了中间结构,将电芯做成刀片状直接排列组合成电池包,能将传统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提升50%以上,大大增强整车的续航能力。


图片


此外,刀片电池的创新结构和设计,还赋予它更高的抗压强度和刚度。


单个电池包甚至能经受46吨重卡碾压,不漏液,不起火,无冒烟,重新装车也能正常使用。小小的一块电池竟然有这么强的“抗压能力”,让人不得不惊呼了不起!


刀片电池更让人惊叹的,是它超高的热安全性。


比亚迪SZD安全与可靠性技术部副经理林文生告诉我们,通过动力电池事故原因的分析,他们发现电池包发生起火自燃,80%以上是电池的内部短路造成的。


内部短路,一个让电池产业闻之色变的名词。作为“电池大王”,比亚迪没有向困难屈服,主动向这个技术禁区发起了冲击。当钢针刺穿刀片电池,无明火,无烟,也没有发生爆炸。


图片


林文生向我们解释道,“刀片电池采用的是磷酸铁锂材料,具有非常高的热稳定性。第二方面,我们是(把)刀片电池做得非常长,当针刺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之后,短路回路的阻抗非常长(大),它产热的功率就比较低。第三方面,我们又把电池做得非常薄,有助于它散热。”


正是由于这些开创性的设计,刀片电池才成为真正通过号称电池安全测试「珠峰」的针刺实验的唯一存在,并将“电池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开创了行业之先河。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总结道,“刀片电池是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赋能,它是最安全的车用的动力电池。”



电动汽车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如果说电动化是未来汽车产业角逐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


在下半场里,芯片作为智能汽车的大脑和神经中枢,就显得尤为重要。


图片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嵌入式产品中心总监杨云很早就加入比亚迪,回忆起当初公司布局半导体行业的决心 ,还历历在目,“新能源车时代,芯片变成了一个机遇,也变成了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从机遇和危险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去解决更上游的芯片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在新能源车领域的国产化,从芯片,到电池、电机、电控到整车的组装。这也是比亚迪的使命。”


2002年组建半导体团队,2008年成立比亚迪半导体晶圆厂,早年间比亚迪的一系列动作曾被业内直呼看不懂。到了2011年,比亚迪半导体开始批量应用于电动车。


图片


后来,当手机行业的半导体被外国厂商“卡脖子”,当汽车行业的生产因缺芯受到严重影响时,人们回望比亚迪十几年前在半导体行业的布局,才认识到这家企业的战略眼光有多么的了不起!


在汽车芯片产业里,有一种名叫碳化硅模块的功率芯片正备受瞩目。


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产品中心副总监吴海平,向我们介绍了这种芯片的厉害之处,“碳化硅被誉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器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以后,会使汽车的系统效率提升5到8个百分点。它对整个散热系统的要求也减少了,可以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


正是因为多年前的高瞻远瞩,下面这台以安全、性能以及豪华著称的比亚迪汉EV,才能搭载最先进的碳化硅模块,基本不受市场“缺芯”的影响。


图片


通过在半导体领域的提前布局,比亚迪将产业的主导权和未来发展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的前瞻性、勇气和魄力,正是一家了不起的“中国智造”企业的担当。



“中国智造”奇迹,如何诞生



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上,相比西方国家,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多项关键技术都落后于人。


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车企与世界老牌汽车生产商,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离不开中国汽车品牌的胆略,背后更有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早在2001年,“十五”期间的国家“863” 计划中,科技部就特别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


不过,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震坡看来,“汽车是一个充分市场竞争的产品,政策的引导只能是一时的,是不可持续的,每个企业想发展,必须靠自身掌握技术,才能够换取市场的这种信任。”比亚迪的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2008年,比亚迪成为股神巴菲特唯一持股的中国企业。


图片


跟国际一线品牌奔驰、丰田并肩成立合资公司,比亚迪用了不过十几年。


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如今说起这两个项目,满是自豪的神情,“这两个合资项目用的技术、核心的零部件都是以比亚迪为基础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品牌、中国技术的一个对外的输出。而以往的合资项目的话,更多的是用我们的市场去换技术。”


从国际顶尖投资人对比亚迪的认可,到国际一线品牌用最宝贵的品牌资产为比亚迪的核心技术投下信任票,百年汽车工业终于迎来了属于中国车企、属于中国人的时代。


这是比亚迪创造的了不起的中国自信,这份自信也驱使比亚迪一路成长。今天的比亚迪,连续八年问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成为中国首个迎来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自主品牌。


图片


回顾中国汽车工业数十年的发展史,你能看到中国汽车,从跟随到超越,再到引领的蜕变。


在这个过程当中,比亚迪早已发展成为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也不只在中国的科技巨头。


凭借全产业链的技术实力及彻底电动化的战略决心,比亚迪让超过8万台纯电动商用车的足迹遍布全球六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唯一打入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强国的中国汽车品牌。


今年4月,比亚迪为巴西巴伊亚州制造的全球首条跨海云轨线车辆,在深圳下线。


比亚迪,也成为中国首家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出海的民营企业。


图片


十三年间,比亚迪的光伏组件出口超过100个城市,储能产品总销量超过1.7GWh,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超过百个工业级储能解决方案,创造多个全球第一。


比亚迪的强大,不只是局限于单个行业,而是放眼整个新能源产业链。


从能源获取、存储到应用,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十几年来,比亚迪基于这一战略,专注技术创新,从发电、储能到用电,构建新能源产业闭环,掌握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和制造,为社会描绘出未来交通的智慧图景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面貌。


“我们比亚迪的话,一直讲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你要仔细去研究的话,会发现我们每个板块都在解决社会问题。城市里面空气污染严重,就用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来(解决),城市里面很拥堵,就用我们的轨道交通把这个路权给它独立出来”。比亚迪汽车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说。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这是比亚迪一直以来的发展理念。为此,比亚迪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超3.5万,位居国内第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一直位居全球前列。


图片


迄今,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超3万项,授权专利超2.1万项,是中国500强企业平均数的7倍,居业内首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已掌握专利超9000项,专利数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榜首。


在创新最为密集的发明专利方面,比亚迪则超过第2到6名发明专利数量的总和,更是其他19强平均专利数的近14倍。比亚迪的专利创新指数在汽车自主品牌中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一个工作日,比亚迪就能提交11项专利申请,获得9项授权专利。


专利成果是比亚迪强大技术实力的展现,更是科技创新道路上了不起的中国速度。


正是凭借在全产业链里的技术沉淀,比亚迪才能在轨道、电子、汽车以及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里,从电池大王、电动汽车大王到口罩大王,创造出一个接一个了不起的「中国智造」奇迹。


透过这些奇迹,比亚迪用科技力量转动世界,让全世界看到一家中国企业的勇气、视野和担当,看到一家中国品牌的崛起,和一个民族的强大。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全部回帖
卡斯布蓝
1楼
2021-10-02 18:11
真正核心领域还没触碰到
0 举报 引用
獵鷹
2楼
2021-10-02 22:38
口罩供应制约疫情防控,成为左右人们生命的安全线。危急时刻,一家企业站了出来。



3000名工程师,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最高日产1亿只口罩,达到疫情前全国口罩日产量的5倍。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