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2 4
分享

[原创] 内外交困,小米现在的日子不好过

一见财经 楼主
2023-05-29 17:43 北京 40582 2
举报 收藏本帖

5月24日,小米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喜忧参半。

喜的是,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59亿元和32亿元,均超过预期;忧的是,营业收入自2022年下降14.75%后持续萎缩,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595亿元,同比下降18.9%。

与之对应,则是小米公司的股价长期在每股10元左右徘徊,小米股票也成为许多年轻人被牢牢套住的第一支股票。

细数小米公司的业务板块,智能手机、电动车、IoT业务,都面临不小的挑战与难题。

1

小米的核心业务依然是智能手机业务,2023年一季度手机业务营收350亿元,下降幅度接近30%,但是占比依然高达58.8%,撑起了小米的半边天。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手机卖不出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自2022年起,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便一路走低。其中,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1亿部,同比下降11%;2023年第一季度继续下跌,仅为2.7亿部,同比减少13%。

衰退的大潮之下,小米也未能独善其身。

2022年小米手机出货量1.5亿台,市场份额为13%,排在三星、苹果之后;2023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仍然以3040万部的出货量保持住了全球第三的位置,但是市场份额已经降为11.3%,也是小米自2014年以来最低的季度出货量。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正是小米手机尴尬的处境。

前方,三星和苹果是小米两座绕不过去的大山。三星凭借频繁推出的手机,牢牢占据榜一大哥的位置;而苹果手机则在高端手机市场霸榜。一个对比数据,2022年在600美元以上的手机市场中,苹果占比75%,小米仅占1%。

后方,则是紧追不舍的国内手机厂商。2023年第一季度,IDC、Canalys、Counterpoint等调研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手机销量排名,但小米在三份榜单中均没有挤进前三。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小米的国际市场同样走得磕磕绊绊。

2022年初,印度财政部就以“逃税为由”向小米公司发起指控,要求其缴纳8800万美元的税款。之后又以小米公司非法向外国实体汇款为理由,冻结了小米6.8亿美元资产。最新的消息则是,印度地方法院刚刚驳回了小米印度公司对扣押的6.8亿美元资产的申诉。

印度市场曾经是小米最为倚仗的海外市场,也是小米出海的第一站,曾经为小米的全球销量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业务陷入停滞、高管纷纷离职,如果6.8亿美元扣押资产被全部没收,不仅意味着小米印度公司出海九年的积累“竹篮打水一场空”,还得倒贴数亿美元。

2

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小米的雷军在多个展台频频露面,既是走访拜会,也为小米汽车宣传造势。

事实上,自高调宣布造车以来,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小米都投入了大量资源。

人才方面,小米将部分技术和研发的高管转入汽车业务,原小米手机高管叶航军、李肖爽、于锴等都以造车筹备组成员的身份入列。

此外,雷军还在微博亲自发布招募令,为小米招贤纳士。根据公开报道,先后有宝马iX系列设计师李田原、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等加盟。

技术方面,小米已经向外界展示过自动驾驶技术。不过,相比百度、“蔚小理”等已经在自动驾驶深耕多年的企业,小米的技术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

小米公司还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芯片制造、新能源电池、激光雷达等方面上多次出手布局。

资金方面,小米更是下了血本。在宣布造车之际,雷军就表示未来十年将投资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2023年一季度,小米在电动汽车方面的研发支出达到了11亿元。

对于造车业务而言,无论是高薪招聘还是投资并购,都离不开资金的强力支持。不过,如今小米公司面临主营业务收缩,能否为造车持续“输血”还要打一个问号。

更为残酷的是,作为造车领域的后来者,小米要进入的是一片已经杀红了眼的红海市场。

如今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致可以分成几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比亚迪,月销量突破20万辆,在榜单上遥遥领先、一骑绝尘。

第二梯队则以广汽埃安、吉利汽车、长城汽车为代表,这些厂商均由传统车企转型而来,在销量榜上紧随其后。

第三梯队包括“蔚小理”、华为问界、哪吒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尤其最近,理想汽车凭借新款车型L8、L9广受好评,风头正劲。

雷军也曾说过,电动车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成功的唯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对于小米而言,还有机会吗?

3

IoT是小米另外一块重要业务板块。早在2013年,小米公司就开始布局IoT业务。

小米主要通过参股控股、投资孵化等方式,打造小米自己的生态系统。前期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小米手环、智能手表等周边硬件,后期则拓展至电视、洗衣机等其他智能家居品类。

小米的IoT业务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平台AIoT平台已经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了6.18亿台,同比增长29.2%,万绿丛中一抹红,成为小米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但是,小米的IoT也有短板。

小米的IoT业务模式从智能手机复制而来,主打互联网营销和极致性价比。一般而言,产品的价格、配置、服务构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价格上的优惠,一般是以牺牲产品配置以及后续服务为代价。而市场上关于小米产品的问题的报道,更是接二连三。

更严峻的是,在看到万物互联的巨大市场后,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跟风入局,与小米正面交锋。

小米IoT业务的竞争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以苹果、华为、OPPO等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在IoT业务上,这些手机厂商的模式与小米类似,几乎是贴身肉搏。

二是以美的、海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家电厂商。这些家电厂商深耕多年,在行业内具备成熟的生产能力和强大的供应体系。进入物联网时代,传统厂商也开始发力,并展现出了极强的市场增长潜力。

其中,美的不仅与华为携手,在25个家电品类、230款产品上搭载了华为的鸿蒙系统,还与腾讯展开合作,实现了腾讯小微助手对美的智能产品的AI语音操控,家居智能化进一步提升。

海尔则直接将上市公司改名为“海尔智家”,以表明进军智能家居市场的决心。

市场增长放缓,对手却越来越多,小米IoT业务或许也会进入增长的瓶颈期。

4

雷军曾经讲过,在风口之上,猪都会飞。创业初期,小米站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也曾风光无限,如今风口渐渐远去,小米也显现出颓势。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4人点赞
全部回帖
闽毓来
1楼
2023-05-29 19:55 广东
人脉广、遇上贵人
0 举报 引用
褚梁水
2楼
2023-05-29 20:11 广东
现在又变了?
0 举报 引用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