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大新闻不断,周五的国常会上提到,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
不少人担心15年的「棚改」会不会卷土重来,房价还会涨吗?
今天简单和你聊一聊~
01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伴生品」——
随着城市从市区向外围扩张,原先分布在周边的农村纳入到城市的版图中,被繁华的高楼大厦包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图片说明:广州天河冼村
功能性上,城中村和棚户差不多:地理位置好+房租便宜。
能让刚来城里打工,工资不高的「新市民」住得起,上班也方便。
比如深圳的城中村(以白芒村为例)单间空房900元左右,一房一厅也就1500元左右。
但它俩的缺点亦是显而易见的:长得丑、居住环境差,有些甚至已经变成危楼了。
大规模棚改结束后,为了继续改善大城市住房难、核心地段供给少的问题*,国家瞄准了城中村——
*棚改多为国有土地;城中村多是集体所有,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各地不一样,推动难度更高
4月的重要会议上,就预告「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周五的国常会上,我们见到了正式的指导意见。
02
那城中村的改造,会和15年的棚改一样,起到房价上涨的效果吗?
我看了不少研报的解读,市场的观点比较一致:很难。
首先,辐射范围收窄。
2015年的棚改是全国性的,覆盖大量三四线城市。
这次城中村改造针对的是超大特大城市,按住建部的统计标准,有19个城市符合(8个超大城市、11个特大城市)。
虽说大城市的地产投资占了大头(全国30%-40%),但论影响力和上一次比,有所减弱。
另外,和大拆大建的棚改不同,城中村改造更倾向修修补补,属于城市更新。
其次,给钱不再慷慨。
拆迁安置的补偿有两种:要么给钱、要么给房。
上一轮棚改,「货币化安置」(政府发钱给拆迁户)的赔偿比例占到70%。
拿到赔偿款的拆迁户没有安置房住,自然要买新房子,于是二三线城市的房子销量上来了,房价也水涨船高。
如今,卖地收入缩水,地方的钱袋子也很紧张,房票安置(以房换房)可能性更高。
比如今年3月,北京提到「今后征收集体土地房屋补偿强化以房屋安置方式为主」;广州沥滘村拆除重建后,居民们又住回新居。
没有那么多增量资金,房价要涨就不容易了。
再来,用途不太一样。
除了用于商住,这轮城中村改造还承担了公益性——
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限制价格或租金的标准住房。
一线城市人多地少,拿深圳来说(20年数据),1082万套住房中,只有51万套是保障房,占比只有5%,距离新加坡60%的保障住房还有很远的距离。
而深圳城中村差不多有500万套,如果都能升级改造成保障房,能大幅增加供给,缓解住房压力。
今年上海租房市场就挺典型的:旺季不旺,部分地区的租金不涨反跌。
一大原因,就是3万套保障性租房入市,打压了房租。
03
总得来看,城中村改造和棚改的区别挺大的,很难扭转目前的房价趋势。
不过,对当下的经济来说,算是个不错的消息——
国泰君安的一份研报预计,一二线城市的地产更新投资规模至少2万亿,可以间接带动最多7000亿的家电消费。
现在普通人的消费、投资信心不够,政府能及时出手,拉动拉动内需,还是挺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