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两个孩子的家长,其中一个8岁、一个3岁,尤其注意亲子育儿,但总感觉知识不够,认知不足以支撑良好的育儿行为。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以惹麻烦的方式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例如我两个孩子都会哭闹,小的甚至会摔东西、打人。难道这都是因为他们还没找到其他更有效、更方便的方式来表达感受与需求么?
我明白,我孩子的行为并非罪大恶极,他们只是给我们家长添了麻烦。
在冷静的时刻,我也经常试图问自己:我孩子的行为试图表达什么?我可以帮他们以更得体的方式沟通吗?有时也会更深的想,孩子的行为是如何与我们家长的行为共同产生的?
我想,在《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里找到了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是讲述“关系”的心理学书籍,中心思想是育儿是一种关系,核心解决方案是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
我们以什么方法帮孩子展现得体的行为最好?一般来说,采用当下可行基于现实的方式,不要担心未来可能发生什么。我们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一样的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并希望孩子也能展现这样的行为。
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在《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提到,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四种技能。孩子是否会以惹麻烦的方式行事,就和孩子学会这四种技能的速度有关:抗挫折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抗挫折能力: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从失败中学习,不断调整策略,继续前进。这种能力有助于我们在逆境中成长,不断提升自我。
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能够迅速适应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种能力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从他人身上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更快地成长和进步。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
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如何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呢?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流程,让我获益不浅:
(1)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比如:我们自己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完成,我希望你能靠完成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
(2)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孩子可能需要帮助。比如,是不是觉得作业太多了,永远做不完?
(3)确认那些感受。如,万事都是开头难。
(4)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如,我还是希望你把房间整理干净,你看怎么做最简单?
(5)坚持下去,必要的时候重复这几个步骤。
灵活应变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能够迅速适应并调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动,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况。这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竞争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种能力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