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1
分享

[原创] 换个角度看问题

汉唐古韵 楼主
2024-10-22 11:17 江苏 7300
举报 收藏本帖

换个角度看问题

长平之战前期,秦军主将王龁[hé]与赵国主将是廉颇,相互对峙了三年,谁也奈何不了谁。

秦国暗中放出谣言,秦国最怕的不是廉颇,而是赵括!

这个话搁谁都不会相信,但是赵王信了。怎么那么寸,人家一说就听,一发即中。

也许是赵王太想赢了,病急乱投医,拖了三年了,想早点结束,可是你得冷静的想想这个小年轻怎么样呀?把四十万军队交给他行不行呀?

对于赵括出马,有三个人物轮番否定。

蔺相如说赵括如胶柱鼓瑟,胶柱鼓瑟,就是瑟上调弦的地方用胶粘住了,无法调整,就是说赵括不知正奇之变,只会生搬硬套。

他的父亲赵奢早就说过,赵括不能带兵打仗,否则必败。他说兵者,涉及生死大事,都是非常危险的,要非常慎重才行。赵括却认为很容易。如此草率、轻浮,怎么能把上万人的生死交给他?

赵括母还具体的说为什么这个儿子不能将兵,她说他父亲一旦受命,君王所赐都给军吏,现在这个赵括拿了君王的赏赐,全都拿回家买田买地去了。虽然是父子,但是和他父亲差远去了。

但是赵王不知怎么就是听不進去,赵括纸上谈兵,这是给后来留下了一个教训,反面教训,也算是赵括的成就了,也可以警示后人。

但是这个赵王面对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多了解赵括的人给出的正当的反对理由,为什么就是听不進去呢?很奇怪?

君王,掌握权柄之人,一个决策可以决定很多人的生死祸福,焉能不慎?所以位高权重者面对重大的决策那真是:反复权衡,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赵括就是这么一块料,没有把打仗当回事,以为随随便便就可以成功,绝对不是合适人选,问题出在选择他的人。

赵括的事情是人人皆知,今天主要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讲赵王做决策的问题。

赵王有权柄,听不進众人的良言相劝,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所以看问题,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要看是谁命令和要求的,谁是事情的主导和操控者?那才是问题的根本。

所以说长平之败,赵王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而不是一味说赵括无能。

但是从过去的评论来说,几乎都是赵括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而几乎很少有人去评论赵王的缺失。

是赵王选了一个大家都认为不能胜任的人,一个纸上谈兵的将军!

但他是王,他说了算,别人想拦都拦不住!

是赵王上了秦国的当,结局当然很悲惨,但是他一手促成的,他又怎么能脱得了干系呢?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