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1
分享

[原创] 长城铸魂 黄河流风——读《长城拥抱黄河》

塞外李悦ly 楼主
2024-12-10 15:23 中国 52331
举报 收藏本帖
发表于2024年12月10日《呼和浩特日报》第8版
文/李悦
最近,远方出版社出版了《长城拥抱黄河》一书,作者是宋和平、高晓梅,他们用了30多万字讲述了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以及两种文化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塑造了当地人的体魄、性格和审美爱好,内化为人的文化基因,并流露在文学作品当中。这也正是宋和平、高晓梅在书中选择了黄河与长城的原因。他们深知黄河和长城是最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标识,成为超级喻体。中国人热爱自然,喜欢山水,因而有山水精神,这种精神家园就是中国人浓浓的乡愁。

两位作者从传承文化角度出发,阐释了黄河文化和长城文化以及两种文化的相互关系,黄河与长城所体现的主要价值,集中彰显出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些特征显示出黄河与长城拥抱的意义,正如书中第七章《抱出中华文化同心圆》所说:“长城与黄河紧紧抱在一起,‘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就在黄河、长城一条线凝聚成这一块坚硬的钢铁。”这“一块坚硬的钢铁”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为一体,中华是一家,不再以族群血缘为界,而以文化认同为主导。各民族共同创造文化,共同书写历史。至此,全书的主题鲜明地显示出来。读者明白了作者讲黄河、长城,讲农耕和游牧,原来是讲如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狠下功夫。

两位作者向读者传递了关于黄河和长城的许多知识,并提炼出深刻主题,提升了读者的思考境界,增强了读者的想象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新意义和审美快感,这样的作品有着较高的文学性,是有着文学叙述技巧的。首先我认为这本书的结构很巧妙,作者为了避开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和流水账般的琐碎平庸,把全书分为九章,每一章又分成若干小节,不过四百字左右。运用诗与散文诗的笔调写,有了节奏性和韵律感。例如第二章《长城自古奔黄河》的第一节《战国赵长城:义无反顾直奔黄河“几字弯”》中写道:“每一块长城砖,都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长城烽火背后的历史烟云。每一块长城砖,都是一本书,阅读千年也只是看懂了序言。”还例如在第七章《“抱出”中华文化同心圆》的第八节《非遗融通》中写道:“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河流,更是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长城不仅仅是一座伟大的建筑,更是非物质遗产的孵化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写这本书的两位作家都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熟练运用语言的经验,他们的文字很纯净,修辞很自然。修辞没有做作的地方,不露雕琢粉饰的痕迹。在书写这本长篇文化散文时,语句自然流畅,洋溢着强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显示着直指人心的力量,让读者体验到紧贴心灵的阅读感受。例如在本书第四章《黄河变绿迎长城》的第五节《冬春时节看冰凌》中写道:“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冰是水坚强性格的体现。冬日的黄河岸线,白色堤岸包围着绿色波澜,绿色冰纹簇拥着白色堤岸,黄河之冰像围棋的棋盘,呈现网格状,细细密密,十分精美。”

长城拥抱黄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而这些文化正是北疆文化的主要内容。调研探索这些文化的生成发展,必将促使北疆文化的发展。正如这本书的后记所说:“《长城拥抱黄河》这本书与历史有约,与地理有约,与生态有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约,展现了丰富的北疆文化之一隅。《长城拥抱黄河》这本书为人文歌唱,为高原写真,为草原抒写,为平原作诗,为山脉素描,为河流美颜,为沙漠点赞,展现了北疆文化的活水源泉。”

这本书本身就是北疆文化研究的新成果,是内蒙古文学艺术创作的新收获,是内蒙古图书出版物中的精品,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写到这儿,我想到10年前在黄河拥抱长城的清水河县的入口处,立起一块巨石,时任县委书记云霖琼邀我在巨石上题字,我写下了“长城铸魂,黄河流风”八个字,云书记表示满意,请书法家索英镌书写,由福建匠人刻到石上,成了清水河一景。如今这本写黄河与长城的新书,我写了书评,并且还以这八个字为题目,很有些回顾乡愁的意味。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