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分享

[转载] 汽车产业的冰与火之歌

cheetahostrich 楼主
2024-12-30 09:45 中国 40314
举报 收藏本帖




2024年汽车产业整体呈现回暖趋势。2024年上半年,全球汽车总销量为4 391万辆,同比增长3%。在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中,除日本有所下降外(-13%),中国(6%)、美国(2%)、印度(8%)和德国(5%)都有不错的增长率。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739万辆,其中中国销量为494万辆,约占全球销量的66%,销售同比增长32%。拥有明星品牌特斯拉的美国,新能源车销量76万辆,同比增长10%。而作为传统汽车强国的德国,虽然汽车销售总量增长了5%,但新能源车的销量反而下降了9%,仅为27万辆(图 1)。

图 1 2024上半年全球主要国家汽车销售情况资料来源:怡安人力资本. 《智驭未来,效启新篇丨怡安2024汽车行业人力资本年终洞察》

虽然行业整体趋势向好,但行业内竞争加剧,品牌整合加速。

国际市场看,老牌车企德国大众汽车爆发工人罢工,抗议关闭公司在德国的工厂。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2024上半财年的财报显示,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五家车企净利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出现下滑。保时捷中国也于近日宣布裁员。

国内汽车市场,虽然汽车销量和新能源车销量均取得增长,但行业加速进入整合期,企业表现两级分化明显。12月初,极越汽车“闪电式”崩盘。一年前威马汽车破产,高合、恒驰、合创等先后挣扎在破产边缘。

另一面,优秀的新势力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11月13日,第10万辆小米SU7下线,仅用230天就完成10万辆销售。10月14日,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实现交付,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一位累计达成百万辆生产和交付的新势力车企。11月18日,比亚迪第1 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 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

汽车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到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在面对产业周期、新技术变革、能源转换的多重冲击下,汽车产业需要更加清晰的市场洞察,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进行战略规划,应对未来的竞争。

近日理特咨询发布了《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以及《中国电动汽车:全球汽车市场的动力还是阻力?》两份基于全球样本调查的研究报告。本文以两份报告为基础,对2024年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汽车产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01

全球市场增长依旧,

地区表现冷热不均

有观点将2024年部分汽车企业的衰退归因为汽车产业的周期问题。笔者认为汽车产业进入衰退期的判断为时尚早。从实证研究看,一个经济体的汽车保有量与人均GDP呈S曲线关系。人均GDP在5 000~20 000美元之间时,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而当人均GDP超过20 000美元之后,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于稳定。

理特咨询一项面向全球的调研(图 2),针对“10年后,拥有一辆汽车会像今天一样重要吗?”的回答显示,全球平均分为25(分数取值区间为-100至100分)。低于0分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和亚洲的富裕地区,包括意大利、比利时、法国、挪威、西班牙、新加坡等国。这类国家的特点是拥有较高的人均GDP、城市较为富裕、人口稠密、拥有高质量的公交系统。

在更大的范围内,汽车需求依然旺盛。例如美国,虽然其人均GDP较高,但人口稀疏,加之受本国汽车文化的影响,美国居民对汽车的需求量依然在增长。亚洲地区,中国、印度、越南、泰国等处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国家,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对汽车需求量依然保持较大的需求。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经济体,仍未出现需求下降的情况。

图 2 各国汽车所有权净重要性 注:净重要性取值范围为[-100,100]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从人口的需求结构看,年轻人依然对拥有自己的汽车保持热情。中国年轻人(45岁以下)对拥有汽车的热情最高,其次是东北亚地区。这与该类地区尚处于新兴市场阶段有关。在较为成熟的欧洲和北美市场,年轻人预计在未来10年内汽车的重要性也在增加。只有欧洲和北美的中年群体(45岁以上)预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图 3)。

图 3 按年龄划分的未来汽车所有权态度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因此,可以预见在当前阶段,用户对汽车需求依然旺盛。

但是,调研同时发现,用户的需求在悄然发生变化,尤其是新能源车主打的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化功能,在用户选择汽车的决策中并非是核心要素。

02

自动驾驶

获得用户认可尚需时日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往往以自动驾驶等智能概念吸引消费者。然而调查显示,在过去五年中,用户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度并未显著提高。如图 4所示,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与用户收入呈现较强的相关性。有趣的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高收入人群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也会相应提升。例如,在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中,高收入人群(年收入5.8万~9万美元)的对自动驾驶的加权净使用分数为31。而在100万到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中,高收入人群的加权净使用分数仅为19。

图 4 按地区和收入划分的自动驾驶汽车使用意愿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不同国别的城市规模,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城市规模介于100万至500万人之间的中等收入者的净支持率为34%,而在美国,则需要在500万人口的城市和高收入人群中才能看到类似的净支持率。欧洲、东北亚和美国的受访者最不愿意采用自动驾驶汽车,而印度、中国和中东的受访者则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

用户对于自动驾驶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安全性上,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图 5)。目前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尚未成熟,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中缺乏正面的用户体验报道。人们意识到,当前的自动驾驶车辆仍然需要人类驾驶员随时干预,并且只能在特定环境和特殊基础设施下运行。

图 5 对自动驾驶的主要担忧因素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需要注意的是,除安全性外,用户对发生事故时的责任判定问题,也表示出担忧。从目前各国司法实践看,对因自动驾驶问题而造成的事故通常认定为驾驶员的责任,这降低了用户对自动驾驶使用的积极性。同时,“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问题也受到用户的关注,主要是担心车辆共享信息或被黑客攻击,这一问题在欧美地区尤其受到关注。

03

你的下一台车:

燃油车用户偏爱混动,纯电用户最忠诚

2024年部分传统车企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24年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宣布放弃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的计划。在此之前,宝马、丰田、福特等多家跨国车企巨头也对表示延缓新能源车的开发工作。

尽管各车企对新能源车的发展存在分歧,但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全球纯电动车(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新注册数量仍在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注册量达到1 400万辆,其中纯电动车为950万辆。

从用户的角度看,下一辆车会如何选择?

理特咨询在全球进行的调研中,近90%的受访者目前拥有燃油汽车,其中73%是燃油车ICE,11%是混合动力,6%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目前有9%的受访者拥有纯电动汽车(图 6)。

图 6 下一辆车的能源类型偏好 注:ICE:燃油车;BEV:纯电动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HEV: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在此次调研中,燃油车用户在减少。当前73%的用户是ICE用户,只有34%的用户预计会用ICE车替换他们的现有车辆,这些ICE购买中有93%来自当前的ICE用户,他们计划坚持现有的动力系统。剩下的7%来自少数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用户,他们计划回归ICE。

燃油车用户,偏爱购买混合动力车进行过渡。当前ICE买家中有30%预计会选择混合动力,23%则直接转向BEV。45%~50%的现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和油电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买家将坚持某种类型的混合动力。

纯电动车用户消费忠诚度最高。76%的纯电动车用户,预计会用另一辆BEV替换他们的现有BEV,这一数据高于理特咨询在2018年调研中62%的结果。

具体到国别来看,美国用户放弃燃油车(ICE)的趋势最不明显。在调研中,86%的美国用户目前拥有纯燃油车辆,其中超过一半(57%)的用户计划再次购买同类型车辆;27%的用户计划转向混合动力车;只有12%的用户计划购买纯电动(BEV)。

在欧洲,46%的ICE用户表示他们会选择新能源动力系统作为下一辆车,而73%的现有BEV用户表示他们会再次选择BEV。

中国用户向新能源的转变最为迅速,燃油车(ICE)车辆的数量将从三分之二(66%)下降到不到四分之一(24%)。这说明中国消费者正在快速接受并使用电动汽车。在此次调研中,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BEV)和各种混合动力车的购买意向各占约35%。

04

用户购买纯电动车,

并不是为了环保

对于用户而言,购买纯电动用户要考量因素是什么?

理特咨询的调研显示,购买电动汽车(BEV)的原因得分相近,包括个人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注、总拥有成本(TCO)和购买激励措施。总体而言,在所有驱动因素中,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最重要因素与成本(价格和TCO)相关,超过了环境方面的考虑(图 7)。

图 7 促成购买电动汽车的因素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用户对纯电动车续航里程的焦虑,在不同国家差异显著。在欧洲和美国,尽管用户平均驾驶的距离显著较短,但他们一致表示需要长续航的电池。近四分之一的美国(23%)和18%的欧洲驾驶者希望续航里程达到750公里或更多。相比之下,中国市场60%以上的需求可以通过500公里的续航里程来满足。

过去五年中,愿意为电动汽车(BEV)支付溢价的意愿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下降(图 8),其中东北亚的降幅最大(从46%降至32%),而中国的降幅最小,仅下降了5%(降至64%)。当前,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降价以及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的普及,支持了客户对价格将继续下降的预期。

图 8 愿意为电动汽车(BEV)支付更多费用的意愿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2024汽车出行未来展望》

05

中国电动车出海,

还应理解本地需求

中国电动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渐强大。58%的全球潜在购车者有兴趣购买中国电动汽车(EV)。这一数字包括了明显倾向于购买国产电动汽车的中国受访者(接近90%)。在历史上汽车工业发达的地区,如欧洲(41%)、北美(32%)和日本和韩国(14%),消费者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较低。

这些数据证实了图 9中,中国品牌在北美和东北亚(日本和韩国)预期销售量较低的情况。在中东和东南亚,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分别达到66%和73%,预计中国品牌将在这些地区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约10%的份额。

图 9 部分市场对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兴趣 资料来源:理特咨询. 《中国电动汽车:全球汽车市场的动力还是阻力?》

对中国电动车的偏好,各地区内部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在欧洲,半数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受访者表示有意购买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而仅有三分之一的捷克、法国和比利时受访者会考虑这一选择。在北美也呈现出类似的分化局面,其中墨西哥受访者对中国电动汽车表现出高度兴趣(71%),在调查中排名第四。

在东南亚,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泰国(82%)和印度尼西亚(78%)的受访者对中国电动汽车表现出高度兴趣,这可能归因于中国整车厂在这两个市场的早期布局。相反,新加坡(61%)和越南(57%)的兴趣低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

在全球58%表示有兴趣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中,最主要的原因与成本和电池有关。44%的受访者将物有所值作为考虑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电池技术(43%)和充电速度(39%)。这两个因素表明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可靠性的信任。

然而,消费者仍然对产品和销售相关的特性存在疑虑,例如汽车的外观和内饰设计。在有意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受访者中,只有20%将外观设计作为决定因素,只有17%提到内饰设计。新的销售和使用模式,如租赁或订阅汽车,被认为是决策过程中影响最小的。

欧洲受访者对中国电池技术(33%)、充电速度(31%)和驾驶性能(20%)的热情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北美,中国电动汽车在预期驾驶性能(31%)、外观设计(24%)和新鲜感(24%)方面的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中东和北非,受访者的反应大致与全球平均水平一致。然而,他们对购买中国电动汽车的设计(包括内饰和外观)、新鲜感(24%)以及新销售/使用模式的潜力(22%)表现出比全球平均水平更高的兴趣。

东南亚受访者的反应模式与全球平均水平高度一致,技术设备(31%)、内饰和外观设计(分别为24%和23%)以及新鲜感(24%)的百分比均高于平均水平。大多数东北亚受访者对中国电动汽车不感兴趣,其模式与欧洲相似。

202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的主要来源。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乘用车的生产将继续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

在一些市场,中国电动汽车已经获得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但在拥有强大本土汽车工业的地区,中国电动汽车仅仅占据微小的市场份额。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需要利用其成本优势并建立国际运营体系,重点关注品牌声誉及产品质量。



作者:齐卿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