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留下的人生之路
在舜很小的时候,他母亲便去世了。
父亲瞽叟又娶了妻,这就是舜的后母。
于是,他们从小便虐待舜,甚至想谋害舜。
父亲和后母经常因为一点小小的过失就重重惩罚他,打骂更是常有的事情。
在诸多考验和不公中,砥砺自己的德行,坚守着人最本初的善念。
他没有抱怨,以“恶”制“恶”,还是选择善念和宽恕。
虽然遭受不公的待遇,但每次事后他又到父母身边恭敬服侍。好像之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不计别人的恶。
即便每次的责罚都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但舜都会更加谨慎地服侍父母,而无半点怨恨之心。
自己做好,无怨无恨。
因为舜的坚守和孝心,乡邻都非常钦佩舜。
于是,年仅二十岁的舜,德行便已传遍天下,路人皆知,连尧帝都知道了。
有些时候,人们会习惯抱怨环境,诉说种种不公,但或许忘记了,换一个角度,这恰恰是可以成就自己的路。
只看我们如何选择。任何坏事事都可以变成好事。
即使大家都看得到舜的德行,但家里人还是并不能容下他。
无奈之下,舜只好离家外出谋生。
因为谋生需要,舜曾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捕过鱼,在河滨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家具用品,在负夏做过生意。
舜在历山耕种时,人们经常争地。
舜自然也是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他开垦耕种好的田地也被人说是自己的,被要求归还。
辛辛苦苦开垦了许多天的田地,别人一句话就要拿走。
他遇到这样的情况,也只是摆摆手,说:
是你的,那就给你吧。
时间长了,周围的人皆受到舜的感化而惭愧不已,便慢慢形成一股风气,都将好地让给他人,再没人为田界而争了。
后来无论是打鱼、制陶、做家具都能做的很好,不与人争。
于是,大家都喜欢围绕在他身旁,跟从着他。这样的人当然谁都喜欢。
无论舜搬到哪里,大家很快就会慕名而来,搬到舜身边居住。
这样一来,舜所住的地方,一年之内会成为村落,两年会成为城镇,三年就成了一座繁荣和睦的都市。
他天生善良宽容,但他并不是傻.
只是,他一直在选择,选择原谅,选择理解,选择包容,选择宽大,选择孝悌。
选择用善的方式。
当然,最终家人终于受到感化,从此再也没有坑害舜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人所言不虚。人真的可以以心换心。
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一直坚持,坚持,再坚持。
他用自己的一生的演绎,给后来的人做参考。
四千多年后,再读他的故事,依然感动不已。
原来天下还有这样的人,原来做人还可以这样去做。
舜真的不知道人性之恶吗?他比谁都清楚,只是他选择了用善意。
在他禅让给大禹时,很郑重地对禹说: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用人心去衡量,随处可见不公之事。以善心、爱心去看待,你会发现人人都不容易,或者说很辛苦。
不要说生老病死的苦,更有七情六欲得不到的苦,如果这样去想,还有什么好争的。
再退一步讲,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哪个又是你的?
宋朝的邵雍在《人生一世吟》中写到: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如此看来,真的是不必太勉强自己了。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虞舜用他光彩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可以参照的路!
节选于《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