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燕刚
韩熙载,南唐名臣、文学家,被清朝乾隆皇帝评价为“绘事特精妙”,在宋代就已声名鹊起,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宋陆游《南唐书》都记载了韩熙载的故事。公元1079年,苏轼的副官、湖州通判祖无颇在时隔百年后还专门考证了画里的人物,写下了《韩熙载夜宴图题跋》。
南唐(公元937年—公元975年)的历史跌宕起伏,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十国中经济最繁荣、版图最大的政权,也是一个短暂繁荣、广纳贤才的时代,还是一个很有文艺范儿的时代。南唐的文人豪客中最有名的数韩熙载。韩熙载为南唐的开创、建章立制和改革呕心沥血,却因此引来朝中权要的极大忌恨与不满,使其仕途充满坎坷与艰辛,于是他常常称病不上朝。有一天,皇上李煜暗中派画院待诏顾闳中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顾闳中到韩府,只见高朋满座,韩大人正在大宴宾客,而且一点也不避讳,直接邀请顾先生入座。
从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到中场休息,再到管乐合奏,最后欢送宾客……顾闳中完整体验了一场“家庭音乐派对”。可能他去的时候,韩大人正和宾客们一起欣赏琵琶独奏,整个屋子空气凝滞,每个人都在聚精会神地聆听天籁之音。韩熙载身穿灰色衣服侧坐在床榻一端,专注的眼神中有些忧郁和惆怅,眉峰双锁、忧心忡忡、若有所思,不知是为国还是为家?床榻前面的长案上美味佳肴、琼浆玉液应有尽有。长案两边,背坐者为教坊副使李嘉明,正听得入神又生怕哪里有点闪失;其对面双手合握谛听者为相对内敛儒雅的门生紫薇郎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侧身而坐,眼神专注、侧耳倾听。半蹲侧身的王屋山着青衣舞袍,身材更显小巧玲珑;旁边是舞伎弱兰,她也是琵琶高手,微微一笑显得不屑一顾。在屏风后一位侍女正探头聆听演奏。还有两位长相清秀的青年站立在最后,手拿箫管轻轻击掌,以应和声。
听完琵琶独奏《霓裳羽衣曲》,主家和宾客一下子兴致高涨,韩大人换了一身黄衣,亲自下场敲打半人高的大红羯鼓,为王屋山轻盈飘逸的独舞助兴,身材高大的韩大人和小巧的王屋山形成了鲜明对比。宾客们有的兴致勃勃地打着快板,有的驻足欣赏、鼓掌叫好。
玩累了,韩大人换上褐色休闲服,袒露胸怀盘腿坐在椅子上,边摇扇边欣赏管乐合奏。五名女子集体演奏筚篥,姿态各异,神情专注。慢慢地,乐声渐淡,夜色已深。宾客们都有了倦意,有的宾客在欣赏完独舞后就已悄然离去。韩大人再次换上正式的黄色长衫,左手轻摆相送,右手背持鼓槌,有可能再次为客人表演了一出拿手戏。宾客们有的还不尽兴,有的相搀而行,有的早已醉成烂泥……
顾闳中陪着韩大人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回去后还不忘皇上交代的任务,用细腻的工笔画把韩府夜宴的场景描绘了下来,一幅鸿篇巨作就此诞生。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也是古代工笔重彩的最高水平。顾闳中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用近乎电影蒙太奇的独特手法,生动再现了韩府夜宴的情景,涵盖了乐舞、服饰、礼仪等方面,通过细致刻画人物个性和内涵,揭示了五代十国时期特别是南唐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和人际关系。画中人物的身姿、容貌及眼神、手势都处理得自然合理、生动传神。整幅画构图巧妙,场景衔接自然连贯,线条流畅,色彩明丽,对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传统服饰、民族音乐以及人文艺术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