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违农时谈顺其自然
衡阳王刘义季曾大规模围猎于郢,见有老农披着蓑衣在田野间耕作,便命左右过去呵斥。
闲着没事去打猎,嫌干农事的人影响他了。
老人手拿着农具说:“从前楚王沉湎游乐,受到大夫的讥讽,如今正是播种之节。一日不耕作,就失去了时机。大王怎么能随意驰骋为乐而让老夫耽误农时呢?”
老人这么一说,刘义季醒悟过来了,说:“这是贤者啊。”命令赏赐给他吃的东西。
老人说:“愿大王莫不妨农时,则境内之人都可以享受到大王饱食的恩赐。老汉我敢单独受赐”。
老人说你不要来打扰就是最大的恩赐了。
很象《击壤歌》所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刘义季问其名,农夫不告而退。
就是说这个农夫也可能是个隐士,真正隐姓埋名的隐士,自然不需要更多的人知道。
也是告诉衡阳王,这个虚名不重要,重要的不妨农时,境内之人可安居乐业,衡阳王也可以安享福禄。
最简单的,也是最好的。
不是非要人为的做什么,可以无为,一切都顺着自然的规律走,那就是最实在的了。
比如说,老百姓买鱼,喜欢野生的,因为养殖的,饲料中添加的东西太多,人体难以消化。过多的人为的干预,最终的结果反而伤害到自己。
比如说买菜,喜欢小农的,不喜欢大棚的,因为怕农药和激素才多,对人体有副作用。
买水果更是这样,最好是生态无公害的,那种用膨大剂吹起来的果子就是不好吃。
果子大了,产量高了,可是东西却不是味了,而且吃了以后人体也会有负担。
利弊同生,原来都是想图利,但是违背了规律时候,最终反而伤害了自己。
所以还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比较好,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不择手段。
人体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修生养息也要符合人体的规律,淡泊宁静,气定神闲,方能自得其乐,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