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论
分享

[原创] 低空旅游产业专家交流

行业报告研究院 楼主
2025-03-26 19:15 广东 41947
举报 收藏本帖

低空旅游产业专家交流250325信达

要点

1、eVTOL应用场景与前景

旅游景区应用:eVTOL目前受民航局适航证限制,如不允许在人口密集区、水面及异地起降,所以主要应用于旅游景点观光,即原地起飞、原地降落。旅游景点大多不在人口密集区,隔离出安全区域即可运营。与直升机相比,eVTOL购置成本低,保障人员要求少,整体成本控制更好,利润率更高,未来在替代直升机用于旅游景区观光方面有较大潜力。

城市观光应用:城市观光主要取决于运营点的选取,若选取人口稀少区域,如深圳宝安区摩天轮下的点位,按照民航现有的适航证规定是可以开展的。不在人员密集区上空飞行,在城市周边或人口不那么密集的区域起飞俯瞰城市,也是可行的,但目前城市观光场景受适航限制,大规模开展还需等待适航政策放宽。

2、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

整体产值情况:低空经济涵盖生产制造、场地建设、无人机巡检、救援等复杂内容,目前产值已达上千亿规模。其中生产制造去年产值约七百多亿。应用服务方面,低空游览在运行限制放开后市场空间可观,传统无人机应用市场规模已超百亿,去年应急救援板块就将近五十多亿。

各地专项债情况:各地开始重视低空经济,如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带动其他地方效仿,很多地市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巡检的无人机机场发债金额在十个亿以上。像宜春发改批的专项债达20亿左右,随着各地对低空经济认识的加深,其产业规模有望达到千亿级别。

3、景区无人机商业模式

空中游览:开展空中游览需拿到载人运营合格证(OC),如亿航的亿航通航和合一通航从2023年底开始申请,但民航局至今未批复,申请较为严格。

物资运输与垃圾清运:景区可使用较大载重的无人机往山上小卖部、销售点搬运物资,替代挑山工的工作,同时也可将山上的垃圾清运下来。

专业航拍服务:很多景区缺少专业航拍团队,配备专业摄影团队在景区好的点位为游客拍摄航拍视频等内容,既能减轻景区安全管理压力,又能形成盈利点。

4、载人无人机盈利模型

成本构成:以EH216型号为例,官方售价239万,合作单位购买价216万。一个B类运营点至少需布5架飞机,购机成本超千万,飞机折旧年限银行建议为10年。机组薪酬方面,5架飞机配3人一组,机长年薪约18万,驾驶员12万,机务6万。场地租用费用在景区有优惠,保险费每架飞机每年约1.8万,电池和配件损耗一架飞机约12万一年,5架约60万,供电等能源费用根据飞行情况而定,还有广告等零散费用。

收入与利润:预估每人收费约300元,B类运营点飞行服务收入约699万,加上集体数和广告等收入,总收入约760万。总成本约470万,毛利率约40%。

5、eVTOL与其他低空业态对比优势

成本优势:与直升机相比,eVTOL机长培养成本低,直升机机长培养成本超百万,且eVTOL机长在地面工作,工资水平远低于直升机机长。与滑翔伞相比,滑翔伞主要成本在于教练工资,eVTOL成本优势明显。

安全优势:eVTOL和直升机都有民航局适航认证,安全性理论上优于滑翔伞。eVTOL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在出现电机停转等情况时,可通过算法弥补动力损耗,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比直升机人为操作更高。

6、低空无人机货运应用场景

城市物流场景:在城市物流中,无人机应用场景有限。如外卖配送,目前效率提升不明显,且成本较高。但在医疗用品运输方面,如从血液中心到医院运送血液、血浆等紧急物品,能减少地面车辆堵车和来回时间差,大幅提升效率。

特殊场景需求:在山区景区、农村等地面交通运输不便的场景,以及海岛场景,无人机货运有较大需求。在山区可解决快递从镇到村的配送难题,在海岛可提升紧急医疗物资和日常外卖、快递的配送效率。在物流支线运输方面,目前存在短板,顺丰采购的短距离起降大型无人机有一定优势,但国家对低空物流航线资源管控较严,航线申请和常态化运行过程漫长。

7、无人机产业政策与市场演进格局

政策支持:2024年1、2月起,各地出台大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政策,以深圳为先头部队。但要真正发展低空产业,地方需从军民航手中接管低空空域权限,目前有六个城市进行首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很多地市也在争取不同高度的局部试点。

基础设施建设: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策支持的重点,包括起降点、导航设备、指挥中心、无人机自动起降机槽、机场等。中央发改委文件允许基础设施通过专项债进行建设,解决了政府资金来源问题,各地政府愿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是2025 - 2026年的主要发展方向。

补贴与产业园区:各地有运营补贴政策,如深圳对新小型无人货运无人机飞一个架次补贴35元,美团送一单外卖可获70元补贴。补贴可帮助企业证明业务可行性,反算真实运营成本,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同时,很多地方政府建设低空产业园,为无人机企业降低用地、租金等成本,方便企业融资,使其资金可专注于研发制造,尽早获得适航证面向市场获利。

8、景区无人机飞行参数

飞行架次与天数:一架景区无人机一天大概飞行12个架次,考虑天气和旅游淡旺季,有效飞行天数预计约占全年的70%,即250多天。

飞行体验时长:游客体验飞行空中体验时间约为五分钟左右。

Q&A

Q:eVTOL在旅游景区以及城市观光场景下的发展前景如何?

A:eVTOL在旅游景区是目前重要的应用场景。受民航局适航证限制,如不允许在人口密集区、水面及异地起降,eVTOL暂时只能在旅游景点观光,原地起飞和降落。旅游景点大多不在人口密集区,隔离出安全区域即可运营。且eVTOL在替代直升机方面有优势,其购置成本低,保障人员要求少,整体成本控制比直升机好,利润率更高。对于城市观光场景,只要选取合适运营点,如人员稀少区域,按照现有适航证规定,在城市周边或人口不密集区域起飞俯瞰城市也是可行的。

Q:低空经济产业产值规模预期大概是多少?不同场景不同业态下各自的市场空间如何?

A:目前低空经济产业产值没有完全确定的数值,说法有百亿、千亿、万亿等。低空经济涵盖生产制造、场地建设、无人机巡检、救援等内容,若全算上目前产值已达上千亿规模。生产制造去年产值约七百多亿;应用服务方面,低空游览在运行限制放开后市场空间不错,传统无人机应用已超百亿,去年应急救援板块将近五十多亿。随着各地对低空经济的重视,如广东的百千万工程带动各地建设低空基础设施,各地专项债金额较大,低空经济未来应达千亿级别。

Q:景区的低空无人机可行的商业模式有哪些?

A:景区低空无人机可行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空中游览,但开展此业务需拿到载人运营合格证,目前亿航的相关申请还在审批中。二是物资运输与垃圾清运,如黄山用较大载重无人机往山上小卖部等销售点运送物资,也可将山上垃圾运下来,替代人工工作。三是专业航拍服务,景区缺少专业航拍团队,在景区好的点位配备摄影团队为游客拍摄航拍视频等内容,既能减轻景区安全管理压力,又能形成利润。

Q:载人无人机(如EH216)的盈利模型是怎样的,包括单机造价成本、运营成本等方面?

A:EH216官方售价239万,给合作单位售价216万。一个B类运营点至少需布5架EH216才能保证连续轮换运行,飞机成本一千多万,银行建议折旧年限为10年。机组薪酬方面,一个B类运营点5架飞机建议配3人一组,其中机长年薪约18万,驾驶员年薪12万,机务年薪约6万。场地租用费用方面,景区有停放场地和起降场地费用,市场价约1万/10年,很多景区有优惠和补贴政策。保险费每架飞机约1.8万/年,电池和其他配件损耗一架飞机约12万/年,5架飞机约60万/年。供电能源费用需根据实际飞行情况计算,还有一些零散的广告等费用。

Q:无人机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大概是什么水平?

A:预估每人收费约300元,B类运营点飞行服务总收入约699万,加上集体数和广告等收入,总收入约760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总共约470万,毛利率约40%,未提及净利率。这里的760万是5架飞机一个点位的收入。

Q:eVTOL相比传统直升机和滑翔伞,有哪些优势?

A:一是成本方面,传统直升机零配件成本高,机长培养成本在百万以上,机长工资高,滑翔伞教练工资成本也较大,而eVTOL机长培养成本和工资都低很多;二是安全性方面,垂直起降的eVTOL和直升机有民航局适航认证,安全性比滑翔伞好很多。在相同市场情况下,eVTOL成本比直升机低,且操作比直升机简单,直升机安全受机长反应和操作能力影响大,而eVTOL采用自动驾驶技术,通过算法弥补动力损耗,在算法满足的情况下,安全性比直升机人为操作更有保障。

Q:低空无人机货运对市域范围内的外卖和跨城市的速递业态有什么影响,能否推动这些行业交付效率的变化?

A:目前在城市里使用无人机进行物流配送场景比较有限。对于物流场景,无人机作为空中飞行器,目的是提升整体效率,但在城市中能否提升效率存在疑问。在部分场景下可以实现效率提升,如从血液中心到医院运送血液、血浆等紧急医疗用品,相比传统救护车运送,无人机可减少地面车辆堵车情况和来回时间差,效率提升显著且收入较高。但在外卖配送方面,目前效率提升不明显,成本也较高。美团希望推动未来无人化物流体系,如对楼宇进行改造,增加自动配送管廊或用无人机器人接驳,实现全无人化配送,效率可能大幅提升。不过从消费者角度,可能不愿意为节省十几二十分钟的配送时间多掏钱,所以目前城市外卖配送需求较虚。而无人机在货运方面有适用场景,末端场景包括山区和海岛。山区如黄山等景区、农村地面交通不便地区,可设置集中物流点,统一监管各物流公司业务;海岛如舟山、珠海等地,可提升紧急医疗物资、日常外卖和快递等配送效率。支线物流方面,目前存在短板,顺丰采购的短距离起降大型无人机可降低起降场地要求,但该业务还不太成熟,此前相关项目公司破产重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低空物流航线资源未完全放开,对大载重无人机态度谨慎,申请航线需与各使用单位沟通,过程漫长。随着低空经济开放,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最终效果和试点区域还需看局方态度。

Q:从政策和市场角度看,无人机产业会呈现怎样的演进格局,目前行业处于哪个阶段,有哪些政策和市场催化因素能推进其快速发展,如政府补贴、量产降价等情况如何?

A:从2024年1月、2月开始,各地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以深圳为先头部队,各地开始认识到低空经济对产业发展和产业格局变化的促进作用。目前行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及催化因素如下:地方要从军民航手里接管低空空域权限,去年年底有六个城市进行首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很多非试点地市也在争取300米以下、120米以下或局部小范围的试点,有了这些试点,能拓展更多应用场景。2020年开始,各地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持低空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发展城市低空运输需要起降点等基础设施,它关系到运输效率能否超过地面交通。中央发改委出台文件,基础设施可作为专项债进行地方发债建设,包括起降点、导航设备、指挥中心、无人机自动起降机槽、机场等,解决了政府资金来源问题,各地政府愿意推动建设,这将是2025 - 2026年的主要方向。很多地方有运营补贴,如深圳新小型无人货运无人机飞一个架次补贴35元,美团送一单外卖飞两个架次可拿70元补贴。补贴能让企业在运营成本高的情况下,验证无人机运营的可行性,发现安全和管理问题,还能反算真实运营成本,探索新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如美团一人可在指挥中心控制20台无人机送外卖。很多地方政府在建低空产业园,能降低无人机企业的成本,企业拿地、场地租金、用地成本等都会降低,融资也更方便,企业可将资金专门用于研发制造,尽早拿到适航证,使产品面向市场获利。

Q:景区的无人机一天大概能飞行几个架次,充放电大概需要多久?

A:一架飞机一天大概是12个架次。考虑到天气和旅游淡旺季,有效飞行天数预计约为70%,即全年大概有250多天能够飞行。另外,体验飞行时一个人在空中体验大概是五分钟左右,但未提及充放电时间相关内容。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帖子看完了,快捷扫码分享一下吧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