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硬皮病患者都经历过这样的困扰:明明坚持用药,皮肤却越来越紧绷,手指动不动就发紫发白,关节疼得弯不了。其实这往往是因为没搞清自己的证型,把"寒证当热证治"或者"虚证当实证调",结果越治越糟。今天就带大家看看中医辨证治硬皮病的门道。
中医把系统性硬皮病主要分为四大类型。
第一种是"寒湿凝滞型"这类人最明显就是特别怕冷,手脚像泡在冰水里,皮肤发紧的同时摸着凉冰冰的,遇冷手指颜色就会变白变紫。
第二种"气滞血瘀型"的典型特征是皮肤不仅紧绷还发暗,脸上像蒙了层灰,舌头底下两条青筋又粗又紫。
第三种"脾肾阳虚型"的人容易浮肿,特别是早上起来眼皮肿、小腿肿,总感觉身体沉甸甸的没力气。
第四种"痰瘀互结型"最麻烦,皮肤硬得像穿了铠甲,关节活动时能听见"咔咔"的响声,严重的甚至吞咽食物都费劲。
接诊过一位三十多岁的硬皮病患者,症状就特别典型。最开始她只是手指发凉发白,以为是冻疮没在意。半年后整个手背皮肤绷得发亮,握拳困难,脸上做不出表情。吃口热饭食道就火烧火燎地疼,检查发现食道已经纤维化。仔细辨证发现她既有遇冷加重的寒湿特征,舌苔又厚腻发白,同时指甲发紫、舌下静脉怒张,属于寒湿凝滞合并气滞血瘀的复杂证型。用温阳散寒的方案综合性治疗两个疗程的皮肤开始变软,现在吃饭喝水基本恢复正常,但还得继续巩固治疗。
现在很多治疗误区都出在"病急乱投医"上。比如看到别人用某张方子效果好就照搬,结果证型不对适得其反。或者看症状缓解就擅自停药,没过两个月又复发得更严重。其实治这个病,关键在抓住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急性期重点驱邪,缓解期注重扶正,后期还要预防内脏受累。就像修房子,先拆危墙再打地基,最后才能粉刷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