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希望中科院寒门博士的感人“致谢辞”能激发乡村孩子向上的生长力

跟古今名篇学高考作文

2021-04-20 22:40

164054 0 0


从4月18日到今天,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一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致谢辞“成了全网绝对的热点,无数网友因为这篇“致谢辞”而潸然泪下,我读后也内心酸楚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得知写这篇“致谢辞”的黄国平博士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后赴腾讯就职,在该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I Lab”担任高级研究员一职,我的心情和大部分读者一样,觉得安慰,为黄博士感到高兴。一个少年时代苦成这样的农村小伙子,入职大公司,事业已起步,光明的前程和美好的生活已握在手上。这个故事美好到让我们觉得世界温柔可爱得像这个春天一样。

黄博士也对公众的关心表示感谢。

昨天一个浙江的网友加我微信,她在百度搜有关农村教育的信息,搜到了我这篇文章《农村孩子啊,你知道现在城市孩子读书有多用功吗?》(点击阅读),她觉得有必要跟我聊一聊,就加了我。

她为什么要跟我聊农村教育的话题呢?因为她想带小孩回农村生活,但是顾虑农村的教育质量,犹豫纠结,想找个人聊聊。

她说她在城市待腻了,真的想回农村或镇上生活。可是农村和镇上的学校里大多是留守儿童,就算孩子父母在身边,也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而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再加上无处不在的手机和电视,无人管束的农村孩子恐怕没有几个是热爱学习的,她怕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学校里被带坏。

她说虽然听说老家人也重视学习,但是大环境已然如此,老家的家长和学生对学习又能有多重视呢?看看中国的大学,双一流大学里农村孩子的比例一降再降,职业院校里农村孩子占有绝对多数,这就已经说明了村镇的教育普遍都不行。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她恐怕也得学“孟母三迁”,她觉得老家可能是真的回不去了。

我本来想拿黄博士的事迹来开导下这位妈妈,但觉得这样说不真诚,我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认识!我的叹息几年前已经写进了她读到的这篇文章里,面对农村教育的衰落,面对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不爱学习的现状,我何尝不是痛心疾首。我是农村走出来的,我真的不忍心看着农村的孩子作为一个群体就这样没落下去,何况这些孩子中有那么多亲朋好友的孩子。

作为一个教书匠,且根还留在村里的人,我对南北农村都非常熟悉,对农村的教育和孩子们的状态非常了解。这些年我眼睁睁地看着农村的教育日渐衰落,看着农村的孩子越来越没有积极向上的生长力,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前些年沉溺于电视,近些年沉溺于手机,基本不会思考前程,茫然地漠视着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努力向上的觉醒。

困境中的黄国平在小小年纪时就意识到:“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这话真的让人感到心灵上的震撼。黄国平能走过苦难,“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最关键的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且铭记了这条信念: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而就是这样的信念,当前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没有。农村的教育为什么衰落成这样?实际上国家很关心农村孩子,这些年农村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突飞猛进,学习条件与二十年前相比好太多了。可是,教学质量、学生的好学精神,比二十年前差太多,城乡学生的成绩差距也比二十年前拉大很多,最终反映在中考高考上,农村孩子的劣势肉眼可见。

面对城乡的教育分层,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将原因归为客观因素,比如留守儿童、农村师资薄弱、教学硬件不好等,极少有人把农村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归为学习者的主观因素。这样说当然是一种政治正确,可是我们有没有直面核心问题的勇气?

学习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事情,学习者自己如果勤奋好学,再差的客观条件也挡不住求知的欲望。黄国平同学的客观条件够差了吧,2017年考上清华大学的甘肃定西残疾学子魏祥的客观条件够差了吧,可是,再差的条件又如何?他们不都学有所成!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整体脱贫,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整整20年了,条件差点的农村,孩子的早餐学校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说极少有家庭没能力供孩子完成义务教育,像黄国平这样不幸的家庭毕竟凤毛麟角。所以,不要说农村孩子没有条件学习,他们有学校、有老师、有课本、有课堂,硬件上啥都不缺。

农村孩子缺少的是积极向上的生长力,缺少的是黄国平那样的认识: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今年春节假期的正月初四,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推出文章《有的农村娶媳妇竟要花100万,有家庭“因婚致贫”》,大批农村男子娶不上媳妇的残酷现实再一次被全国人民热烈讨论,农村男子“娶妻难”不是个别现象,国家级大媒体在2017年就有关注,只是这个问题非但没有被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题目是《有农村娶媳妇要花100万,农村男“娶妻难”折射出农村男女城市化差距的窘境》(点击阅读),我认为农村婚龄男子娶不上媳妇的核心原因是农村青年男女城市化差距太大,已经城市化了的农村女子看不上尚未城市化的农村男子,这导致大批农村女子剩在城市,而大批农村男子剩在农村。

可是我们看看身边的青年男女,只要上过大学的,没有几个农村男子是娶不上媳妇的,就算上个高职大专,只要有点眼界有点想法,都不至于成为结婚困难户。所以我才说《高考对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男生不但是人生发展的捷径,更是娶上老婆的捷径》(点击阅读)。社会赤裸裸的现实就摆在这里。

但是觉醒了的农村孩子很少很少,《大部分底层孩子对自己的困境毫无感知》(点击阅读),多接触点这样的农村孩子你就会知道,用“麻木不仁”这四个字来形成大部分农村孩子非常恰当,在最该学习的年龄,他们中的大多数放纵自己,根本不愿意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分层、阶层固化谁也挡不住,“你穷我富”本就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怎么挡?尽管我们的党和政府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农村脱贫致富,可是,如果农村的少年“不雄起”,再好的政策都没用,“扶贫先扶智”是绝对正确的真理。

当前已不同于以往,社会在自主地加速分层,城市里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向教育要未来,城市孩子在教育上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可能已经若干倍于农村孩子。在这样的现状下,农村孩子未来用什么和城市孩子竞争?“寒门贵子”般的凤凰涅槃还能出现几例?

通过对农村教育的长期观察和思考,以及和农村学校教师的交流,我深切地感觉到,农村孩子在学习上最缺乏的是自我的觉醒,是黄国平那般对学习的认识: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我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尽快把黄博士这篇“致谢辞”纳入小学语文教材,这篇文章从文采和意境上绝不输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名作,且文章对孩子们,尤其是对农村孩子的教育和启发意义极大,这是一剂让农村孩子清醒的良药,这篇文章顶得上老师千言万语的启发和劝说。

人如草木,还是要有一种向上的自生长能力,自己不争气,不生长,总赖客观条件不够好,甚至自暴自弃,那就是自己的悲哀了。正如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明代名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所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学习条件这么好,有吃有穿,不缺老师不缺书),如果学业还不精通,品德还未养成,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那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成是别人的过错吗!

中考、高考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最公平的机会,只要啃透几本教科书,能做对几套卷子,有个好分数,就能够不看家庭背景财富多寡权力大小,而仅凭分数胜出。

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机会恐怕就只有中考和高考这两次,等到你毕业,走入社会以后,你就会发现,太多的不公平如影随形,几乎时时处处都在拼背景。那么,没有背景的孩子,还不好好学习,不抓住中考和高考这难得的机会,是等着天上掉馅饼吗?


本号作者杨昇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16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3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一文更是引爆了关于“社区团购”的话题,随后的舆论海啸导致了最高层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