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脉络:
一、从忧虑“人多”到“忧虑“人少”,变化来得太快
二、少子化、老龄化、总人口将下降,这是早就明摆着的趋势,何必惊慌?
三、少子化、老龄化下最艰难的是养老,不应“富养老人”
四、人口问题应该成为“百年大计”之首,所有政策都应该为解决人口问题让路
引子
2021年5月11日早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终于公布了。
中国每隔十年就会做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从2020年11月1日到12月10日进行入户登记。2021年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会在4月上旬召开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这次普查的结果。
但是4月上旬国家统计局爽约了,这就使得“人口问题”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这期间尤其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在4月14日发布的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最受社会各界关注,此文以宏大的视角和尖锐的观点说出了很多人的关切和忧虑,全社会以这篇文章为中心掀起了讨论的热潮,网民们边讨论边翘首以待七普数据的发布。
今天,在万民期待中,七普数据终于发布了。
其实七普数据发布或者不发布,本没有这么重大的意义。因为各方专业人士根据以往的数据和联合国的相关统计及预测,已经对七普数据预测得八九不离十了,诸如“新生儿数量骤降”、“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总人口不久将见顶之后将转入下跌”等话题都已经被轮番讨论过了,七普已经很难给出大家意料之外的数据了。
今天公布的七普主要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和近期网民的讨论,针对我国人口问题,本文做如下探讨:
一、从忧虑“人多”到“忧虑“人少”,变化来得太快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学者们炮制出了“人口爆炸”的悲观论断, 1968年埃利希出版了 《人口爆炸》一书,1970年泰勒出版了 《世界末日》 一书,他们认为,全球人口过度增长,将使地球人满为患,资源枯竭,环境和大气污染严重,如果不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人类将面临犹如原子弹、氢弹爆炸那样的灾难,“世界末日”将会到来。
“人口大爆炸”理论把当时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吓得不轻,何况那个时候我们特别穷,是几乎吃不饱肚子的那种穷,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孩子,乡里的吃不饱,城里的没工作,为了活下去,活得好,必须控制人口,这是全国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计划生育”政策被坚决执行,我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雷厉风行的行动力来对抗世界末日般的人口大爆炸。
一转眼,40多年,今天“七普”数据告诉我们,中国的人口形势变了,“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出生率骤降导致我们得为“人少”而忧虑了。作为计划生育元年出生的人,我为中国人口太多夙夜忧叹了几十年,突然间又要开始担心人太少了,这个转变来得有点猛,简直让人转不过弯。
最近全网针对新生儿数量骤降和老龄化加剧的问题,探讨的非常多,以人口为基础展开的未来国运预测普遍很悲观,甚至有某种恐慌,认为“少子化、老龄化”已经近在眼前,假以时日,我国的人口状况会比日韩更糟糕。七普数据公布后,各界当然会展开各种解读,但本文笔者认为,一味地制造焦虑和恐慌,甚至矫枉过正地攻击上世纪的政策,都于事无补,我们应该抱着建设性态度,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寻找对策。
“人口大爆炸”理论错了吗?对于埃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来说,人口爆炸理论当然是对的。但是对于中国人,这个理论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太优秀,中国太幸运,我们靠着勤劳和智慧,敏锐地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全球发展机遇期,史无前例地发展了自己,硬是把“人口负担”变成了“人口红利”。
这一切都证明,中华民族在全球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博弈中,有能力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有能力胜出。我们能战胜任何困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面对变化时保持淡定的智慧。对于未来,我们都是茫然无知的,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被 “人口大爆炸”理论唬得忧心忡忡,大家都觉得我国人口负担太重。对于未来,我们很忧虑,那时候我们怎么都不会想到,让全世界发愁的数量庞大的中国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不但没有吃垮全世界,还创造出了空前绝后的经济成就,人多反倒成了“发展红利”。
那么,未来,当人口变少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很惨吗?根据“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恐怕也不一定。当然,短期内困难肯定很大,最大的困难当然是养老,怎么用越来越少的劳动力养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直到人口高峰期出生的几亿人都安然离世,这个过程对社会的冲击将非常大。
可是,熬过这几十年,到本世纪末,我国总人口降到十亿以下,甚至六七亿时,全民的福祉或许会有很大的提升,毕竟14亿人口确实太多了,环境和资源无法长期负担,更不用说为了做大GDP ,为了老有所养,必须让年轻人一代更比一代多。如果发展模式只能这样,那么国家人口势必滚雪球般地发展,只能14亿、24亿、34亿这样增长下去。谁都知道,这样肯定不行。所以,人口调整是我们必须要直面的问题。
这样一想,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惊慌失措了。老龄化、少子化、总人口下降,这是问题,是大困难,但只要我们拿出我们这个民族生存的韧性来,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我们的未来也应该是光明的。
未来,我们不知道全人类将遭遇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毕竟,地球上人太多了,气候在变暖,海平面在上升,史前冻土和冰川在消融,被冻土和冰川封存的病毒在复活,新冠病毒的肆虐让全球束手无策。中国的人口从14亿向10亿之内调整,放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去看,或许也是好事。
没有谁能预见未来,或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二、少子化、老龄化、总人口将下降,这是早就明摆着的趋势,何必惊慌?
从1980年9月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到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人口“二合一”的政策我们执行了36年,这个政策的必然结果就是新生儿数量下降、总人口减少、老龄化加剧,2-1=1的基本算式没有谁不懂吧?我想,对于这样的结果,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应该早有预期,全社会也应该早就想到了这个结果,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更何况,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经济越发达,国家越发展,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铁律,我们的GDP总量占据全球第二的位子已经很多年了,过上有房有车日子的人口数早就以亿来计了,中产阶级的数量据说已超过5.6亿,妇女就业率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这一切发展成就必然推动中国走上发达国家已经在走着的“少子化”道路,日韩新加坡等邻国早就为我们做出了示范,由发展导致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也应该在我们的预期之内吧,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中国人口现状是一个必然要到来的“灰犀牛事件”,并非意想不到的“黑天鹅事件”。
大家“莫名惊诧”的原因恐怕是由于目前极低的人口出生率与我国“人口学砖家”们长久以来的错误言论反差太大吧。中国的一帮御用人口学砖家最近被媒体骂得狗血淋头,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辩解一句,因为这帮“砖家”错得太离谱,以他们漏洞百出甚至完全错误的研究结果给决策者提供咨政,导致计划生育政策退出太晚,最终误国误民。人民很恼火!
这是微博上传得很火的一则帖子:
著名经济学家聂辉华转载了这个帖子,并表示无法接受中国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屡次预测失误。
著名经济学家任泽平在他的10万+热文中指名道姓地指出应该为人口问题负责的砖家:
更别说人口学家梁建章数年如一日地与这些砖家辩论,希望国家重视新生儿数量下降的问题,尽早完全取消计划生育政策,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如果这些人口砖家不睁眼说瞎话,稍稍地能实事求是地做研究,如果十年之前我们就能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我们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被动了。所以,大家关心七普数据,不是因为惊讶,而是有些懊恼,大家都懂的道理,专家们怎么就不懂?
自媒体时代,舆论往往能形成排山倒海之势,最近人口问题频频成为舆论界的热点,有些砖家也是不顾脸面,翻脸比翻书都快,昨天还在鼓吹应严格控制人口,今天就换上另一副面孔,为人口减少开始痛心疾首了,搞得自己好像是伟大的先知一样。中国这样的砖家太多,一件事,大家都支持的时候他支持的声音最大,把自己经营成专家,捞一些名利,后来风向变了,反对这件事的时候他又站在反对的最前列,又捞些名利,反正他哪头都不落空。
当民众为我国人口问题感到惊讶而争吵讨论的时候,建议专家们就别去凑热闹,更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专家之所以是专家,就在于他比普通人有更强的预见性,普通人可能只能看到3天以后,而专家要有能力看到30年以后。那些十年前没有看清中国人口发展问题的专家,这会儿也就别去凑热闹制造焦虑了。让我们一起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吧。
三、少子化、老龄化下最艰难的是养老,不应“富养老人”
我在《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点击阅读)一文中写过这么一段话,深得读者赞同:我认为,社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养活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们,而不是为了其他什么高远的目标。社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能让所有的人在当前社会好好活下去的资源配置方式才是好的方式。社会不是要抛弃大部分人而单纯地跨越式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要为人的生存而服务,社会要带上所有的人一起发展。
一个好的社会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在这个社会活下去。所以,未来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数亿退休老人有尊严地活下去的问题。关于养老,我写过一篇文章《未来15年将新增3.8亿退休老人,没钱养老?或许农村老人的养老能给我们启发》(点击阅读),文章传得很热,但没有人对“未来15年将新增3.8亿退休老人”的说法提出质疑,因为从2021年到2035年这15年内,都按60岁退休算,拿养老金的老人数量就是1961年至1975年出生的人,总人数是3.8663亿。从当前到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每年都会增加二千多万退休老人,这个有出生数据摆在那里,做不了假。
这么大规模的退休老人,我们用什么来养活?2020年全国总人口14.1亿,15—59岁人口8.9亿,60岁及以上人口才2.6亿。而且这2.6亿老人中,农村老人占比很大,农村老人的具体数据我没有查到。
农村老人当前的养老金很微薄,我父母都78岁了,现在每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是103元。也就是说,目前这2.6亿老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领取的养老金非常少,这是变相节省了养老金。而未来退休的老人中,拿全额养老金的城市老人数量将大幅上升,未来养活相同数量的老人,耗费的养老金将会更多。
可是2020年全国养老金有结余的地方只有5省2市,其他的省市都要靠中央调剂过活。未来老人再增多后,养老金从哪里来?
在养老问题上国家应该提前布局,每年增加的退休老人数量是可以根据对应年份的出生人数计算出来的,那么每年耗费的养老金总额也不难计算,未来10年、20年、30年,养老金怎么筹措,应该提前做出安排,免得届时无米下锅。
笔者在以前的文章中也说过,我们国家的经济相比于几十年前毕竟是发展了,从物质供给上不存在人们活不下去的情况。所以,不能持续的是现在的养老制度,是养老资金的分配方式,而不是老人的具体生存。也就是说,不是全社会养不起老人,而是用现在的方式养不起老人。
中国人习惯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现在退休的老人以及未来将退休的70后、80后、和部分90后,都是从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的时候走过来的,很多人都有过苦日子的经历,都有着很强的生存韧性,没有那么脆弱。这些人老了,就算养老金不高,只要节省一点,再加上自己的积蓄,采取低消耗养老的方式,也是可以活下去的。看看现在如我父母一样的农村老人的养老,我们就会对活下去有更强的信心。
相关部门应该多研究如何让农村在未来的养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毕竟在未来如此沉重的养老负担面前,解决的路子并不是很多,仅仅立足于城市去解决这个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给我们做出了示范。无解!
而通过这几年的精准扶贫,很多农村已经被建设得很宜居了。当年为了安排数量庞大的城市青年就业,伟人大手一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这才缓解了就业危机。面对养老危机,未来的老人们恐怕不得不采取低消耗的方式节约养老金。那么,到绿水青山的农村去,或许就是出路。
现在的养老制度一定要加速改革,因为现在的养老制度制造了很多不公平,也浪费了很多钱。除了农民之外,可以说目前我们是在“富养老人”,很多群体的养老甚至到了奢侈的地步,有些老人拿的养老金比在职员工拿的工资还要多,这种状况的广泛存在,是养老制度持续下去的最大障碍。“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退休了大家都少拿一点,大部分人还是能理解的,怕的是这种不公平让大家内心失衡,都不肯让步。
“富养老人”还会对年轻人的结婚生子造成不良示范,会诱导更多年轻人不婚不育。“富养老人”会让很多年轻人产生一种幻觉,觉得自己不婚不育,潇洒走一回,几十年后自己老了,反正有这么优厚的养老待遇,不至于老无所养。这种诱导会进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
我知道,建议不要“富养老人”,很多人会很反对,尤其一些利益群体。但是,站在国家主人的角度,从子孙后代的生存出发,我们不做出利益让渡怎么办呢?没法开源,就只能节流了,如果我们都是一副不吃干抹尽不罢休的架势,子孙后代还要不要活?用不了多少年,一个劳动力差不多就得赡养一个老人了,这些劳动力还得抚养孩子,如果老人不做出利益让渡,社会还怎么持续?
看到我父母这批老人的艰苦奋斗,我对中国的老人还是有信心的,未来我们老了,一定愿意和子孙后代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这场老龄化危机也只有靠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平安降落。
四、人口问题应该成为“百年大计”之首,所有政策都应该为解决人口问题让路
“人”是社会的基础,“人”是发展的动力,“人”是未来的希望。避免全面萧条的出路就是增加人口出生率。所以,现在国家应该把提高人口出生率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人口问题应该成为“百年大计”之首,所有的政策都应该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让路。国家应该尽快把影响人口出生率的主要因素一个个找出来,并且一个个排除。
在我的视线之内,我认为以下四个因素对人口出生率影响很大:
1.“女拳”思想的泛滥
“女权”是为了保护和提高妇女的生存发展权,而“伪女权”渐渐发展成了“女拳”, “女拳”是指打着“女权”的旗号和名义,从事制造性别对立的网络暴力行为。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女拳”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他们打着“女权”的旗号,出于赢利或其他目的进行着一系列煽动男女对立的活动,他们抓住一切能制造男女对立的热点事件,大肆炮制极端言论,对女性进行全方位“洗脑”。被“女拳”洗脑了的女性普遍或不信任男人,或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傲娇,或坚决不婚不育,或只顾自己潇洒行为放荡不羁,总之,就是失去了正确的爱情观、家庭观,抗拒结婚,极端敌视生孩子。
其实,笔者并不是主张女人都得结婚生子,我认为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开放社会里,一个自由的人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如果一个女人很理性地想透彻了,这辈子就是不婚不育,那没有问题,只要自己幸福快乐就好。怕的是,一个女人还没来得及深入思考爱情婚姻的时候,大脑先被“女拳”攻陷,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被忽悠得远离了婚姻和生育,等到醒悟过来的时候悔之晚矣。
现在“女拳”思想对女孩子影响有多大呢?我曾在某个女生极多的大学带过一门课,两个班,每班四十来名学生,都是女生。一次课上聊到了女性结婚生子的事,几乎所有的女生都态度坚决地反对结婚生子,这事几乎是高压线,根本不容讨论。后来我只能建议她们回家问问自己的妈妈,让自己亲妈谈谈因为自己的到来,妈妈的人生是不是更幸福了。
过了几天找我代课的领导委婉地和我谈话,要求我上课的时候注意言谈,有些话就不要说了。不用问我也知道,有学生把我给告了,只因我建议她们在决定单身之前先问问自己的妈妈。这就是“女拳”对女性的影响力。
有人深挖“女拳”组织,说背后有美国的影子,他们就是要通过“性别牌”来制造群体对立,从而制造混乱,让女人厌恶家庭和生育。这有点阴谋论,真假搞不清楚,但是当局不能对这种极端的“女拳”言论视而不见,不能让这些人再公开毒害女性了。
顺便说一句,女性生个孩子,人生真的会很幸福。
2. 初中毕业时普职比1:1的升学政策
关于这个问题,我说的太多了,我的主要观点是:城市居民不敢多生孩子的主要压力来自教育,而小学初中阶段沉重的教育压力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时1:1的普职比。国家想尽早分流,分一半学生出来发展职业教育,但城市父母不接受,于是用近乎极端的“鸡娃”教育来对抗,都想让自家孩子拿到“普通高中”的入学通知,导致没有精力生二孩三孩。
关于教育对生育的影响,这里不再详谈,想了解的请看我的文章《一文说清当前教育的问题:关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点击阅读)。
3. 由高科技和互联网大厂发起和推动的996甚至007的用工方式
这些大厂让年轻男女忙得没有时间恋爱、结婚、生育,把年轻人一个当两三个使,以剥夺员工的正常生活为代价换取公司短期的商业利益,这实际上是以消灭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取短期的商业繁荣。
国家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昙花一现没有未来的短期繁荣,涸泽而渔从来都是愚蠢透顶的行为。所以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政策,遏制那些大企业不道德的用工方式,否则,它们就像电影院第一排站起来的观众一样,会影响得每个观众都站起来看。如果996、007的用工方式蔓延到全社会,人口出生率还得大跌。
4. 农村男子娶妻难
这几年农村男子娶妻难愈演愈烈,从2017年全网火爆的现实题材微电影《人市》,到2019年春节时我的文章《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点击阅读)在全网的爆火,再到2021年春节时全网刷屏的“新华视点”文章《有的农村娶媳妇竟要花100万,有家庭“因婚致贫”》,农村男子娶妻难的窘境一次次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农民的基数这么大,农村婚龄男子这么多,如果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农村男子娶不上媳妇,不但社会不稳定,人口出生率也会因此而下降不少。怎么缓解呢?我也写过文章探讨过《有农村娶媳妇要花100万,农村男“娶妻难”折射出农村男女城市化差距的窘境》(点击阅读),这里就不详谈了。
总之,“百年大计,人口为本”,到了目前之境况下,我们在人口问题上已经容不得再犹豫再犯错了,很多政策必须马上调整,尤其教育政策。先把孩子生出来,将来怎么教育怎么发展,再慢慢探索嘛,何必要逆着人们的期望?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存韧性给我们危如累卵的养老制度托底,我们就不用怕,但促进人口发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不能再迟疑再拖拉了。
本号作者杨昇介绍:
本文笔者杨昇,高校教师,喜好写作。公众号发布原创文章400多篇,单平台阅读量10万+文章20篇,全网阅读量数千万的文章3篇。其原创文不但在全网的传播有广度,更有高度,1篇文章被《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刊登,1篇文章被国务院内参《国是咨询》选登,《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一文更是引爆了关于“社区团购”的话题,随后的舆论海啸导致了最高层系列政策的出台。近几年来担任多家公司的公关顾问,在这些公司公关的艰难时刻,亲自操刀高质量公关文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长期提供公关文、演讲稿、广告软文、策划文案等的代写作,个人微信56243161。
本公众号文章推荐(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3. 有农村娶媳妇要花100万:农村男“娶妻难”折射出农村男女城市化差距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