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分享

王勃诗魂栖越南

宇声星空2

2021-07-30 05:39

92713 0 1

王勃诗魂栖越南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仅仅活到27岁。关于王勃亡故的原因和时间,各种文献都说是:赴交趾省父,于公元676年溺水身亡。至于王勃遗体的最后下落,所有文献均无记载。


    直到本世纪初,曾任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席的作家王充闾访问越南,才找到王勃的最终下落。


    在越南首都河内,王充闾听到一个惊人的信息:唐代诗人王勃的墓地和祠庙在紧靠南海的义安省宜禄县宜春乡。第二天,他便由越南作协外联部的负责人陪同,前往实地访查。经过6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在沉沉夜幕中到达那里。


    次日草草用过早餐,他们便赶忙去查看王勃的祠庙和墓地。听说有中国作家前来拜望王勃,乡长停下正在进行的会议,早早等候在那里。见面后,首先递给王充闾一本铅印的有关王勃的资料。封面印着王勃的雕像,里面还有墓碑的照片,正文为越南文字,后面附有以汉文书写的《滕王阁序》。大家边走边谈,突然,一大片荒榛断莽横在眼前。乡长指着一块凸凹不平的地基说,这就是王勃祠庙的遗址,整个建筑1972年被美国飞机炸毁了。大家急着问:坟墓呢?当地一位乡民指告说:离这不远,也都炸平了。这时,乡长让大家看资料封底的照片:在参天乔木笼罩下,祠堂高耸,不远处可见墓冢一座,这是被炸毁前的王勃坟墓原貌。而今灌木丛中,一块墓碑已经断裂,以汉字刻写的碑文也已模糊难辨。


    越文资料中对王勃记载比较详细。说他26岁时,挣脱了缧绁之苦,决意从此告别仕途,远涉千山万水,前往交趾看望被流放的父亲。公元676年夏初来到交趾,陪父亲一起度过了炎热的酷暑。秋八月踏上归程,由蓝江启航,刚刚驶入南海,即不幸为风浪所吞噬。那一天,海水涨潮倒灌,把王勃的尸体顶入蓝江,被村人发现,认出是这位中土的早慧诗人,即刻通知他的父亲。王福峙强忍丧子之痛,将王勃遗体就地埋葬在蓝江左岸。当地民众出于对他的崇敬,为之雕像、修祠,作为纪念。传说王勃死后,情怀郁结难舒,冤魂不散,蓝江两岸总有他那飘忽不定的身影;夜深人静时,风翻叶动,簌簌有声,细听,竟是他操着中原口音在吟咏着诗文。


    这一带文风较盛。子弟们潜心向学,有的还科名高中,历代出现过许多诗人。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阮攸,被誉为 “越南的屈原。他出生于黎王朝的末叶,中年入仕后,曾几度出使中国,到过长江沿岸许多地方,对汉文学素有深湛研究。他从小就熟读王勃的诗文,心向往之,不仅在作品中引用过风送滕王阁的轶闻佳话,还专门凭吊过王勃祠、墓。听说,重修后王勃祠庙的对联座中尽是他乡客,眼底无非失路人,就是阮攸亲拟的。还有一副联语:信哉天下有奇作,久矣名家多异才,引自陆放翁诗,亦出自阮攸之手。


    乡长告诉来客:王勃祠庙遭受轰炸后,当地一位越军退伍大尉,冒着生命危险把王勃的雕像抢救出来,没有地方安置,便在家中腾出一间厅堂供奉起来。这引起了王充闾一行的极大兴趣,立即赶去探望。王勃像供在中堂左侧,前面有一条几,上设香案。雕像由上好红木雕刻,坐姿,为唐朝士大夫装束,通高约一米四五。由于年深日久,脚部已开始朽损,面孔也有些模糊。


    王充闾回国后,将这次越南奇遇写成散文,于2004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从此,王勃最后下落——魂栖越南,遂为国人所知。让国人深感欣慰的是,王勃在越南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敬仰,享受着延绵不断的香火。


    (据《文史月刊》 林卫国/)  

 





王勃诗魂栖越南

 

来源: 北京文摘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