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有一个老者年近六十,名叫俞愚,字真愚。养育了一个独女,取名叫翠燕,出落得貌若天仙。因为只有这一个女儿,老者也非常注重对女儿的培养,教她识文断字,翠燕不仅貌美,而且明事理。翠燕幼年时与本地的一个书生石鼎,便定下了婚约,可谓郎才女貌。
翠燕怎奈石鼎的父亲早亡,家道中落,母子两生活得非常艰难,困难的时候需要邻里乡亲的接济,才能勉强度日。俞愚看在眼里,眼看婚期快到了,俞愚不想把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去受苦受累,于是有了悔婚的想法。俞愚知道女儿是个知书达礼的人,悔婚的事她断然是不会同意了,所以瞒了女儿,来到石家,愿意出些银子作为补偿,毁掉婚约。石鼎自然是不同意,但是他的母亲却看出了形势,强扭的瓜也不甜,劝他顺势而为。石鼎考虑再三,听了母训,拿了银子,毁掉了婚约。
毁约正好当地有一个武举人张大点,家境殷实,看上了翠燕的美貌,抬了大量钱财前来下聘。俞愚也觉得张家是个富裕人家,女儿定能生活宽裕,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下来。然而这一遭偷梁换柱,只有翠燕被蒙在鼓里。翠燕有个婶娘安山氏,平时最是疼爱她。直到出嫁的前一天,翠燕觉得男方下聘的财礼不对,石家定是拿不出这么多财物来的,于是她跑去问婶娘。婶娘心疼翠燕,一咬牙说出了真相,翠燕听完大哭一场,虽然理解父母的想法,但自己也不是嫌贫爱富之人,想要从一而终,决定逃婚。
逃婚婶娘实在是心疼翠燕,也不放心翠燕姑娘家一个人跑出去,两人一合计,城外三里,有个寡居的姨妈住在那里,不行先跑去躲一躲,等这事过去了再说。婶娘与翠燕乔装打扮,天一黑,一溜烟跑到城外来。到了姨妈门口,刚要敲门,忽然听到屋内传来让人脸红心跳的异样呻吟来。从门缝中偷偷一看,只见灯下,姨妈正与一个年轻和尚依偎着亲昵喝酒。看来姨妈家是去不得了,翠燕又犯起愁来,情急之中,婶娘突然想到,这里离石家不远,不如直接去投奔石家。正好也可石鼎提前成婚,生米做成了熟饭,就谁都阻止不了了。
鬼混一不作二不休,二人连夜跑到石家,石家母子大吃一惊,但听了事情经过后,石鼎也愿意挺身而出,搭救未婚妻。婶娘安山氏力主立刻让二人成婚,一切后果安山氏愿一人承担。石母颇为感动,草草地为二人举行了婚礼仪式,送入洞房。安排停当后,婶娘与翠燕相对流泪,离去了。再说俞家,半夜凌晨,张家的迎亲队伍早早就来了,新娘子却不见了,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四处寻找,打听到有人趁黑往城外跑了。一家人一合计,翠燕定是为逃婚跑到姨妈家去了。于是俞家人和张家的迎亲队伍,就奔着城外姨妈家而来,到了门前急促地敲门。
小和尚此刻,姨妈正与那年轻和尚在床帏之中欢娱,听到有人敲门,气得破口大骂,迟迟不给开门。不开门,迎亲队伍更加觉得有古怪,新娘肯定藏在里面,敲得更紧。仓皇之间,和尚无藏身之处,也来不及穿衣服,姨妈只好让他裹着被子躲到了床底下。姨妈捡了件衣服,胡乱穿了穿出去开门。一伙人纷涌而入,四下寻找新娘的下落,和尚吓得躲在被子里,头都不敢露。寻了半天,在床底下寻到了个裹着被子的人,死活不出来。人们以为是翠燕,不容分说,连人带被子抬出来塞进花轿,一路吹吹打打来到了张家。吉时一到,落轿撩帘一看,里面是个光溜溜的和尚,张家人气得把和尚扭送到了官府。
和尚只因天还没亮,知县老爷还未起床,只好先把和尚收监,天亮后再审。这时,婶娘安山氏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心想和尚抓了倒无所谓,只是姨妈毕竟是自家亲戚,如果天亮一审,姨妈的罪过也小不了。而且这事多多少少也是自己把人引到那边的,于是婶娘安山氏决定搭救和尚,只为保全姨妈。安山氏找了个干练的仆人,带了很多银子,去贿赂了看守的衙役,又买通了香积寺的尼姑阿鹦,入狱替代小和尚作了掉包计,放走了小和尚。第二天升堂,尼姑阿鹦一口咬定是与姨妈学做针线活,晚了只好留宿。张家虽然记得是个和尚,如今却是尼姑,疑心是天黑看眼花了,知县传来媒婆摸一摸,果然是尼姑。
变尼姑知县也只好作罢,但是翠燕失踪却仍无线索,这时候婶娘主动自首,说出了翠燕的下落,并且交代了事情的经过。一来翠燕与石鼎原有婚约,二来已经生米做成了熟饭,知县觉得翠燕这事做得也没毛病,为之感动。张家只好自认倒霉,俞愚此时也无话可说。后来石鼎努力读书,考取了进士,官做到了知府,得女婿如此,俞愚是又高兴又羞愧。石鼎和翠燕感恩婶娘安山氏的仗义帮助,把她接进了公署,如果母亲一样孝顺。一天,有人状告到府衙,有个和尚勾连妇女的罪名,安山氏和翠燕认出那年轻和尚正是当初,和姨妈鬼混的家伙。石鼎立即给以严惩,将他赶出庙门,让其还俗。
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件奇事记录在清代学者宣鼎的著作《夜雨秋灯》中,真实性已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