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超高层建筑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其要求:
- 严格管控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
-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以下城市严格限制新建1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也就是说,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以后不能再建250米以上的高楼了,想建150米以上的高楼也很困难;而对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城市,以后则不能再建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了,想建250米以上的高楼则需要经过重重审核。
其实早在9月10日,住建部就已经发布过相关征求意见稿了,而此次则是发布了正式通知。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摩天高楼将进入存量时代,上海中心大厦也将继续稳坐我国第一高楼的宝座。
国家多次出台“限高令”
在此之前,国家已多次出台了相关的“限高令”。
去年4月,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建部、发改委复核。同时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
今年6月,住建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规定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同时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置等建设。
今年7月,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通知》,要求严格审查超高层建筑建设,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要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可以看到,去年4月的《通知》对500米以上建筑的建设尚有回旋余地,也就是如果有特殊需求的话,只要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审批还是可以新建的;但今年7月的《通知》则明确表示不得新建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也就是没有“特殊情况”可以例外了。而近日住建部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的《通知》更是将“限高令”再次升级,将“限高令”与城市的人口规模结合了起来。
为何频频限高?
首先,出于安全考虑。众所周知,高层住房不仅在维修和维护时存在着诸多不便,而且遇到火灾或地震等灾难时风险很高。而除了考虑到房屋所有人的安全,也要考虑到其他人员的安全,要知道,高层建筑易出现碎片坠落的情况,这也对从楼下经过的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其次,出于成本考虑。这里的成本包括建筑成本和安置成本,要知道,一座摩天大楼的造价,往往是天文数字,而这对开发商的资金回流极其不利,也因此,"烂尾大楼"比比皆是。同时随着高楼年龄的增长,钢筋水泥玻璃老化寿命到期,其维修成本相当高,若继续住下去则会给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但由于安置成本太高,很少开发商会愿意接手这栋高楼的拆迁。
最后,迎合"碳中和"理念。所谓的"碳中和",是指通过使用低碳能源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量,正负抵消以达到相对"零排放"。要知道,建筑越高的话,其所受到的风力就越大,所以超高层往往要将窗户进行封闭,而封闭后就只能依靠建筑内的空调和新风系统来通风,这样就会造成能源的巨大消耗,不利于"碳中和"的发展。
此外,高层房还存在着许多硬伤。一是容积率高,居住体验不佳;二是公摊面积大,得房率较低;三是对电梯的依赖度高等等。其中第三点也是高层住宅的居民感切最深的,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时,等电梯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而如果遇到电梯维修或停电,那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更长了,甚至还可能因此耽误上班时间。而这也是为什么在房产相关网站的问答频道搜索楼层价格时,会发现中间楼层价格往往最高,而越往上的楼层的价格则会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