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及其实现路径。主题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在会上做主旨演讲,并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他在论坛上表示,要避免用“农村”概念搞乡村振兴,因为“农村”更多的是传统工业化的概念,而不是生态文明的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主办方供图
张永生说,十九大提出的是“乡村振兴”而不是“农村振兴”的概念,这背后是有深刻含义的。“农村”是一个非常传统工业化的概念。“农”对应的是“工”,意味着“农村”只能从事农业,是农民劳作和居住的地方,也就是传统的“三农”概念。实际上,乡村的功能远不只是传统的“三农”范畴。“乡村”则是一个空间概念,意味着乡村除了农业以外,还可以有大量其他功能,比如生态服务、文化体育、教育、休闲、康养、观光体验等功能,可以催生大量新兴经济和非经济活动。
张永生解释道,实现乡村振兴,首先必须了解过去乡村衰落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建立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以工业财富的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经济发展被认为就是一个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农村在传统发展模式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就是为工业和城市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原材料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被认为就是将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去发展工业,同时传统生态农业也用工业化的逻辑改造成化学农业。
在张永生看来,这种以工业物质财富为导向的发展理念,以及以城市和工业为中心的农村概念,大大限制了乡村的发展空间。以工业财富为中心的传统工业化模式,主要依赖有形的物质资源投入,从而乡村大量无形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就难以发挥作用,“绿水青山”的价值也就难以被充分认识,更难以转化成“金山银山”。而且,这种传统工业化模式,还会破坏乡村的文化和生态资源。比如,高污染的工业、采掘业和化学农业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正是这种传统工业化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导致乡村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出现一些社会问题。
因此,张永生认为,乡村的问题,根源在于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不可持续。他告诉澎湃新闻,乡村问题只是传统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后果的一个侧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乡村问题,都对应着相应的城市问题。解决乡村问题,本质上是解决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不只是乡村本身的问题。乡村振兴必须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以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这就是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张永生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层面。一个是解决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不可持续问题,即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变为基于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二是要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在生态文明概念下重新定义乡村。乡村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三农”概念,而是一个可以承载各种现代活动的地理空间。尤其是,在移动互联和数字时代,传统的空间概念很大程度上被重新定义,乡村可以从事很多过去难以想象的经济活动。如此一来,乡村的发展空间就会大大拓展,乡村振兴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