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最新披露的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中显示出格外鹰派。市场预期,三月份美联储加息的概率明显提升,随后甚至开启缩表的进程。
美股市场长期得益于超低利率的市场环境,多年来美股市场对美联储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但是,依赖度越高,后遗症却越大,美股市场的走势似乎成为了货币政策的先行指标,经济晴雨表的功能似乎趋于弱化。
但是,随着通胀的快速抬升,市场总不可能一直采取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模式。正如部分鹰派人士所言,最早三月启动加息旨在更好地控制通胀。换言之,如果通胀压力可以得到实质性的减缓,那么未来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有所放缓。反之,如果通胀率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控制下来,不排除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加息措施,加息步伐还可能会加速。
美联储加息预期明显升温,对市场资金来说,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明显地变化。但是,反映到资本市场身上,道琼斯指数的下跌幅度却相对有限,纳斯达克指数的调整幅度却显得比较明显。
从今年1月份以来,只是过了4个交易日时间,纳斯达克指数已经下跌了3.61%,道琼斯指数同期跌幅仅有0.28%。由此可见,对高估值股票来说,其实对美联储加息的敏感度更高一些,在美联储加息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反而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水平。
纵观全球股票市场的表现,新兴市场指数受到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不过,相对于恒生指数、上证指数等主要市场指数,细分领域的市场指数波动更为明显。
例如,创业板自1月份以来累计下跌5.87%、恒生科技指数的同期跌幅为4.84%,这一跌幅水平均比纳斯达克指数更高。与之相比,恒生指数同期跌幅为1.39%、上证指数同期跌幅为1.48%,这一跌幅水平明显小于纳斯达克指数的跌幅。
美联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烈,在强势美元的预期影响下,市场担心全球资本又一次重返美国。在此背景下,新兴市场的波动率更高,在这个时候更考验新兴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对新兴市场而言,应该要做好提前应对的准备,包括外汇储备规模、金融市场的防风险能力等。因此,在这个时候,对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新兴经济体,其实更容易受到直接冲击影响,但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新兴经济体,则不惧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从2019年以来,A股市场的年内表现并不比美股市场逊色。但是,与之相比,港股市场的走势却更为疲软。虽然目前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非常低,并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区域,但与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的容量更小一些、流动性更弱一些,且港股市场大部分的流动性聚集在部分头部公司身上。
在全球市场波动率明显增加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受到的冲击影响却相对有限。但是,对港股上市公司以及赴美上市的中概股来说,却更容易受到海外资本的冲击影响,这也取决于定价权与话语权的争夺问题。
在过去一年时间内,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下跌14%、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下跌32%。另外,从中概互联网指数ETF的表现来看,去年跌幅更是达到了51.07%。由此可见,从避险的角度出发,国内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更具有一定的风险抵御能力,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影响下,对中低估值、高股息率的核心资产更具有一定的抗风险优势。
美联储加息步伐会否加快,取决于通胀率的表现。另外,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全球供应链管理效率放缓等因素,也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了一定的未知数。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市场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更多,对风险防御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应对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的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