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内退”是白捡的便宜?单位“白养”5年,养老金少了划算不?

这个是认证

社保小龙虾

2022-04-01 21:44

149394 0 0

社保知识,小龙虾每日分享第360期,欢迎关注!

“【小龙虾】老师,单位领导为了激发公司活力,决定实施内退政策。我想着内退,可以白拿5年的工资,但是又怕养老金变少,你能帮我分析一下吗?”

对于这个网友的私信,今天【小龙虾】就从经济的角度分析一波,这里不考虑身体因素、心理因素,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

一、内退后的工资待遇

上海市2021年的社平工资为10000元多一点。

假设员工的工资与社平工资持平(存在内退的单位,其工资一般不会低于社平工资),选择内退以后,每个月的薪资待遇会折上折,到手估计只有3000元左右,但是不会低于2590(最低工资标准)

但是在实际中,内退发放的是生活费,而不是最低工资,具体金额单位与员工可以协商约定!

注意:约定内退生活费的时候也要约定每年内退生活费调整事宜,否则5年都不会涨生活费的。

按照3000元计算,扣除保险以后,到手工资为2670元(不含公积金),加上公积金的话,到手工资在2400元左右。

二、内退后的工龄

内退,并不是法定意义上的退休,只是退出单位岗位,进行休养!

因此员工与单位还是存在着劳动合同,此时两者依然是劳动关系。

当计算养老金的时候,内退的时间依然是计算工龄!

注意:此时养老金缴纳基数已经发生变化!

三、养老金计算

以上海为例,假设内退前是100%缴纳社保,内退后是最低额度缴纳社保;养老金利息按照7%计算,2022年以后社平工资按照3%增长;分别计算养老金的差额。

1、不按内退的养老金计算

不内退,最后5年100%缴纳

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38万元(含每年7%增长利息)。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380000÷139=2733元。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个人月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12000×(1+1)÷2×35×1%=4200元。

过渡性养老金=0元。

因此员工养老金=2733+4200=6933元。

2、选择内退的养老金计算

内退,最后5年60%缴纳

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为36万元(含每年7%的增长利息)。

个人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360000÷170=2589元。

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个人月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12000×(1+0.942)÷2×35×1%=4078元。

过渡性养老金=0元。

因此员工养老金=2589+4078=6167元。

3、两者差距

选择内退5年后,领取的养老金为6167元;领取的薪资为3000元。

不选择内退后,领取的养老金为6933元;领取的薪资为社平工资10000元。

两者的差距显然意见。

说在最后

很多人会说,内退后的工资低,领取的养老金也低,为什么还有许多人选择内退?

他们是不是傻?

这里特别说明下,之前我也说了,仅仅从仅仅的角度来说,选择内退并不划算。

从其他角度自然另当别论了——比如身体健康?

领10000的养老金,领2年就回归自然;自然补不过领取5000养老金,领了20年还在领取!

今天的分享完毕,不知道大家觉得是否有道理,欢迎留言评论或者说出你的意见与看法!

欢迎留言、转发、收藏和点赞四连。

# 内退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