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3 3
分享

“假阳性”丑闻下,润达医疗核酸检测没被暂停,更没被撤换

这个是认证

正经社

2022-05-18 16:18

269014 3 3

“假阳性”很可怕,却可能并非润达医疗的最大危机

文丨吕行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一季度扣非净利骤降接近60%的润达医疗,盈利能力正遭遇多重打击,股价也坐起了过山车。


5月5日起,由于旗下新冠检测机构中科润达的气膜实验室在上海启用,股价在5日、6日、9日连续获得了3个涨停。但仅仅几天之后的5月10日,就爆发了“假阳性”危机,股价又开始连续大跌。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支撑润达医疗业绩的,并不是核酸检测业务,而是普通检测业务。如果疫情形势继续严峻,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机。其中最大的风险点,在于其2015年上市后发起的20多起并购,在急剧地扩大整体营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额商誉和远远高于同行的负债率。

“假阳性”很可怕,却可能并非润达医疗的最大危机

01

没被暂停更没被撤换


2022年3月,上海疫情形势逐渐严峻。作为上海本土检测企业,中科润达承担起了上海部分区域的核酸检测工作。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中科润达在虹口区、黄浦区、浦东新区、宝山区等地首批落地的“核酸检测便民采样点”已近300个,最终目标是实现“步行15分钟核酸服务圈”。


然而,就在这庞大的检测规模下,5月7日开始,把不具备阳性症状的人检测出阳性结果的“假阳性”案例,就集中出现在了上海市黄浦区几个小区,且其中还有高端社区。


那些被检测出“阳性”的居民在转运至方舱中心复检后,发现结果显示为“阴性”。“阳性”带来的恐慌以及转运隔离潜在的风险,让他们对出具“阳性”报告的中科润达异常愤怒,公开要求撤换检测公司。


消息爆出后,舆论迅速发酵,骂声一片。5月1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5月11日,润达医疗公告了上交所针对“假阳性”事件下发的“监管工作函”。


但截至目前,相关防疫部门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并没有暂停中科润达的检测工作,也没有宣布更换中科润达。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也有业界声音宣称,反应管污染、仪器的性能差异、温控不准或者患者自身因素等,都有可能造成“假阳性”,事件起因目前还不能立即定性。


流传出来的盖着中科润达医学检验实验室公章的情况说明,也坚持声称:“质控结果均在控,实验室操作规范,结果可靠”。


02

危险源头的悬念


公开资料显示,润达医疗最早于2016年开始布局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先后以合资的方式,组建了黑龙江卫龙和中科润达。疫情期间,其旗下控股子公司润达榕嘉通过搭建移动方舱实验室提供新冠核酸检测业务。


一直以来,润达医疗的核心业务是普通检测。不过,由于新冠疫情导致核酸检测业务需求量大增,带动了其第三方实验室业务板块快速增长,使得核酸检测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


数据显示,润达医疗下属的两家第三方实验室,2019年营收为4467万元,2020年营收为1.57亿元,增幅达到251.43%;2021年营收为3.53 亿元,增幅达到125.6%。


黑龙江龙卫的检验中心面积6000平方米,是黑龙江省内目前检测平台最完整,检验面积最大的医学检验机构之一。今年以来,又成为了整个东北地区的核酸检测主力机构。


中科润达则因上海疫情而崛起。其气膜实验室初期设计产能为每天10万管,后期还预留了约5万管的储备产能。若按照1:10进行核酸采样,该气膜实验室拥有每天筛查超百万人份标本的能力。


在此前举行的2021年业绩交流会上,润达医疗相关负责人透露,作为上海防控疫情的重点单位,其在上海的新冠检测规模位居前三。同时,其表示要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并坦陈“倘若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投入更多力量到新冠检测,可能利润会好得多,这也是管理层最近所检讨的”。


这种“骄傲”的道歉,反而引来了市场的关注,使得已经下行多时的股价在5月5日快速涨停,并在随后两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但随着5月7日“假阳性”首发,再到5月10日上海市卫健委开展调查,这种高光时刻不过几天时间。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中科润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充检测产能,不免给人“大干快上”、质控能力难以保障的感觉。何况,从新实验室启用到事件发生,中间也就间隔了几天而已。


由于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出现“假阳性”现象等状况,此前也有不少核酸检测实验机构被官方取消合作。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华大基因香港化验所新冠检测“假阳性”事件。最终调查发现,华大实验室所涉样本中多数病毒含量较低,虽有阳性嫌疑,但并未真正到达“阳性”标准。


03

更加致命的危机


从业绩表现看,2021年润达医疗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增长25.3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亿元,同比增长15.23%。


润达医疗现有三大块业务: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工业板块和第三方实验室业务。在润达医疗2021年营收中,第三方实验室下的新冠检测业务带来的业绩增量虽然可观,但核心业务依然是另外两项常规检测业务。


润达医疗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的主要客户是医院,承接医院常规检测业务的外包订单。2021年,润达医疗集约化业务/区域检验中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5.15亿元,同比增长20.52%,增速略低于整体营业收入增速,主要系报告期内东北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其终止了当地部分医院的集采合作项目。

“假阳性”很可怕,却可能并非润达医疗的最大危机

工业板块包括 IVD 产品研发生产业务和数字化检验信息系统业务,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 21.19%。

“假阳性”很可怕,却可能并非润达医疗的最大危机

受上海、东北等地疫情影响,润达医疗的第三方实验室业务收入获得提升,但常规检测业务也因为疫情的反复而遭到影响,这一情况在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恶化。


2022年一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21.69亿元,同比增长7.34%;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降53.96%;扣非归母净利润0.37亿元,同比下降56.37%。受毛利率下滑和费用率上升影响,利润端承压明显,库存周转速度也呈现下降趋势。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对于润达医疗来说,支撑整体业绩的并不是核酸检测业务,而是普通检测业务,疫情蔓延反而会影响主业的发展。虽然核酸检测业务发展前景可观,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东方生物、热景生活、圣湘生物等新冠检测试剂公司近两年的营收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但润达医疗的主业并不是核酸检测。


如果疫情形势继续严峻,反而会给润达医疗的主营业务带来更大危机。因为其2015年上市后开启了疯狂的并购扩张,累计并购超过20起,在急剧地扩大整体营收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额商誉和远远高于同行的负债率。

“假阳性”很可怕,却可能并非润达医疗的最大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2021年,其营业收入从16.29亿元扩大到了88.60亿元,增幅高达400%多。商誉更是从0.03亿元一路飙涨到了18.98亿元,增幅高达600多倍。到了2021年,其资产负债率达到63.45%,远远高于同期40%出头的行业均值。


2019年,杭州市拱墅区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接手成为大股东后,润达医疗摇身一变成为国有上市公司。这层身份虽然有利于检测业务在医疗体系开展,但如果普通检测业务受到疫情影响而持续萎缩,也会导致商誉减值危机凸显。【《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 润达医疗
# 核酸检测
# 假阳性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3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猫友202205145
这样不好
2022-05-19 06:54
0
0
这个是认证
Hby123
“月亮不睡你不睡!”
2022-05-19 00:20
0
0
猫友1470270
什么乱像都有
2022-05-18 21:53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