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1
分享

如果所编教材足够优秀,就别怕“啄木鸟”

这个是认证

谭浩俊

2022-06-01 10:30

207790 1 1

近日,人教版教材因插图连遭批评后,知名作家曹文轩参与主编的《七色花》《大语文》等课外读物中出现争议内容,再次引发舆论关注。有网友指出《大语文》丛书收录“露骨”民歌,不适宜儿童阅读。《七色花》中出现了女孩““罂粟籽”面包情节,是否妥当也引发了争议。


对网友的“挑刺”, 《大语文》丛书的出版机构——明天出版社回应,已关注到该丛书中的争议内容,正在自查。人教社则表示,关注到《七色花》引发的争议,正开会研判。当然,也有网友认为,有些收录作品,原文是经典文学作品,不应被“断章取义”。



客观地讲,无论是“挑刺”的还是反对的,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关键就看,这些教材是为谁服务的,为什么要编写这样的教材。如果教材是为儿童、为学生编写的,自然应当首先把内容的健康性、规范性、正确性放在首要位置,然后再去分析是经典作品还是普通作品。因为,作品再经典,将其收录到不该收录的教材之中,也是不行的,是需要纠正的。就像《七色花》中出现的女孩““罂粟籽”画面,将其挂在戒毒所,合适吗?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多得很,别的不说,四大名著就有大量的经典对话、经典描述和经典插图,但是,这些经典,在名著的情景描写、人物活动、心理分析等方面是非常优美的,也是十分符合小说所需要的目标,会让人产生很强的美感。但是,如果把这些经典对话、情节、描述等移植到小学教材之中,可能就不合适了,譬如贾宝玉云雨初开的描写。再如《金瓶梅》、《封神榜》等,也被称作古典名著,那么,上面的许多情节描写,能放到教材之中吗?能认为经典就是能够到处摆放的吗?



不是说名著、名篇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这些名著、名篇都是在特定场景下的特定描述,而非常规化叙述和描写,如果不分场景场合随意移植,必然会出现问题。自然,《大语文》丛书收录的“露骨”民歌,纵然是高年级学生看的,也是不合适的,会给孩子留下太多想象空间,会带来比较大的负面效应。


也正因为如此,对教材、教辅材料在内容、插图等方面的问题,还是要多一些“啄木鸟”,多一些“挑刺”者,即便“啄”得不完全对,刺“挑”得也有点过,也比不“啄”不“挑”好。因为,只要有不健康、不规范的内容、插图存在,就会产生不良效果。这对教育来说,当然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现象。



教育是发展之本,特别是基础教育,更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如果基础教育环节存在着教材不健康、不规范问题,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过去有一段时间,在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在教材中掺杂了一些不健康内容,相反,对能够激励学生向上、对学生思想形成有积极作用的英雄人物故事、英雄事迹、正义声音的内容,却被移出了教材,还用上了“过时”的理由。显然,这是不正常现象的表现,必须坚决纠正。


所以,面对最近持续发酵的教材内容和插图不健康、不规范问题,有关方面应当深刻反思,完善审查机制,加强舆论监督,鼓励更多的有识之士站出来当教材领域的“啄木鸟”,对教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多“挑刺”,多找问题,多提建议,最大限度地让教材符合青少年成长要求。特别是思想内容,必须正确、健康、规范。知识方面的东西少教一点,误不了事。思想方面的东西存在问题,会误大事。对中小学教材来说,必须实现思想与知识的高度统一。既要与时俱进,也要传承文明,既要吐故纳新,也要一脉相承。只有这样,教材的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如果所编写的教材足够优秀,就不要怕“啄木鸟”,不要怕“挑刺”,不要怕别人跟自己过不去。

# 中小学素材
# 基础教育
# 插图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孤独的一生
很有道理,主要都是被惯坏的人
2022-06-01 17:16
0
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