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普高招生规模将扩大,中考“普职分流”或成历史,为什么会改革?

跟古今名篇学高考作文

2023-09-27 19:33 湖南

30737 0 0


一、最新政策解读

最近这段时间全国的中小学家长们因为一项政策的变动而欢腾,因为普通高中要扩招了,要增加普高学位了,孩子们上普通高中的机会将增加,初中的压力可能会减小,家长和孩子们的焦虑可以稍微缓一缓了。

2023年8月30日上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两份政策文件,分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

在发布会上,针对高中教育的扩优提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做了详细介绍,他介绍了“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解决群众普职分流焦虑”的具体举措。田司长的这些解释基本上就是2023年7月2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的原文。

下面我们看看这份政策文件,详细到位地分析和解读一下普高扩招的精神。

《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总共约5300字,共三大点,分别是一、总体要求;二、重大行动;三、组织实施。这里我们只详细解读政策原文中关于初中毕业生升高中及高中如何教育的问题。

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内容,出现在:

二、重大行动

(三)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发展

1.1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

政策原文: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适应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

政策解读:结合田司长的解释,这条政策的意思是说:要加大(普通高中建设)投入力度,要深入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要高起点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加学位供给。要通过多种方式帮扶县城中学的发展,改善县中办学条件,提升县中办学质量,使县中也优质起来,达到“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的目的。

大白话解释:现有的优质普通高中要扩大招生规模,把能用的校舍资源都用足,通过挖掘校舍资源,增加学位供给,招更多的学生。此外,还要高起点新建、改建、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让普通高中学位的增加不受现有高中校舍资源的限制,也就是要新建更多的优质普通高中。发展城市普通高中的时候,不忽视县镇普通高中的发展,县中同样要提升办学质量,扩大招生规模。

政策落地预测:此文件是2023年7月26日由三部门发布的,文件结尾的“三、组织实施”明确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依据本意见精神,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分解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并在2023年9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教育部。

2023年9月底前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就要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具体实施方案”报送教育部,时间非常紧,可见中央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愿望有多迫切了,按这个节奏,2024年中考时,“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加学位供给”的要求会部分落地,就算新建、扩建、改建新的普高学校来不及,至少通过挖掘现有优质普通高中的校舍资源,增加一部分学位供给是可以做到的。

何况,按照“基建狂魔”的建设能力和速度,在商品房和基建建设滑落的情况下,大量建设能力闲置,急需通过新的项目释放建设潜力,激活建设市场,带动经济发展。新建、扩建、改建普通高中,政策在号召,人民在期待。再穷不能穷教育,政府也拿得出钱。从现在开始到2024年9月开学前,会不会突然就建成很多高中呢?我看有可能。

不管怎么说,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扩大及学位增加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增加幅度可能会一年比一年大。

二、取消中考“普职分流”是对是错?

8月30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政策出来之后,民间整体上一片欢腾,绝大部分人对新政策表达了支持和期待,但是也有极少数人表示不理解,他们觉得初中毕业时进行“普职分流”才是正确的,尤其在当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有“一技傍身”才最踏实,上高中读大学,啥技术都没学到,一毕业就失业,还不如初中毕业就去学技术。

类似这种观点已经误导民众和国家几十年了,这次政策的改变其实就是对多年来因此类错误观点而形成的政策误导进行的纠偏。这种观点为什么是错的,为什么不符合社会实际,本文我就不详细展开了。千言万语一句话,你看看现在职高和中专的现状,再看看社会的发展,你觉得十五六岁的孩子学一门什么技术就能支撑一辈子的生存?自己想想,现实吗?

跟这些固执且不合实际的观点进行辩论是很费劲的,最近8年来我恐怕写了几十篇超10万字的文章来驳斥这些观点,抽丝剥茧地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高教育,这些文章中合计约4万字的3篇文章在全网的影响力巨大,因为这3篇文章把中考“普职分流”、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的问题说得很透彻,那些对取消中考“普职分流”想不通的人,我建议你们先看看这3篇文章,点击下面标题就可以打开原文:

1.普通高中太少,让更多的孩子上职高,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适合商业社会吗?

2.一文说清当前教育的问题:关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

3.K12教培坍塌,职教新法酝酿,论大破大立之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

除了对职高、中专教育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反对取消中考“普职分流”外,还有少部分反对者认为没考上普高的都是学渣,上了普高也学不懂高中的课程,云里雾里呆坐三年,荒废了自己不说还影响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必须在初中毕业时“普职分流”,把学渣分出去,让他们去学技术,别影响考大学的孩子。

对于这个说法,我在这里反驳一下。

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多卷、有多努力、有多优秀。让我们先看几张图,北京市2023年中考成绩分布图:

北京市的中考,总分只有660分,海淀区611分以上(相当于100分满分考92.6分)占50%,朝阳区609分以上(相当于100分满分考92.3分)占50%,西城区608分以上(相当于100分满分考92.1分)占50%,8门课程啊,每门课程的平均丢分也就5、6分,孩子们要多努力才能达到这个高度,而且一半孩子达到了这个高度?

通常的教学中,100分的试卷,考80分就算优秀了吧?总分660分,80%的分数是528分,请看看上面这几张图,528分以下还有几个学生?通常60分是及格,总分660分,60%的分数是396分,请睁大眼睛看看,上面这几张图中396分以下的还剩几个学生?呵呵,不好意思,统计表最低成绩只统计到了404分,不及格的学生少到忽略不计了。

那么请问,那些成天闭着眼睛说初中学习太差,高中跟不上,就应该被分流到职高、中专学技术的人,你们想想,按照“普职分流”政策的要求,要“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把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分流到职高、中专去学技术,理由是他们学不懂高中课程,你们觉得合理吗?你们看看那几张图,学生数量50%处大约是610分的位置,那是92.4%的分值位,100分的卷子,孩子的分数低于92分,你就说他是学渣?你于心何忍!你比这些孩子能优秀多少?

我不乱带节奏,虽然从1985年提出初中毕业时进行“普职分流”政策以来,对于分流比例,政策一直都要求“普职比大体相当”,这就是民间所传的“只有一半孩子能上普高”的说法来源,但近几年普职比例一直是上升的,根据2022年8月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期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12-2022年)》公布的数据:

“2021年,全国设置中等职业学校7294所(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8.99万人,在校生1311.81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35.08%、33.49%。”

也就是说,媒体一直说的“初中毕业生五五分流,一半学生读普高,一半学生读职高”,这个说法目前已经不准确了,准确的说法是“初中毕业分流,65%的学生读普高,35%的学生读职高”。当然全国各地不一样,一二线城市普高比例很高,四五线以下城市及乡镇中学,普职比可能连五五分流都达不到。

可即便按6.5:3.5的普职比算,看看上面那几张图,人数35%的线至少应该在580分以上吧,总分660分,580分是总分的约88%。你家孩子如果考了总成绩的88%却没有普通高中读,还被人称为学渣,小小年纪就要去学技术,你什么感觉?

那些思想固执的人必须明白一点:在我们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文化基础知识是一切高阶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而15岁的孩子,远不是思考技术的年龄,他们正处于了解自然奥秘和洞察人性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唯有基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加丰富。让这些年龄小且对社会一无所知的孩子去学习建筑、服装,甚至市场营销、财会等,他们没有生活阅历,他们对这个世界很无知,无论对自然科学还是人性本身都处于懵懂状态,把这些与社会的具体人和事有密切关联的科目拿给他们学,是不合适的,这违背了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发展规律。

我们就算不从宏观上考虑人的发展规律,我们也得心疼孩子。孩子们小小年纪,卷得太累了,现如今每门课都得往满分卷,考试时一个疏忽,就可能没有普通高中读了,人生就走上了另一条轨道,这么沉重的压力,从孩子7岁上一年级时就沉沉地压在肩头,初中毕业时的“普职分流”施加给孩子和家长的痛苦,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孩子和家长真的承受不住了。

可喜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从谏如流,在意见领袖、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有话语权的人的不断呼吁下,终于改变了中考“普职分流”政策,现在已经开始积极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工作宗旨。为了人民的利益,什么政策都可以改变可以调整。可见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三、很欣慰我为“普职分流”政策的改变尽了绵薄之力

看到“普职分流”政策改变了,我非常激动!作为一个无知无权无名的普通老百姓,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我参与推动了政策的改变。我不是要给自己脸上贴金,说出来也不是要谋求什么利益,而是,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的知识分子,我通过撰写自媒体文章,在推动国家政策改变上起了一丁点儿作用,这是我的骄傲,我想把它记录下来。

为推动“普职分流”政策的改变,最近8年期间我写了几十篇自媒体文章,合起来至少超10万字,这些文章中阅读量十万百万的有很多篇。我的这些文章,影响过很多人对“普职分流”的看法,因这些文章而和我联系过的人,有全国和地方的人大代表、全国和地方的政协委员、教育部领导、国家最顶级智库的负责人等,更有千万读者的万千留言支持,这些留言形成了滚滚民意。

在这个舆论就可以改变政策的自媒体时代,我认为我的文章对“普职分流”政策的改变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我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了这些文章,但因为我写的是自媒体文章,我没有获得过任何资金的支持,也没有获得过任何官方的学术认可,更没有拿过国家一分钱,完全是用爱发电。所以我要把这份不为多少人知道的骄傲记录在互联网上,以便安慰自己,鞭策自己。

我践行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对家国的责任。在写这几十篇有关教育问题的文章时,我激情满满,很多篇论证教育问题的文章字数都接近一万字,最长的一篇字数超过二万字。这么多的字,都是我耗费生命码出来的,码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利益。

多少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他们但凡研究点问题,都要申请少则几万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上千万的课题经费,然后花完这些钱,写几篇论文,再写个结题报告。虽然论文和课题报告没几个人看,研究成果对政策改变和国家发展没有丝毫作用和影响力,但不耽误他们用这些文章获得名利。

两相比较,我还是比较郁闷的。但好在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互联网会记住我的工作,记住我这一丁点儿微博的贡献,记住我为推动社会的改革向好耗费的时间和心力,这份网络记忆会给我一份荣耀感,会推动我继续前进。

最近我总结了一下这些年来写自媒体文章取得的成绩,我提炼了6个标签:(1)撰写了500多篇原创文章,阅读量10万+文章数十篇;(2)2篇自媒体文章每篇全网阅读量超1亿次;(3)6篇自媒体文章不同程度影响过国家相关政策;(4)1篇自媒体文章登载中共中央主办的最高党报之一《光明日报》;(5)1篇自媒体文章被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内参《国是咨询》选登;(6)因自媒体文章的远见卓识和巨大影响力,有2位全国人大代表和2位政协委员找我调研并共同撰写提交全国两会的建议和提案数份。

以上6个标签里的绝大部分,读者点开相关文章或者关联文章就能看到,因为阅读量、刊登的刊物就在那里,没什么要怀疑的。以前我也总结过一次,很详细,图文并茂,证据充分,可以点击这篇文章查看:《写了这么多爆文,单篇传播量过亿。写作方法?就是学生作文基本写法》(点击查看)

这6个标签里的第3点“6篇自媒体文章不同程度影响过国家相关政策”听起来很玄乎,我要是不提供点儿证据,读者肯定认为我在吹牛。那我就上点证据。

第1篇:2020年11月29日发表的《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点击阅读)

这篇文章太出名了,影响力太大了,全网传播量超过1亿次是有证据的,很多人应该都有记忆,不记得的,可以点开上面那篇总结文章了解。对于此文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掌握着全网最全媒体信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商“新榜”公司有一个权威的认定。互联网圈里的人都知道新榜公司在监测全网信息方面的超强实力和权威性,它发布的“新榜指数”就是全行业衡量新媒体传播能力的标尺,它发布的榜单就是新媒体实力的证明。

2021年11月22日“新榜”公众号发布文章《头部主播巨额逃税被罚,雪梨不是最后一个》,这篇文章对我2021年11月19日发表的文章《头部主播用流量掌控定价权,是垄断吗?》一文做了评价,因为那几天我这篇文章全网刷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新榜”的文章截图如下:

文中“新榜”对我两篇文章的评价是:“以双11之后一度沸沸扬扬的欧莱雅安瓶面膜“最低价”事件为引,《头部主播用流量掌控定价权,是垄断吗?》一文,已然捅破了窗户纸。该文作者不是旁人,正是他,在一年前写下《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此后,社区团购受到国家管控,高歌猛进之势戛然而止。”

权威机构的这段文字,肯定了我两篇文章的影响力。它的话不是随便说的,每天全网热文有多少,传播有多广,“新榜”统计得清清楚楚,所以这个评价是可信的。

第2篇2021年11月19日发表的《头部主播用流量掌控定价权,是垄断吗?》(点击阅读)

2021年“双11”期间“巴黎欧莱雅安瓶面膜事件”全网哗然,头部带货主播李佳琦和薇娅为了维护价格垄断而发布咄咄逼人的强硬声明,要求巴黎欧莱雅在24小时之内解决。我觉得这些头部主播太霸道了,他们的价格垄断和霸道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所以迅速写了这篇文章。文章经“虎嗅”APP和公众号转载后全网引爆,无数转载,起到了“新榜”评价的“捅破窗户纸”的作用。

之后舆论迅速反转,大小媒体把矛头对准了头部主播的价格垄断,李佳琦和薇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仅仅一个月之后的12月20日,“薇娅逃税被罚13.41亿元”的消息引爆全网,震惊全国。最后经官方确认,“直播一姐”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最终被追缴并处罚款共计13.41亿元。因为偷税漏税的劣迹,薇娅彻底退出了直播带货圈,销声匿迹了。

此后关于李佳琦要被查的消息不绝于耳,终于2022年6月3日晚,李佳琦的直播间毫无征兆地突然停播,观众无法进入。这次停播长达109天,李佳琦的微博和公众号也停止了更新,直到2022年9月20日李佳琦低调复播。复播之后的李佳琦低调了很多,但是最近他在直播时出言不逊,又摊上事了。事情如何发酵,还有待观察。

第3篇: 2019年1月25日发表的《一个西北五线小城的城乡风貌》(点击阅读)

这篇文章在全网的传播仅次于“社区团购”文,全网传播应该超过1亿次,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得到了甘肃省高层的重视,最终文章被选登到了国务院参事室主办的内参《国是咨询》上,提供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

2019年春节假期是这篇文章传播最热的时候,假期刚一结束,在平凉市第一个市委市政府全套班子出席的高级别大会上,时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平凉市委书记的郭承录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篇文章,并建议各级干部阅读学习,以引起高度重视。可以说此文对平凉当地的一些事还是产生了影响的。

第4篇2022年3月22日发表的《请把劳动权还给老年农民工,他们每月仅103元养老金》(点击阅读)

此文被“虎嗅”APP和公众号转载后全网引爆,文章刷屏后引领了舆论,在3月末4月初形成了有关老年农民工劳动权问题的舆论热潮。

在舆论的推动下,4月7日“人民日报”发布评论《人民日报评超龄农民工:再次择业有机会,老有所养无烦恼 | 人民锐见》,提出:“很多农民工干了一辈子强体力活,相关政策最好留足‘缓冲期’,让超龄者累积的经验与能力得以‘缓释’,逐步退出劳动一线。”并深情地说:“谁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越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发挥好超龄农民工的余热、维护好他们的权益。”几个月后的2022年11月18日“五部门发话!不得‘一刀切’清退大龄农民工”。

这篇文章在几乎所有的资讯

APP内都很火爆,在文章发布10个月之后,我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腾讯新闻转载这篇文章后的读者留言,几百条留言大部分都是读者的感谢,我真的被感动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觉得我的文章很有价值。为弱势群体呐喊,得到了政策回应,受到了弱势群体的赞扬和感谢,我很满足。

第五篇:2020年5月14日发表的《普通高中太少,让更多的孩子上职高,这种工业时代的思维,适合商业社会吗?》(点击阅读)

此文在多个平台大火,最火的是在“今日头条”,有18万的阅读,最多时有2600多条评论(后来有些被删了),有4000多赞。这是我第一次感到“今日头条”的读者水平挺高,2600多条评论几乎每一条都写得很认真,情真意切,留言字数普遍很多。

因为这篇文章,教育部的领导联系我,至今我们还偶尔探讨一些有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问题。在跟领导的交流中,我感到现在上面的很多领导其实很重视民意,也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很多事往往都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好处和坏处都是同时存在的,任何改革措施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改革向纵深推进其实挺难的。

2021年2月,全国两会前夕,某省全国人大代表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我,邀请我一起撰写提交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建议稿。我们撰写了两份,一份是有关基础教育的建议,一份是有关职业教育的建议,提交给了2021年的全国两会。此后两年,还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和两位全国政协委员联系我,就教育问题进行调研,并邀请我合作撰写建议和提案。这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工作认真负责,提有关教育的建议和提案前,先找教育一线的老师深入调研,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让人敬佩。

第6篇:2021年8月6日发表的《论大破大立之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投资》(点击阅读)

这篇文章其实比第五篇的传播要广泛得多,仅微信平台就有100多个公众号转发,转发的阅读量超10万+的有多篇,其他多个平台都有转载,可以说此文如旋风般横扫职业教育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有足足2万字,分析得非常透彻,教育部领导读过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比第五篇写得好。我一直认为这篇文章的综合影响力在我全部文章中应该居于第3名。

因为这篇文章重点谈的是职业教育,所以我估计全国职业教育圈里绝大部分领导和老师都看过。很多职业院校的老师联系我,说是他们学校领导转发给他的。党委书记或校长转发给部门领导,要求部门领导组织老师学习。其实文章热传的那段时间联系我的职教人士特别多,从领导到老师,从公办到民营,很多读者都有话说,找我交流。

由于这篇文章谈到了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所以在民办教育圈里,此文的传阅度很高,印象深刻有两个联系我的读者。

一个是民营职业院校的校长,他加我微信后首先给我发来了一沓纸的照片,最上面一页的彩色照片是虎嗅网转发我这篇文章时的配图。他是校长,也是职业教育投资人,打印的这沓纸是他们集团公司印发的,他们职教投资集团的董事长要求管理层学习我这篇文章,所以就打印出来全集团下发了,这个校长准备带领他们学校的董事会好好学习研究。

另一个印象深刻的读者是中国数一数二的民营教育投资集团的总裁,他们公司在全国建了近10个职教城,经营着多所规模庞大且颇有声望的职业院校。他个人作为中国民营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也被政府树为典型,所以他也同时兼任了国家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百年声望的管理部门的领导,在全国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力。他们集团管理层详细学习了我这篇文章,他还邀请我去他们集团总部和下属的一所最大最出名的职业院校参观交流,但因为疫情,此事搁浅了。至今我们还经常沟通探讨教育问题。

我写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不但数量多,而且传播普遍很广泛,但就影响力而言,这两篇是最大的,还有一篇万字长文也不逊色,这里就不总结了,就是这篇《一文说清当前教育的问题:关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点击阅读),我把这三篇文章(共约4万字)看做我论述中国教育问题的代表作,文中的观点虽然不一定都正确,但文章的影响力简直称得上“无远弗届”。

当中国最顶级的国家智库的掌门人联系我,说他自己和他们研究团队的成员都详细拜读过我的这几篇文章,对我的文章非常认同,认为我的文章对他们研究“普职分流”的专项课题很有帮助,我深感欣慰。他说他们课题组在全国调研,在深入研究“普职分流”问题,最后会形成政策建议,直接递交教育部甚至最高层。而他本人,因为德高望重影响力巨大,可能早晨就某些问题在网上公开批判几句,下午相关部委就会邀请他座谈的那种。有一次他跟我交流时,说刚从教育部回来,他最近批评得有点多,教育部同志请他座谈。

在8月30日新政策出来后十多天,他参与了一个网络访谈,开篇他就说:“这(“普职分流”政策的改变)也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呼吁的成果。”作为距离政策制定很近的高级智库领导人,他承认这个政策的改变是大家呼吁的结果。我作为呼吁者之一,听到他这句话,心里飘过一丝感动。

在这个清秋的早晨,当我坐在小小书房回顾这一切时,心里充满了“价值感”,我一介草民,无职无权无头衔,有的只是思考和写作,在这个伟大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这样一个普通人,仅凭几篇文章,就可以引领舆论,进而影响政策,推动社会改革向好,这是何等的幸运!毕竟,二千多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自己的主张和政见能被统治者采纳,为此孔子周游列国,为此历代贤达著书立说,而最终能影响统治者的,也就寥寥几人。

可是今天,移动互联网给了普通人无穷的力量,只要你敲敲键盘,可能就会被看见,不需要长途跋涉的劳累,也没有冒死进谏的风险,只要你心怀天下心忧黎民,广大网民的转发支持就能让你产生影响力。但你的站位必须要是人民群众,就像我这六篇对国家政策有一定影响的文章,关注的都是弱势群体和人民的利益,几篇文章分别关注了农村大龄男青年、卖菜小贩、老年农民工、被网红打压的小生意人,以及被“普职分流”搞得特别焦虑的普通老百姓,我为他们呐喊,他们也积极转发,从而让这份呐喊被听见被看见。这很好!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和一个排名前列的985高校的教授的聊天,他说他们四五个同事聊天,一个年轻同事说:“现在大学里的骗子是最多的。”他们一帮人听了之后不但不恼火,反而非常认同,因为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所谓的科研,假的多,真的少,看起来高校里几乎人人都是科研专家,可是有多少科研是真的呢?他愤愤不平地说,那个最会忽悠的教授又弄了个200多万元的项目,这些年只见他弄钱,没见他有什么成果。

想到这些,再看看我那些影响过国家政策的文章,我心里五味杂陈。我不羡慕他们,我只是感到悲哀!是什么原因导致我这些影响了国家政策的文章在学术上一钱不值,既得不到一分钱的国家科研支持,也得不到一丝丝的科研成绩认可,而所谓的学术期刊里躺着的那些没几个人看毫无影响毫无用处的所谓论文,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花掉纳税人巨额的税款?这实在是太操蛋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在搞假科研,还是有很多人出淤泥而不染,在坚守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但他们中的很多人跟我一样郁闷。

好在,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有读者的支持和认可就够了,不需要其他的,这份“价值感”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我所恼火的是,国家用残酷的考试制度层层选拔,把最聪明的人选出来,让他们读最好的大学,最终这些聪明人中的一部分读到了最高的学历,并因学历高而进入各级大学和科研机构,成为了社会的精英。结果在科研体制的扭曲下,这些精英中的很多人沦为了骗子,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用虚假的科研搞国家的钱,甚至为了搞国家的钱巧立名目捏造根本不成立的项目,然后利用自身影响力忽悠国家向这些不靠谱的项目上投更多的钱,赤裸裸地给国家挖坑,他们变成了社会进步的破坏者,这真让人失望。中国的科研评价体系是真的该变了。

闹心的事不想了,做好手头的事最重要。我现在除了教好书,写好文章外,还录制了很多小学生和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演讲口才和成长教育的课程,已经公开的有160多节,合计超6000分钟,都是免费的,关注我的公众号和同名视频号“在作文里成长”,就可以无门槛免费学习全套课程。现在青少年的成长教育缺失,写作教育偏离正确方向,投机钻营成风,实在是耽误孩子。希望我能为基础教育的改善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向好。

多年之后,当我上网时碰到这篇文章,点开时我会是怎样的心情?

推荐本文作者杨昇老师主讲的“最适合孩子的爸爸育儿课”,课程涉及作文、阅读、口才、成长等。全套免费课程,全网搜“杨昇作文”。


# 普职分流
# 取消普职分流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