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烂漫山花 诗意中国——写在云端上的西双版纳研学札记

这个是认证

凯迪海南

2023-11-12 16:40 海南

1052311 0 0

烂漫山花 诗意中国

——写在云端上的西双版纳研学札记

文/张用华

有人路遇天空,有人享遇天空。而我蒙海南民协领导的关心和厚爱,被选派参加这次由中国民协举办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山花英才"培训学习。因此,我在求知路上遇见了美丽的西双版纳,有缘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 50 名艺术家,有幸聆听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李丽娜和敬爱的杨福泉、邱春林等老师的讲授!同时,也为我寻找母语传播的历史踪迹,对今后进一步探究西南官话的影响和两地民俗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培训开班仪式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中国疆域辽阔,人海茫茫,过客匆匆,互不相识,形同陌路。然而,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您们与我素未谋面,却因文化之缘相聚傣园,彼此认识,也许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情份。今后,我将此情铭记于心、珍藏于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饱满的艺术热情抒写新时代中国精神、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将生命定格在烂漫的山花里。

学员合影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各位领导、老师学术渊博、才德兼备,尤其是中民协万建中副主席站在思想政治理论的高度上铨释了《从"人民中去"到"以人民为中心"》这个命题,他在总结中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艺高于天,德厚于地`",李丽娜副主席在《如何开展基层民协工作》中也特别强调"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热土厚我之情怀,才能描'烂漫山花`绘'诗意中国`"。两位领导的讲授情真意切,如雷贯耳!杨、邱两老师分别讲授的《深入云南民族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民间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课题要义,从中国民间文艺到国际化的影响,内容丰富,乡土情深,扣人心弦!此次培训学习,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最美是乡音,最亲是乡情。我是第一次来版纳,怕人生地不熟,故于 10 月 31 日晚 22:00 时提前赶到,并入住傣园。在从昆明南站乘坐动车前往版纳途中,我在车上与几位景洪市人交流,感觉景洪人特别文明、礼貌、热情、友善。他们说的方言,我听得很入迷,像是似懂非懂,于是,我努力试着与他们交流我们家乡的军话方言,他们一听,也几乎听得懂,这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让我倍感亲切,仿佛一见如故,似履乡里,有居家温馨之感!知其所来,方知所往。 中国语言学家潘家懿教授说:"话,乃明代卫所军事制度之产物,属汉藏语系西南官话。"版纳官方"傣仂语",也属汉藏语系西南官话。可见,两地方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明代军士

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八年(1375 年 ),朱元璋认为江北雅音不正,各级衙门官员多以地方语音交流,无以达于上下,故命宋濂、乐召凤等十一人编纂《洪武正韵》。明洪武十二年(1383 年),《韵》结。朱元璋认为宋濂、乐召凤等编纂的《正韵》声韵不够标准,于是将孙吾与编著的《韵会定正》命名为《洪武通韵》,并敕告天下,文武官员、兵民通习,是为诏。

明·《洪武正韵》

明洪武十四年(1381 年 ),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从江、浙、皖、闽等行省征募的 30 万民壮及俘获陈友谅、张士诚等义军残部溯江而上,从川南、湘西、黔西等多个方向分兵进击镇守云南的元军统帅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刺瓦尔密。梁王不敌,败北逃亡。南诏段氏出降。傅、蓝、沐领军入昆明,抚定滇(云南古称)境,分兵屯守各处。因官兵统言"通韵",故曰:西南官话。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安陆侯吴杰、广东都司花茂向明朝廷奏请在海南昌化设立昌化千户所,以防倭寇、海盗侵扰。是年冬,朱元璋命西南川、滇、黔、桂等省调派大批軍士、工匠、民户及其家眷迁徙琼(海南古称)西南沿海屯垦戍边,与民杂居,且耕且守。因军人所语,故周围黎民百姓习惯地称之为"军话"

图一:东方市鱼鳞洲

图二:明·昌化千户所舆图

据史料记载,"傣仂语"早在明季之前即有,只是明军入滇后,将明代官方"通话"传入,经傣人借助现代词汇演变而成。可见,琼(海南古称)西南军话方言与版纳官方"傣仂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傣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傣族是个"爱山爱水"的民族,其祖辈原先傍水而居,唯水而生,后因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又举族移往高山群居,可见其先人何等聪明。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与景洪本土玉康龙、岩温香等傣族人士进行短暂接触和交流,我发现滇西人不仅热情礼貌,而且文明程度极高。据玉康龙老师介绍,其先人传下来的习俗不仅有风情万种的"孔雀舞"、云端上的天籁"章哈"、"布朗弹唱"、"曼乐民歌"等,还有各族群每年一度的"泼水节"、"打大铁"等各种各样的民俗节庆活动。此外,傣族人还特别祟拜孔雀神、山神、水神和树神,十分崇敬大自然,执天人合一之理念,以致版纳景洪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得益彰。以傣园为例,可见一斑。

景洪市傣园

傣园酒店,于 1996 年 2 月建成,位于素有"孔雀之乡"、"动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境内 ,北邻民族风情园,南临流沙河。园内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花草繁盛,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版纳景洪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常年气温平均 23 度 C 左右,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故景洪素有"美丽之城"、"滇西明珠"之美誉。

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4 日上午,中国民协联络和维权处王森处长精心组织策划开展"非遗"研学活动,在版纳州民协岩温香副主席和勐海县文联主席依腊的带领下,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全体学员一起乘坐大巴翻山越岭驰向勐海县勐景来、曼召、曼乐等传统村落探究傣族、布朗族、哈尼族非遗文化。

傣家儿女傣家的情。当我们下车迈步走进勐景来风情第一村大门牌时,大门两旁 6 位身着盛装的傣族舞者,在古老的傣乐伴奏下,左手撑着五颜六色的花伞,右手轻摇摆动,柔情似水,仪态万方,像似早早就在这里等候着远方的来客。傣人好客,果然名不虚传。

勐景来风情第一村门牌

滇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古朴,比屋可封。勐海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边境接壤,四面环山,峡谷纵横,为云彩之南,茶之故乡。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上苍赐于勐海独天得厚的这片热土,滋养了 30 多万傣家儿女,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据勐海县简介称:茶马古道始自勐海,是我国唐代时期开发的南方丝路(云南段)之一。及至清末,乃至民国时期,此处商贾云集,民宿、马帮遍旌。多民族融合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如今,勐海县成为"中国最美茶乡"乃至世界茶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

古道"响铃"还在山谷间回响。在探究中,值得一提的是:马帮为什么要剑走偏峰,攀山越行?我好奇地向依腊主席虚心讨教。据介绍:马帮日夜绕行崎岖山路,是为了避免猛兽和土匪的伤害,迫不得已才挺而走险,随岁月的沉淀,渐渐地形成了一条路,人们习惯称之为"茶马古道"。传说中的"山间响铃马帮来"正是"茶马古 道"真实的历史写照。

茶马古道舆图

至今思慧远,空由念佛来。傣族人信奉佛教,以佛为心,道之以骨。勐景来风情第一村园内立有一尊大佛,双手合一,像似默默在为傣家儿女祈求上苍保佑勐景来风调雨顺,合族吉祥安康。园内群居区建筑风格与泰、缅、老等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建筑模式十分相似,多以佛寺多格翘角斜顶式为主,以多格层高显贵。建筑外表装饰富丽堂皇,熠熠生辉,格调清新典雅。房顶四角泥塑孔雀欲飞,四周外墙壁画如仙,故事神乎其神。

图一:傣族大佛

图二:傣族建筑

孔雀,乃雉科孔雀属鸟类动物,羽毛绚丽多彩,其末端由众多的紫、蓝、黄、红等色彩构成大型斑眼,开屏时光彩四射,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鸟之一。它象征着善良、美丽和华贵,被世世代代傣族人视为吉祥鸟。傣族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无论房屋、寺庙、衣饰、器具等,无一不具雀形。据说,每逢节庆,以孔雀舞最甚。行至中缅界站处,我认真地观摩一下群众自发欢跳的孔雀舞,其形象逼真,动着柔美,勾人心魂;其原制傣乐锣鼓、竹笛,旋律悠扬,音韵缭耳,令人陶醉。

图一:布朗弹唱

图二:傣族舞蹈

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我细心地观察界站店铺里的傣族民间手工制品,做工十分精致,花样别出心裁,极具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不愧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据了解,版纳州傣族织锦、傣陶制艺、"大益"普洱茶制艺等十二项门类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族同根,万物存魄。华夏民族一脉相连。 研学其间,我悄悄走到傣锦市店观察,发现其傣锦与海南东方黎锦图案和花样十分相似,只是崇拜的主图腾各不相同罢了。有句谚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在这里,我发现傣族与黎族传统习俗有着远古相同血脉跳动的频率。

图一:傣锦

图二:傣锦

图三:黎锦

海南东方市地处琼西一隅,濒临北部湾东海岸,与越南隔海相望。公元前 110 年置邑,汉称"九龙",隋谓"感恩",素有"感恩福地,花梨之乡"之美称。版纳州也因勐海一"中国普洱茶之乡"而驰名中外。两地市地理自然环境十分相似,各具独特的民族文化,处处山花烂漫,异彩纷呈,为休闲旅游文创研学的"理想和神奇的乐土"

本文纯属个人拙见,不妥之处望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见谅并予以斧正!

最后,我谨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者简介:中共海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特邀 宣讲员,东方市文联副主席

# 西双版纳研学札记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