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立秋将至,老传统“1要晒,2要躲,3要啃”,顺应时节,安然入秋!

这个是认证

爱喜聊生活

2024-08-04 11:20 江苏

57749 0 0

立秋将至,老传统“1要晒,2要躲,3要啃”,顺应时节,安然入秋!

8月7日 星期三,农历七月初四,我们就要迎来立秋节气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季就要到来。今年的立秋时节还在中伏天里,立秋一周之后才能迎来末伏,所以天气不会马上就凉爽,可能还会延续炎热的气候。

立秋是夏秋转折的关键时节,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时候,人们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因为古人认为,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候,我们无论是从生活起居到饮食习惯,都要顺应节气变化,才可安然入秋。老一辈常说:立秋时节,要牢记老传统“1要晒,2要躲,3要啃”,具体怎么做?一起来了解下。

一,1要晒——晒秋

所谓晒秋,就是把秋季上市的食材晒干储存,这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古代,物资匮乏,冬季蔬菜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把秋季的蔬菜晒成干保存起来,到了冬季,就能吃到蔬菜了,这个现象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到了秋季,去到农村时,你会看见家家户户的窗台上、庭院里、屋顶上,晒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豆角、茄子、土豆、地瓜、红薯、玉米、冬瓜、南瓜、黄瓜等,还有萝卜、白菜、莴笋等应有尽有,这些菜干到了冬季,蒸着吃、炒着吃、炖肉吃都特别好吃,如果你家里有吃不完的蔬菜,记得晒干储存哦。

二,2要躲——躲秋

在民间,每到立秋时节,就有“躲秋”的说法,躲秋,顾名思义,就是躲避立秋。为什么要躲秋呢?因为立秋是夏秋交替的节气,此时是阴阳之气转换的时刻,天地间的磁场和气场会发生变化,容易引发不利因素。为了避开这些不利因素,那些与太岁相冲属相的人,要尽量选择待在家中,避免外出活动,以免触怒太岁,招来灾祸。

那么,今年哪些人要躲秋呢?根据传统民俗和命理观念,这五个属相的人,需要注意“躲秋”,他们分别是:龙、狗、牛、兔、羊。根据命理推算,属龙、属狗、属牛、属兔、属羊的人被认为是与今年太岁相冲的属相。立秋当天要注意躲秋。躲秋怎么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待一天,如果立秋这天不能整天躲在家里的,至少要保证在立秋交节前后,2个时辰要呆在家中,不要与人发生口舌之争。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08时09分01秒,也就是说,从早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尽量待在家中就可以。

三,3啃秋——啃西瓜,啃玉米,啃红薯

1,啃西瓜。

啃秋又称咬秋,很多地方会在立秋日吃西瓜,这是岁时风俗,在古时就有了。人们认为,立秋是凉爽秋季的开始,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有高温袭击,立秋当天吃西瓜的寓意,是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岁时风俗》有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借瓜果祛体内暑气,防秋燥,久之成俗。

2,啃玉米。

然而,也有很多地方立秋“啃秋”会吃玉米,他们认为玉米是最佳的“啃秋”食物,因为立秋时节,正是玉米成熟上市的季节,此时的玉米新鲜软嫩,营养丰富,对于脾胃、眼睛都很有好处。同时玉米色泽金黄,在古代吃玉米还有金玉满堂的寓意。而在现代人看来,只有顺应时节,应季而食,才能顺利入秋。玉米可以蒸着吃,炒着吃,或者制成爆米花吃,不过啃秋最好还是煮着吃的好。

3,啃红薯

俗话说:“立夏栽红薯,立秋吃红薯”。人们一般会在立夏前便开始种植红薯,到了立秋时节,就能把红薯挖出来上市了,不过现在科技发达,热带地区的红薯基本上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我们在夏季就经常在吃红薯了。不过秋季的红薯成色最好,营养最高,人们认为,吃红薯可以帮助调理血脂、血压,还能够预防中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能润肠通便、缓解消化等,所以有的地方会在立秋当天啃红薯。

当然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还有的地方会吃鸡蛋、桃子、香瓜等,都能啃上一圈。总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是整个自然界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转折,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还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根据需要适当进补即可。

关于立秋当天要做的3件事,就分享到这里,朋友们,你们老家啃秋吃什么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金猫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