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疯狂加杠杆!恒大式爆雷,正在汽车产业重演

这个是认证

新锐汽车观察

2024-08-09 16:21 广东

113657 0 0

2022年12月初的一天,有人要从广州黄埔大道旁的一栋大厦上跳下来,引发了全网围观,微博、朋友圈、微信群里瞬间就爆了。

那两个小时,皮带哥的人气度冲上巅峰,关注度堪比泰勒斯威夫特的巡演。

后来,主角身边的人剧透,他并不想真跳:特意跑到2楼,站在窗边等气垫到来。说到底,终究是看热闹的网友错付了。

教授演了一出好戏,但入戏最深的是前来要债的债主。此剧一出,债主们好久都不敢再逼他。

过去这几年,关于楼顶的故事很多。今年,房地产行业刚刚消停,汽车产业又开始接力。不同的是,地产人玩表演,汽车人是真跳。

8月,芜湖一家汽车经销商的老板,发了一条朋友圈告别后,玩了真家伙。汽车圈炸了锅,有人写小作文说,汽车行业真到了人吃人的时候。

据说,这家经销商销售的汽车品牌不能说,上个截图,大家自行体会。鄙人也很难理解,世界到底怎么了,正常人不能正常说话。

汽车行业类似的雷正在加速引爆。庞大集团破产重组、广汇汽车退市、广东永奥集团爆雷、盐城森风集团爆雷、山东天祥汽贸爆雷、山东舜隆汽贸爆雷、山东朗驰汽贸爆雷……

和地产不一样的是,汽车的很多杠杆用到了街边店里,很分散,很多风险潜藏在水下,更难引起大范围的关注。

行业协会统计了一下2020年-2023年的数据,有超过7100家4S店倒闭、超过1万家二级及以下销售网点消失。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的处境继续恶化,不过还没有数据出来。

前两天和在汽车销售行业干了三十年的李总喝江小白,两杯下肚,他才开始说话:最后那根稻草已经压在头顶。

01. 没有谁避得开时代的那颗尘

汽车销售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周转资金,资金在整个业务形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市场不好,车卖不出去,库存车就是流不动的资金。

芜湖那位汽车经销商,之所以选择了这条路,原因是压了7个小目标的货。原本打算通过小亏,甩给其他地区的经销商,以获得现金流,维持运转。

没想到的是,主机厂在7月30日发文,禁止大部分地区的经销商外采,封死了他在爆雷前获得现金流的唯一路径。

这位经销商的事,已经在芜湖当地汽车圈广为流传。我将多人讲述的信息,进行还原,除了压货金额无法证实外,其他信息基本靠谱。

关于主机厂禁止经销商外采的文件,也有截图在网上流传,但因无法证实,这里就不发出来了。

在汽车行业,不同的经销商,爆雷的表面原因都不一样,但追究到最后,都离不开压库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一根源。

芜湖的事发生几天后,山东临沂的一家汽车经销商老板被警方控制。起因是很多车主报警,在这家经销商店买了车,但无法实际交付车辆。

类似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新闻报道的,8月只过去了8天,仅山东,在济南、淄博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事件。

如果只看数据,外人恐怕难以理解终端销售店的惨烈。前7个月,中国汽车销量增长了7.9%,遥遥领先其他行业,数据上一片繁荣。

但汽车真的卖到了消费者手里吗?6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库存预警指数攀上了62.3%的历史高位,超过预警线12.3%。

很多车其实砸在了经销商手里。4S店用来放库存车的停车场,找了一个又一个。经销商老板的金融杠杆,越加越高。

8月8日,北京现代湖南经销商集体造反,避免崩盘。山东济南的一家汽车经销商,为了获得资金,被迫用月利息1.5%的利滚利,在社会上获取资金,演出一幕最后的疯狂。

有些经销商认为,这种在钢丝上行走的日子,只是一时的周转,但最后变成了日复一日,业务的常态。济南的经销商老板,终局是去踩缝纫机。

目前,恐怕还没有一家机构统计过,全国数万家4S店的金融杠杆,到底加了多少倍?比起房地产来,甚至比起地方债,这个雷恐怕不相上下。

02. 加杠杆!加杠杆!

2019年前后,车企学特斯拉,启动了一波开直营店的高潮。那时候,直营店都是“小甜甜”,很多都开在一二线城市地价最高的商圈。车企CEO对直营模式爱得深沉,舍得一掷千金。

不过短短三年后,直营就迎来了关店潮。经常去逛街的人发现,高级别商场的黄金档口,如果被围蔽起来,大概率是某个汽车品牌的直营店关闭了。

当时的小甜甜,现在都成了牛夫人。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小甜甜”不甜了,而是在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战打到白热化的阶段,车企的现金流无法支撑直营模式运营。

自己的钱烧不起了,还可以花别人的。通过经销商模式,车企可以不花钱,直接加数倍的杠杆。车企通过对经销商压库,不但不消耗自己的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战争规模。

在价格战打到大家都没有利润,只剩下底裤的时代,越狠的车企,往往越有竞争力。这个时候,产品不是最大的竞争力,资源才是,能将别人的资源抢过来的更是。

对于车企而言,经销商的金融杠杆,成了最有力的武器。车企发动价格战的相当一部分成本,被分摊到了下游全国数万家4S店手里。

因此,这两年,有些车企通过极速扩充经销商,将这只杠杆加到了极致,特别是去年,价格战打到了中段,有些品牌仍然在大规模的扩充经销商店。

在某个一线城市,已有饱和经销店的基础上,该车企大手一挥,几个销售网再扩充几十家店。扩充经销商也是补充价格战弹药,核心逻辑就在这里。

皮带哥当年说“圈圈圈”,有人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说的就是圈资源。

车企和房地产企业爆雷前夜一样,核心问题不是消费是不是萎靡,而是在不确定性面前,做极度乐观的判断,为了打垮对手抢占市场份额,不管不顾疯狂加杠杆。

2020年,老杨卖掉此前的建筑公司,做起了倒爷,通过倒卖恒大的商票,赚了大钱。那年大部分人因为疫情苦闷,而老杨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年终还进行了一场忆苦思甜会,推倒了十几年辛辛苦苦经营公司的赚钱逻辑,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要赚大钱,就要学会用杠杆。

恒大在2020年不仅使用了大量的商票,而且制造了8291亿元的应付账款,一年后变成了将近9000亿。再后来,这部分应付账款,都成了债务。这就是恒大2万亿债务的主要构成之一。

当2022年恒大爆雷时,倒爷老杨发现杠杆原理不灵了。大量的商票砸在手里,无法兑付,成为数万为皮带哥买单的一份子。

我查了一下车企的应付账款,并不比当年的房地产好多少。上汽今年一季度的应付账款达到了1589.63亿,同比增长4.63%;比亚迪一季度应付账款达到了1961亿元,大幅度增长18.66%。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比亚迪的应付账款,从2019年225.21亿元至今年一季度,大幅度增长8.6倍。有人可能认为,销量增长和营收增长,必然带动应付账款的增长,但横向对比,比亚迪的应付账款,也已经远超过总营收更高的上汽集团。

这就能解释得通,很多比亚迪的供应商抱怨,不能按期拿到回款,有些甚至一两年还没拿到的原因了。

再做一个横向对比。比亚迪的应付账款,已经接近全球第一的丰田。丰田一季度的应付账款是319亿美元,相当于2300亿软妹币(转换成软妹币是为了好比较)。

不过,丰田去年的总营收达到3118亿美元,相当于2.2万亿软妹币,是比亚迪的3倍多;净利润2400多亿,是比亚迪的8倍。

拿出这组数据,可能又要被人喷了!不过,聪明的车企应该知道,理性看问题比一味吹捧更有价值。我拿海外车企的数据对比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别人,而是为了看一下中国车企有没有通过上下游加杠杆,加到了什么程度,提醒已经上头的部分人注意风险。

供应链上游普遍将拿不到回款,称作为车企打仗做贡献。2000个小目标,意味着1/3的营业额,相当于近7倍的净利润,这些没有成本的资金,在背后悄悄为战场输血,为价格战提供源源不断、低成本的弹药。

很多竞争的车企忽然发现,原来价格战的诀窍在这里,于是纷纷开始效仿。汽车供应商的回款期限,成了2024年最难猜的谜。合同上写三个月,但很有可能是三年。

国内10万家汽车零配件企业承担了所有,自己接的单,含泪也要做完。不然还能怎么,那边大老板发话了,你不做有大把人做。

从更宏大的视野看,中国汽车产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十几年前上升到国家战略一样重大:内卷式产能出清的代价到底有多大,社会和产业的风险到底有多高?

而在微观的个体层面,内卷推动价格战,仅仅是消费者买到更便宜的车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某电池企业的总经理前几天得了失心疯了,情绪崩溃,对试用期员工放狠话:

我说辞退你就辞退你,让法律来整改我吧,大不了关了公司。

喝完两瓶江小白的李总,总结了一下这句话的关键词:员工失业,公平失效,企业倒闭,同归于尽。

# 暴雷
# 新能源汽车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