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2
分享

这个夏天,一颗排球在海南打出“新赛道”!

这个是认证

海南新视界

2024-08-20 10:00 海南

371671 0 2

8月18日晚

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

乡镇排球联赛冠军之夜

在文昌文城玉阳公园开赛

最终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以3:0

战胜万宁和乐镇龙舟小镇队

举起冠军奖杯

海南“村VA”八个奖项出炉

最佳攻手:东阁镇四宝队 王英侠

最佳防守:东郊镇椰子糖队 符向明

最佳拦网:铺前古镇战队 邝必凯

最佳二传:锦山镇牛肉干队 陈名尉

最佳发球:万宁和乐镇龙舟小镇队 陈忠鹏

最具拼搏奖:潭牛镇天赐良鸡队 符国彬

最具价值球员: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 李在瑞

最具潜力球员:文城镇老爸茶战队 符树盖、锦山镇牛肉干队 吕诗壮

数千名观众现场见证冠军的诞生

也见证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

乡镇排球联赛正式落下帷幕

在海南“村VA”举办的第二年

冠军奖杯有了新的传递

与此同时

更多的传递

发生在赛场内外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老将与小将的同场竞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以排球传递一项民间运动的不朽;排球与民俗的有机结合,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以赛事传递多元民间文化的兴盛;赛事与侨乡的相辅相依,是乡音无改鬓毛衰,以体育传递无数民间情怀的延续。

一百多年前的舶来品,逐渐演变为海南乡村的传统体育项目,海南群众对于参与排球运动的连续性、对于九人制排球的创新性、对于体育认知的统一性、对于规则多样的包容性,以及对于胜负友谊的和平性,让排球运动融为海南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征。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曾经说过:“体育能把人类的通用语言融合在一起。”在海南“村VA”的赛场上,一颗排球,已然迸发更多能量,让无数小小村庄摇身变为这项运动的焦点所在,打破农村与城市的界限,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卓越进程

一颗排球代代相传

14岁的成人排球比赛运动员,在职业赛场几乎难以见到,但是在海南“村VA”的赛场上,14岁的符树盖用一次次发球和防守帮助球队取分,被现场解说员称赞为防守端不折不扣的“一哥”。

符树盖(右一)在海南“村VA”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隔着球网,符树盖的对面,站着30岁的周国宝,周国宝的对面,也曾经站着韩兴畴、朱文信等前辈。像每一位热爱排球的海南孩子一样,他们的起点总是上一辈的代代相传。

  

蓝色21号球员为周国宝。受访人供图

“小时候,村里有一块排球场,从小蹲在场边看着大人们打排球。”稍大一些,周国宝也站上这块球场,与长辈们同场竞技。 

那时,周国宝和父亲常常去往文城镇紫贝岭灯光球场看比赛,父亲总是给他买价格最贵的门票,“就为了坐得近一点。”儿时的周国宝有着自己的排球偶像——当时就读于海南师范大学的球员韩兴畴。每当看见韩兴畴高高跃起,重扣得分,周国宝一边鼓掌,一边幻想:“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样打球。”  

而当时的韩兴畴,也有自己的导师——时任海南师范大学排球队教练的林明祥教授。事实上,当林明祥年少时,他的排球之路,受教于曾在1958年夺得全国冠军的文昌中学排球队老队员们。

一百多年前

当一群南洋青年将排球运动带回文昌

这颗排球渐渐演变为一个载体

在无数次传递之中

以体育教育的方式滋养这里的人们

文昌有“排球之乡”的美誉。图为1981年,文昌东郊节日里的一场排球比赛。蔡自强 摄

打了20年排球的符传岱,工作最忙的时候,每天要在自家的养殖场忙碌20个小时。  

“靠海吃海,我们这里的村民大多从事水产养殖业,劳累了一天,打球娱乐是最好的放松方式。”排球给了符传岱一副好身体,也给了他面对生活的斗志与信心。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一个个更美、更富、更积极的乡村,正在找到经济与文化之间交替上升的途径,椰林间打响的排球赛,也变得更有活力。

比赛精彩瞬间。记者 李昊 摄 

与去年相比

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

乡镇排球联赛参赛球员的平均年龄

从30岁下降至26岁

进入八强阶段

平均年龄更是降至25岁

  

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保持这项运动的生命力

如同一场接力赛

有人交棒,也得有人接棒

👇

从运动规律的角度,交棒的原因有很多,运动员的年龄增长、竞技水平下滑等,但是接棒的原因很简单——有继续参与的条件。这条件既属于个体,也属于全社会。

锦山镇牛肉干队16岁少年吕诗壮(左一)比赛中。记者 李昊 摄 

16岁的吕诗壮是锦山牛肉干队的主攻手,他的成长路径有着新时代的烙印。从锦山二小排球队到文昌中学排球队,相比于前辈们,吕诗壮这一代球员有着更好的训练条件,更多的比赛机会,更卓越的身体素质,以及海南“村VA”走红网络之后,更广泛的关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可以体现在奥运会的奖牌榜上——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占据奖牌榜前列;这句话也可以体现在海南“村VA”的赛场上——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能够自由选择看球、打球的人们越来越多。  

这颗排球能够在海南代代相传,主观条件是群众的热爱,客观条件则是一代胜过一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从绑在两棵椰子树之间的一张渔网,到具备多层看台的玉阳公园排球场,打球、看球的环境变了,这颗排球得到更多的支持,却依然是一个载体——承载所有来自民间的热爱与传递。

看排球比赛的村民。苏庆明 摄

多元文化生生不息

文昌东阁村宴村厨团队在烹饪特色美食。

“我们家三代当村厨,40年做村宴!”7月27日,海南“村VA”来到文昌市东阁镇,村厨陈奋和同行们在赛场外摆起炉灶,升起炊烟。

陈奋要做四道菜,分别是沙虫、排海、西仔鱼,以及良丰对虾,它们被称为“东阁四宝”。一代代人传下来,口味不变,做菜的方式也不变。  

“必须用木柴烧菜,才有家乡的味道。”陈奋的手艺来自父亲陈智东,父亲的手艺来自爷爷陈礼文,一家人的营生,除了经营饭店,就是入村操办村宴。  

如今,父亲和爷爷都已远去,唯有“东阁四宝”,让陈奋忆起往日时光。那些激起味蕾的感觉,能够深入记忆,久而久之,在心头挥之不去,再次寻味,已是一种文化。

无论酒店还是村巷,那些代代相传的菜肴,从满月酒到周岁宴,从喜酒到公期,载满村宴的味道,贯穿海南人的一生。

文昌东阁村宴现场,市民游客品味当地特色菜肴。记者 李昊 摄

只要这味道不曾中断,属于陈奋的手艺,以及更多的文化结晶,就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这道理在海南“村VA”的赛事活动上,有着最为直观的证明。  

99张餐桌排成阵势,一道道极具当地风味的菜肴轮番上桌。以海南“村VA”赛事为平台,“东阁四宝”与“头盘菜”受到热捧,这背后,是民以食为天的质朴理念。

借助海南“村VA”的赛事平台

一道道“文化大餐”相继登台

多元文化的相互融合与促进

推动中华文明的持续向前

以体育凝聚文化

一场赛事

正在成为海南民间多元文化

最为集中的展示平台

琼剧专场演出为市民和游客们送上了一场琼剧文化的盛宴。  

“互相谅解深情厚谊 / 知冷知暖知冷暖是侬啊喂才是好夫妻......”舞台上,琼剧演员的表演吸引众多乡亲驻足观看;赛场上,排球队员的拦网和重扣掀起一波波声浪。传统艺术与现代体育的结合,各有各的受众,各有各的驱动。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振兴之一,包括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在内的文化振兴,正是要从文化的角度,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在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期间,组委会组织了多场文化活动。八强决战的周末,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玉阳公园排球场周围摆满了穿针、投壶等动态的文化互动游戏。

活动现场。

事实上,关于七夕节的传统活动还有很多,比如静态的汉服展示、首饰制作等,然而组委会重点组织的动态互动,更为契合体育赛事的主题与氛围。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文化的传承需要“结合”,但是“结合”不是“拼盘”,而是相互契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文化呈现与交融。

马来西亚演艺专场在海南“村VA”赛场举行。记者 李昊 摄  

在海南“村VA”铺前站,依托极具南洋风格的骑楼老街,由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牵头组织的马来西亚专场演艺,让异国文化漂洋过海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在海南“村VA”东阁站,琼剧表演与全民“K歌”此起彼伏,让传统文化穿越千年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古有百越渡海,秦汉迁琼;后至西汉设郡,中原移民入琼;宋元明清,闽越移民达到高峰;乃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迁琼。多元人口的融合,为海南带来多元的文化。  

因此,当文化的种子漂洋过海,对于乡情的眷恋,让种子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排球传递恋恋乡情

海南人下南洋的历史,已经有上百年之久。落到某一个家族,也许无法精确地说出离家的具体时间,却总能记起家的方向。  

在泰国出生长大的谢存,有泰文名字,早已不会说家乡方言,却仍记得上一代人说过的话:“故乡在锦山。”  

走得再远,总会在某个时刻想起故乡,不只是记住生物学上的血缘来源地,更是记住一个民族关于文化与精神的基础,由此塑造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  

现场马来西亚啦啦队为球队加油助威。记者 李昊 摄

“为了生活走出去

心还是要回来。”

7月13日

海南“村VA”铺前站

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

拿督杨克浩带来一支特殊的队伍

——马来西亚海南联会排球队

马来西亚海南联会排球队比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伴着南洋归侨演出团的表演

听着马来西亚民歌

看着在赛场周围飞扬的中马两国国旗

有人看到游子归乡

游子看到的则是家的亲切

7月13日,在中马排球友谊赛现场,马来西亚啦啦队为球队加油助威。记者 李昊 摄  

“侬是海南人/侬讲海南话......”比赛间隙,马来西亚海南总商会总会长、拿督林秋雅和乡亲们一起唱起这首歌,乡音无改鬓毛衰,是独属于中华文明的诗意乡愁。  

新加坡的海南鸡饭,源于海南乡间的文昌鸡。琼海街头的斑斓糕点,源于东南亚丛林里的斑斓植物。由海外华侨带回来的排球运动,则成为东西方文化在海南的一次交融。

长久以来,海南与海外的交流不曾中断,无论海南岛或马来半岛,总有海南人的血脉在排球场跃动着,飞向天空的那颗排球,也飞向更远的地方。

在苏里南海南会馆排球场,每个周末打一场排球,是这群异乡客的重要活动。他们试过用当地肉鸡制作文昌鸡,可是做出来的鸡肉却不是那个味道,就连简简单单的大米饭,吃起来总感觉少了一丝甜味。  

身在国外,很多东西都会变,可是排球不曾变。每逢中秋,苏里南海南会馆会举办排球赛,白色的排球在球网上方来回飞跃,就像挂在天上的另一个月亮。

马来西亚演艺专场在海南“村VA”赛场举行。记者 李昊 摄

承载乡愁的寄托

有时只需要一首歌、一道菜、一颗排球

从这头到那头

排球飞跃的不只是球网

更是时代变迁  

身在泰国的张虹,通过手机观看海南“村VA”的赛事直播,她看到的,还有更美的家乡;回到海南的马来西亚海南联会排球队教练郑友松,来到球场,也来到航天城。  

如同象征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标志,体育没有边际,能够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体育也是一个窗口,海外游子透过它看见家乡,家乡人透过它,看见更美好的未来。  

2023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取得超过7亿+的线上全网曝光量,给举办地文昌带来2.8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成为当年夏季关注度高、知名度广的“排球+”品牌项目。2024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开赛以来,截至8月18日15时,全平台总曝光量已经达到6.1亿,随着赛事热度的蔓延,相关数据仍在持续攀升。

海南“村VA”比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脚踏实地的筹备,精准到位的策划,群策群力的参与,换来真金白银的回报。不仅为一方百姓带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享受,也带动当地乡镇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扇“体育之窗”,海南“村VA”让世界看见一项运动的中国故事,看见欣欣向荣的中国村庄,看见满怀希望的中国人民,真实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

海南“村VA”比赛现场。记者 李昊 摄  

海南“村VA”也从另一个角度

传递一个启示

——最高级的文化享受

不存在地理的局限

只要规划得当

结合当地实际

每一个乡镇村落

都能搭起最闪耀的舞台

👇

曾因“村BA”火爆全网的

贵州台盘村

已经陆续举办多届

全国乡村篮球类赛事

2023年6月20日,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启动。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曾因冲浪享誉盛名的

海南田新村

成为众多冲浪爱好者心中的胜地

万宁田新村的冲浪俱乐部。记者 汪承贤 摄

有了经济基础,有了文化积累

可以预见

未来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村庄

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

这是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持续积淀

也是传递至今条件到位的必然爆发

如同这颗在球网两端飞跃的排球

已然拥有飞向天空的一刻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南海网

# 体育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