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出厂价5万代理卖12万!心脉医疗遭灵魂问询,股价大跌14%

这个是认证

雷达财经

2024-08-20 22:31 江苏

85178 0 0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出厂价5万左右,代理卖到医院的价格却超12万元,心脉医疗的一款产品因价格虚高日前遭到国家医保局的“灵魂拷问”。

对此,8月20日盘前,心脉医疗发布澄清公告称,此前和医保局相关部门沟通中曾承诺对Castor产品降价及初步的降幅,也表态未来愿在集采规则范围内进一步降价。公司愿意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进一步主动进行价格调整,使优秀的产品惠及更多患者。

Castor产品全称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于2017年获批上市,是全球首款获批上市的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分支型主动脉支架,截至去年底已覆盖累计超过 1000 家终端医院。

从回应来看,这款独家产品未来降价或成定局,此前心脉医疗也在业绩交流中表示一直在关注集采风险。受此影响,8月20日公司股价大跌近14%,截至收盘总市值剩下102.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医保局在问询中要求心脉医疗详细说明Castor支架出厂价格和终端价格之间价差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终端价格构成中所含全部销售费用的资金支出去向等情况。

雷达财经注意到,近年来心脉医疗的销售费用增长较快,2021年该项支出仅7566.79万元,2022年大增37.45%至1.04亿元,去年进一步增加到1.3亿元,以重点发力下沉渠道布局。

Castor支架价格虚高遭问询

8月19日,国家医保局官网针对心脉医疗发出一则公开问询函,多个问题直击“灵魂”。

问询函称,近日医保局连续收到群众信访,反映心脉医疗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下称“Castor支架”)价格虚高问题。

经初步核实并查询公开信息,心脉医疗Castor支架(200mm长度)出厂价格为5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医疗机构的价格超12万元,初步约谈后公司提出价格调整计划,但未改变价差显著超出必要范围等事实。

问询函指出,根据相关规定,为防止经营者利用流通环节过高费用进行不当营销、侵害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合法权益,经初步约谈沟通,心脉医疗提出的价格调整计划仍有较高的价格风险,现要求公司对相关问题进行公开答复。

具体来看,这些问题涉及Castor支架的出厂价格、终端价格,以及研发投入、生产制造、期间费用等各项价格构成情况;近5年各年度销售量、销售金额,以及公司作为生产研发企业的实际利润情况等待。

问询函要求心脉医疗于8月26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国家医保局,并承诺对答复内容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如有价格调整意向可一并说明。并要求公司对外披露说明材料的全部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同行评议。

后续,国家医保局将按照医药价格风险处置机制,视情况就规范价格行为正式约谈心脉医疗,必要时按照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实施信用评级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据悉,这是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开发出此类问询函,且核心直指医疗器械在流通环节不合理的加价现象。

对此,心脉医疗在澄清公告中回应,《问询函》提及的问题尚在进一步沟通及准备回复阶段。上半年公司曾向医保局相关部门等进行过汇报和沟通,对问询函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答复和解释,并承诺了对Castor产品降价及初步的降幅,也表态未来愿在集采规则范围内进一步降价。

在国内主动脉领域,心脉医疗无疑处于领先地位,这次涉及的Castor产品用于治疗累及弓部病变的胸主动脉夹层,其下一代升级产品目前正在欧洲开展上市前的临床试验。

但在集采政策加速落地过程中,心脉医疗的独家产品Castor支架也面临着压力和冲击。2023年度报告业绩电话会上,公司管理层称,无论是面临国采还是省级联盟采,市场对于主动脉业务领域面临集采风险以及集采后的变化都已有了一定预期。公司还将集采风险视为2024年所面临的风险之一。

而为了提前应对集采压力,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心脉医疗加速推动相关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根据去年年报,Castor 分支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在新加坡及多个欧洲国家实现首例植入,累计已进入 16 个国家。

本次澄清公告中,心脉医疗也提到,进一步推进公司产品在国际业务市场的开拓力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外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5%,产品销售已覆盖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地的34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耗材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类等超过10个品类的高值医用耗材归入集采。虽然主动脉介入类产品的集采尚未到来,但心脉医疗的Castor产品却意外因价格虚高率先面临着降价压力。

对此,市场反应激烈,在公告上述消息后,心脉医疗单日股价重挫13.89%。

销售费用增长明显

天眼查App显示,心脉医疗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目前,心脉医疗的第一大股东为为 MicroPort Endovascular CHINA Corp. Limited(下称“香港心脉”),最终控股公司为香港主板上市公司 MicroPort Scientific Corporation (下称“微创医疗”)。

微创医疗曾表示,公司战略之一是拆分12家公司独立上市,以便在12个细分赛道里,每个板块都有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旗舰。

截至目前,“微创系”已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母公司微创医疗,以及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微电生理5家子公司。

其中心脉医疗于2019年7月,被微创医疗成功将拆分至科创板上市,但前者当前没有实际控制人。

2023年年报中心脉医疗指出,在报告期内,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微创医疗在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层面均不存在控制方,故微创医疗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因此,公司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具体业务方面,心脉医疗产品分为主动脉支架、术中支架、外周及其他三大部分。销售模式上,公司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进行销售,即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产品,再由经销商销售至医院等医疗机构。

心脉医疗称,公司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均为买断式经销。经销商采购公司产品后,直接或通过配送商销售给医院。

然而,从国家医保局的问询中可知,Castor支架“出厂5万,到医院超12万”,这中间的费用7万元去了哪里?

对于该问题,上述问询函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出厂价格和终端价格之间价差的合理性、必要性,以及终端价格构成中所含全部销售费用的资金支出去向等情况。

以及正面回应Castor支架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通过代理商抬高挂网价格、实施不正当营销行为,进而增加患者和医保基金负担等问题。

实际上,为了推广自家产品,心脉医疗除了找经销商,还通过组织或参加学术推广会、学术研讨会、行业展会等方式介绍公司产品原理特点、使用方法、应用效果等。

公司也着力于对二、三、四线城市及部分人口大县的营销渠道布局,加大市场下沉力度,加深产品的市场覆盖深度及广度。

在此背景下,心脉医疗的销售费用增长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7566.79万元、1.04亿元和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14%,37.45%和25.14 %。

拟4.6亿元加码出海

业绩方面,2023年心脉医疗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7亿元、4.9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43%、37.98%。

根据预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77亿元到8.08亿元,同比增加25%到30%;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91亿元到4.19亿元,同比增加40%到50%。

当前,主动脉支架类产品是公司核心收入来源,且重点市场为国内。财报显示,2023年心脉医疗来自主动脉支架类产品的收入为9.40亿元,占整体收入比例为79.16%。且2023年总收入中,国内市场占比为93%。

然而,业内普遍认为,在“万物皆可集采”的医疗器械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或将会被纳入到集采中。为此,心脉医疗未雨绸缪,加速出海寻找增量市场。

7月1日,该公司披露了全资子公司荷兰心脉拟使用自有资金6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6亿元)受让心脉医疗联营公司Optimum Medical Device Inc.(下称“OMD”)72.37%股权的事项。

OMD下属两家子公司主要经营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产品,业务覆盖日本、欧洲、拉美地区等。

但这次收购也因为溢价惹来争议。据悉,OMD并非一家初创企业,经历过上市、退市、重组等,且此前长期亏损。此外,OMD曾与“微创系”有关联,微创医疗是OMD早期股东之一,后将其所持股权转让。

2022年3月,心脉医疗合计以2100万美元取得OMD 的27.63%股权,对应 OMD整体估值为7600万美元。

时隔两年后,本次交易确定OMD全部股权的评估值为9128.21万美元,较2022年投资OMD时的整体估值增值约1528万美元。

有观点认为,标的遭“微创系”反复腾挪估值飙升,需警惕利益输送。同时,上交所也对此收购事项进行了问询。

站在心脉医疗的角度,通过本次交易,OMD 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有利于强化公司在主动脉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地位,同时推动公司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应对集采压力。

但目前亏损的OMD能否如期扭亏为盈,以及承担起心脉医疗海外业务高速增长的重任,还需持续观察。


# 金猫榜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