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晚渡》是一部闯关东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尤其是将闯关东题材具象到长白山区,更是难得一见。
故事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以张承和杨三贞的视角展开。前半部分,从张承决定举家搬迁到关外开始,主要刻画了张承的饱满人物形象,张承此人重信守诺,出于对他人的承诺,携妻儿举家迁往长白山。前半部分最终以张承的失踪结束,后半部分则是以张承的儿媳杨三贞的视角叙述,娓娓道来了在张承失踪后,全家人对于张承下落苦苦追寻的经历以及在长白山扎根的过程。小说最后,是杨三贞守望在浑江晚渡,是回家。
全书以两代人的经历完整地描述了张承一家在长白山脚下和浑江两岸的传奇故事。他们在这里体验着生与死的决择,感受着爱情与离别的无奈,并且每一个轨迹,既有面临亲情与正义的纠结,也有面对恶劣生存环境的抗争与妥协,该书也从侧面展示了诸如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扭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张承和杨三贞这两条线,从交叉到分离,贯穿的是一个家族的命运和斗争,也是长白山人内心深处对家的执念的淋漓体现。
小说通篇弥漫着背井离乡群体的乡愁,从一个家族的故事开端,还原了那个时代一个移民群体的乡愁弥漫。小说分别以张承和杨三贞的视角展开,不仅体现了闯关东移民的前赴后继,更体现了寻找的艰难,寻找人,也寻找心理家园。这个寻找,恰恰成为乡愁的一部分。通过寻找,让读者感受了长白山的神秘与浩瀚,也体会到从一个故乡到另一个故乡的漫长心路。另外,小说还有着很强的故事性,环环相扣,让人不忍释卷。小说的耐读,得益于作者在人物性格塑造上的成功。如杨三贞的形象塑造就较为成功,她是独一无二的长白山的母亲形象。她有贤良淑德的一面,也有深明大义的一面。她从懂得维持小家庭的幸福安稳到渐渐思想觉悟提高,自觉参与到救济红色革命斗争中的同志中去。她代表的是长白山人中的一个杰出妇女形象。正是如此,才使得小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浑江晚渡是书中一个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张家几代人的故事在它的背景下展开,这里既有长白山的壮丽磅礴,也有亲人和爱人的生离与死别,更有母亲对子女的殷切守望。
浑江风云,在岁月中远行!作者以自己有温度的文字为长白山写心。可以看出作者对长白山这片土地是充满深情的,家乡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就是他文学的母体,他的情感情绪都系于此。《浑江晚渡》也许就是作者献给长白山以及浑江流域这片沃土的一份大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