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啮虫亚目—单𪘅下目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09-14 09:23 上海

24300 0 0

啮虫亚目—单𪘅下目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啮虫目

啮虫亚目

𪘅下目

 

单𪘅下目(学名:Caeciliusetae),亦作单啮虫下目,是昆虫纲啮虫目(Psocodea)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下目。本科物种的口器都有一个很阔而且扁平的下唇,有很清晰的边沿。与其他啮虫亚目物种一样,其触角只有13节,而其跗节只有二节,而且没有爪。


1.下属科

亚啮虫总科(Asiopsocoidea)

亚啮虫科(Asiopsocidae)

单𪘅总科(Caeciliusoidea)

单𪘅科〈毛啮虫科〉(Caeciliusidae)

狭啮虫科(Stenopsocidae)

双𪘅科(Amphipsocidae)

2.单𪘅科

单𪘅科(学名:Caeciliusidae),又名毛啮虫科,是昆虫纲啮虫目(Psocodea)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科,含8属17种。本科的学名原来称为Caeciliidae,但由于跟另一种两栖类动物的分类同名,所以改为现在的名称。

本科旧属真啮虫亚目(Eupsocida),今属啮虫亚目(Psocomorpha)。若依据GBIF的话,本科应有物种47属834种。

3.狭啮虫科

狭啮虫科(学名:Stenopsocidae)是啮虫目下的一个科。

(1)长突狭啮

长突狭啮(学名:Stenopsocuslongicuspis),属狭啮属。

①形态特征

雌蛛体长5.5~8.7毫米。头胸部黄褐色,头端赤褐色,中窝纵向红棕色。背甲前部有稀疏红棕色长毛。颚叶和下唇红色。步足黄褐色,第Ⅳ步足最长,第Ⅰ、Ⅱ腿节背刺 4根;第Ⅲ、Ⅳ腿节背刺5根。腹背黄褐色,有稀疏棕色长毛,前缘的毛较密。雄蛛体长5.5 ~6.4毫米。体型比雌蛛相对地狭长。

②生活习性

在北碚稻田6月下旬至8月下旬占稻田蜘蛛10%左右。此蛛常在稻叶、棉叶及柑桔叶上形成棕形叶苞,捕食各种害虫。

(2)斑时狭啮

斑时狭啮(学名:Cubipilisspilipsocia),狭啮虫科。

①特征

雌蛛体长6.8毫米。头部两侧各有一尖锐的三角突起,两突起之间有一条红棕色横纹。额上有一块倒三角形的红棕色斑。步足橙黄色,稍有一些白斑。第1、2步足的后跗节有5~6对短刺,胫节腹侧有2或3对短刺。腹部较宽,白色,两后侧角略向上突起,并有红棕紫色的斑纹。外雌器呈“V”形。

②主要用途和价值

活动在稻、麦、玉米、棉花、油菜及果园中,捕食中、小型昆虫。


(3)黑头狭啮

黑头狭啮(学名:Stenopsocusmelanocephal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狭啮虫科。

①特征

雌蛛体长5~7.1毫米。头胸部背甲黄褐色。螯肢浅褐色,短小。胸板心形,黄白色。步足浅黄褐色。腹部长圆形,后端较宽,体色随季节而变,一般灰黄色底上有黄白色鳞斑,腹背中央有1黄白色细条纹,其两则各有1褐色斑点,腹部侧缘有白、褐色相间的平行条纹。雄蛛体长3.5毫米。体色较雌蛛深。

雄(酒精浸存)头部黑色,颊下区、复眼、后唇基黑色;前唇基、上唇淡黄色;下颚须黄色,触角黑色,端部8~13节渐变淡。胸部黑褐色;足黄色,腿节端半、胫节、端跗节褐色至深褐色,但中足胫节大部分黄色;翅透明,浅污黄色,脉黄色。腹部淡黄色,背板具褐纹。

体长3.42毫米、达翅端5.85毫米~5.92毫米。触角长6.65毫米,鞭节1~3节分别长1.17毫米、1.00毫米及0.79毫米;下颚须端节长为宽的4.88倍;复眼肾形。后足跗节分别长为0.53毫米、0.18毫米,基跗节毛栉29个。前翅长5.17毫米、宽1.83毫米,长为宽的2.82倍;翅缘及脉具毛。后翅长3.87毫米、宽1.20毫米,长为宽的3.24倍;径叉缘具10毛。肛侧板毛点38个。阳茎环封闭,外阳基侧突端多孔,阳茎球2个;下生殖板骨化粗壮。

②栖所

在树上、竹上。

③用途价值

喜徘徊的水田、玉米、棉花、茶树及果树上,捕食叶蝉等小昆虫。冬季在树皮、落叶中越冬。

(4)叶形狭啮

叶形狭啮(学名:Stenopsocusfoliaceus),狭啮虫科。

①特征

步足黄褐色上有稀疏的黑褐色轮纹。在树皮上生活的个体,体色与树皮相似。雌蛛有护卵的特性。行动敏捷。

②主要用途和价值

喜栖息在灌木丛、树干、枝叶及稻、青稞的茎秆上,捕食小型昆虫。春夏季产白色卵囊于树皮上,雌蛛守护其上。

(5)指形狭啮

指形狭啮(学名:Stenopsocusdactylinus),狭啮虫科。

①特征

雌蛛体长8~11毫米。头胸部橙黄色。螯肢特别大,红棕红。步足黄褐色。腹部黄色,心脏斑棱形,其侧有两对深色圆形斑纹,整个腹部布满网状花纹。

雄蛛体长5毫米。色泽更深。触肢胫节长而细,生殖球没有达到跗节顶端,跗节基端延伸成一个长形钩刺,直达胫节,在胫了上着生一个较长稍弯曲的顶端分叉的大突起。

②要用途和价值

捕食性天敌,稻、旱田及果树等作物均有发现,数量少。


4.双𪘅科

双𪘅科(学名:Amphipsocidae),亦作双𪘅虫科或双啮虫科,是昆虫纲啮虫目(Psocodea)啮虫亚目之下的一个科。跟其他同属单𪘅下目(Caeciliusetae)的物种一样,本科物种的口器都有一个很阔而且扁平的下唇(labrum(英语:Insect mouthparts#Labrum)),有很清晰的边沿。与其他啮虫亚目物种一样,其触角只有13节,而其跗节只有二节。

本科有170个物种,可以分成两个亚科、17个属,分布于亚洲及非洲,只有Polypsocus corruptus是唯一已知在北美洲发现的物种。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