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迈瑞医疗被“偷家”,“一哥”虚胖还跑得动吗丨正经深度

这个是认证

正经社

2024-09-21 07:00 上海

5795 0 0

文丨金铎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800字)


【正经社“医药新动力”观察之八】

在“快乐老家”呼吸机市场,科曼再一次扳回一城。日前,迈瑞医疗(300760.SZ)和科曼两大药械巨头争论十年之久的实用新型专利ZL200720170903.X,因不具备创造性,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专利权全部无效。

这是自2014年起,双方就这项专利收到的第四张无效决定裁定书。不少熟悉这场纠纷的围观群众猜测,若无意外,这场争论将在3个月内由迈瑞医疗以“对无效宣告决定不服”而展开新一轮的博弈。

看重创新的迈瑞医疗在守卫专利方面一直火力全开,近十年内就有70余件发明专利权纠纷。而在迈瑞医疗陷入增长困局之际,这场在优势领域被老对手“偷家”的短暂败局,则让投资者对迈瑞医疗后续成长性产生了疑虑。

巨轮向前,迈瑞医疗还能跑出“一哥”速度吗?


1

专利之争


在很多人看来,迈瑞医疗和科曼这一场旷日持久的专利之争多少有些鸡肋。“ZL200720170903.X”这项专利是迈瑞医疗于2007年申请,保护期为10年。以迈瑞医疗首次起诉科曼专利侵权的时间2014年算,彼时该专利仍在专利期,若科曼真的存在专利侵权,实际上是在压缩迈瑞医疗的利润。

但随着诉讼持续,跨过专利保护期后,这项专利给予迈瑞医疗的独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与科曼的利润之争同时也消失。

然而,商战并非只争利,上流的博弈往往牵动着名誉之战。一个无效的专利,不但意味着企业创新能力有限,投资者对其竞争力的评估也将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迈瑞医疗对科曼在专利保护期内的侵权追责也将无从立足。

实际上,2007年这个时间点颇为特殊。在此之前,迈瑞医疗才在2006年登陆纽交所,成为首家上市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彼时迈瑞医疗从代理转型自研已经过去10余年,但大环境以及自身实力等因素受限,公司的自主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医用耗材为主。

换言之,在2007年那个时间节点,无论是专利的判定标准还是专利技术本身,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甚至从当下的视角回看,一些技术专利的创新性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这也是迈瑞医疗与科曼这场专利纠纷兜兜转转十年仍然无法尘埃落定的原因之一。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专利的含金量受时代局限性,并不能用今日的眼光去评估过去的因果。作为中国医疗设备产业的第一批“拓荒者”,迈瑞医疗以代理海外医疗设备发家,而后迅速投入自研,为中国医疗设备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因此,即便当时的专利技术并不“成熟”,但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

但“研发”的另一个名字叫“烧钱”。迈瑞医疗曾一度因为研发投入而烧空了钱袋子,一部分创始人看不到希望选择离开,最难的时候还是向深圳政府求助得到了一笔600万元的无息贷款渡过危机,因此才有了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多参数监护仪的顺利诞生。

吃过缺钱的苦,迈瑞医疗将资本的重要性提上高度。先是在1998年拿到了美国知名机构华登国际的200万美元天使投资,两年后,这家机构又牵头数家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为迈瑞投资600万美元。两笔国际属性的投资延续着迈瑞医疗的自研路,也为其在2006年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埋下伏笔。

走到今天,迈瑞医疗的专利含量早已跑到了行业领头位置。据迈瑞医疗数据显示,截至2024上半年,其共计申请专利11128件,其中发明专利7958件;共计授权专利538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14件。


2

并购之痛

(更多精彩,详见:迈瑞医疗被“偷家”,“一哥”虚胖还跑得动吗丨正经深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 迈瑞医疗
# 医疗
# 财经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