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问:
贷款真的分所谓的线上线下吗?
很多贷款不是直接就可以点了,怎么中介都说线下更好申请好沟通,好通过等等。
听到上面这段话,我想听了孙子说过的一段古文。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8、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
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说个案例,春暖花初开
一个外地军队客户需要资金,找了当地的中国银行客户经理回老家申请,结果被拒绝,原因是查不到公积金缴纳记录,导致预审未通过。
再有一个外地法院客户,自己在工商手机银行 APP 点了融 E 借被拒绝后,找到我重新从他之前申请的工商银行做出来了。
最后还有一个南京本地的医院客户,自己在手机银行申请了农行的网捷贷被拒,找到我重新农行做出来额度。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客户申请失败后,然后从他们申请失败的银行授信出来,而这就是相关的线下渠道。
具体细节涉及付费内容,就不展开细讲了。
今天讨论的核心是分不分所谓的线上线下?
答案是有的。
并且线下的申请会比线上申请更好通过更稳定,这是真是存在,可以看上面的案例,不用怀疑。
主要的原因是线上申请的流程较为单一,基本都为系统审批,归总行风控,决策审批权是自上而下的。
额度无法保证,拒绝就是拒绝,预审即终审。
线下可控因素多,可以沟通和协商,有一定的可优化空间,甚至同一家银行
各个支行的指标完成度不一致,都会有不同的审核余地。
而这类的权限是自下而上的,预审过完,客户经理下户提交材料,风控核定,贷审会终审,最终放款。
比如征信查询次数多了两条或是收入稍微低了一些,都可以通过其他的加分项来弥补。
附一个我前几天做的案子,客户在线上点了好几次被拒绝,不知道什么原因。
后来给走了线下,硬是沟通其他的给批了 5 万块钱,真的要老命了。
在从我的从业角度理解线上线下通常包含的审批模式:
1.纯线上申请模式(当天或次日结束业务)
比如我们知道招商银行闪电贷、广发银行的 E 秒贷等等,是属于线上的。
这种只要在做之前看下客户的征信和工作资质情况判断是否符合申请准入大纲就可以。
一般纯线上审批额度不超过 20,超过 20 以上都需要线下尽调和复核环节。
低于 20 的纯线上是人工干预不了,就能从出额度到签约《借款合同》放款。
剩下的就交给系统审批结果了,而这种从我来讲服务费用也是相较低,因为没有什么成本。
这类业务主要考验的是中介的实务能力和历往从业经验。
也是为什么很多客户点了 10 多次甚至 30 多次批不了一个,找到我点一个出一个,或者点三个出两个。
概率学的问题,以及他不了解他自己(参考本段文字加深部分)。
很哲学的一句"你不了解你本身,所以你是你”放到客户身上就是"客户不了解客户本身,所以只能是客户”。
而做这类业务的核心就是外界一直以为的“信息差”决定的,以及中介本身的实务能力掌握度。
同行过招,不需要见面,看客户的征信查询就知道水平了。
一天之内从银行录到消金、信保、小贷、网贷,那么这类中介基本水平不怎么样,客户充当“小白鼠”角色。
专业的中介看客户资料,然后有意识的去调整客户的征信情况,尽可能的要突出客户的可贷点和大纲进件挂上钩。
并且去点的话也是有目的有条理性的,会备 ABC 三个方案,如果被拒,不会去盲录第二家,而是查原因再去做。
2.线上+线下申请模式/半线下申请模式(办理时时间 1-3 个工作日)
这也是目前大多是线下直销业务员等金融机构的通用模式,例如南银法巴消费、兴业消费金融、度小满等等。
首先得大概流程是扫客户经理的码过预审或初审。
初审通常是风险筛查(征信查询多,账户数多,历史诉讼,不良行为记录)等方面。
筛掉一些系统大数据评级风险高的客群,先出一个预设额度,然后介入人工去复核信息真是性,是否降额或批额甚至拒绝。
初审通过后,客户经理会约时间面签下户拍照提交材料,然后提交给风控进行审核,上会,主任或者行长签字,放款。
这类业务考验的是中介的实务能力、历往从业经验、渠道的长期合作维护。
3.纯线上申请模式(办理时间 3-5 个工作日甚至更久)
截止 2024 年 6 月,全国银行种类共计:
6 家国有制商业银行、12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4 家城市商业银行、19 家民营银行、41 家外资银行,
1576 家农村商业银行,22 家农村合作银行,483 家农村信用社,28 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9 家村镇银行。
据我经手做过案子的经验,线下产品多存在于六大行和农商行、城商行、信用社这些
虽然都有在自己手机银行 APP 端可以直接申请,但是线上和线下有的叫两种名字。
例如中国银行,线上叫中银 E 贷,线下可能就叫随心智贷,还有工商银行的融 E 借,农业银行的网捷贷,交通银行的惠民贷。
甚至兴业银行的兴闪贷,也分线上和线下。
而这类业务最基本的要求是到线下银行网点纸质材料进件,人工审核,确实存在很大的沟通空间,
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你去网点之后签材料时如果有一个叫《征信授权协议书》这个东西的存在,基本就是大概率就是线下。
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稳,但是缺点是办理时间较长,可控因素较多,有一定的空间。
但条件是对等,既然能做线下的产品证明你本身的资质也不差,只是因为负债和盲目查询负面信息可以轻看,基本上的目标人群是好单位的人并且要挑着做。
目前银行的产品批复比较多的还是以线上+线下综合风控的模型为主,因为纯线上无法了解借款人的综合情况,不敢给太高授信,
纯线下又有太多的造假空间,所以也可以反过来讲,能走线下的基本上本身正面的资质条件也不差,只是因为一些当前问题。
这类产品对客户来说体验最好,通过率最高,产品利息低。
之前做的一个好单位的客户,走的这种案子,5 年期先息后本,每年归还本金 5%,30 万额度,利率 3.2%。
这种业务真的是要看中介在维护渠道关系的上面来见高低了。
写到这里,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写了这么多,应该知道自己申请和中介申请的区别在哪里。
如果单纯只是靠信息差存活,其实替代性很强,但就是有一定的经验功底在以及长期的维护渠道,才会有壁垒存在,才会有竞争差异。
很多人,会纳闷客户最后为什么会选中介,而不是自己直接找银行申请。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像砖家说”吃泡面不健康,找中介要花钱“。
但问题是我都吃泡面了,还谈健康?我都自己申请不出来,查询是有机会成本在里面的。
越王勾践大家都知道,但更要知道越王谋士范蠡的一个典故”范蠡救子-越救越没“。
最后,我是在南京从事居间服务的喜洋,评论区留下问题,免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