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内容,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背后的主要互联网发展趋势以及非网民的特点可以概述如下:
主要互联网发展趋势
-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 截至2024年6月,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391.7万个,占比达到33%,较一季度提高2.4个百分点。
- 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累计开通26个,网间带宽扩容6.17T,总带宽达到58.9T。
- 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网速,扩大了高速网络的覆盖范围,从而推动了更多人群接入互联网。
- 数字惠民服务广泛开展:
- 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使得更多人民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提升了网络服务水平,让更多人群共享数字红利。
- 各类互联网应用用户规模持续增长:
- 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10.7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8.0%,成为最普及的互联网应用之一。
- 网络支付:尤其是老年群体使用率显著提升,60岁及以上用户规模达1.17亿人,使用率达75.4%。
- 网络购物、外卖、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也保持增长态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 新兴技术赋能行业: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互联网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用户体验,推动了行业的创新发展。例如,搜索引擎利用AI助手实现多任务搜索,提升搜索精度;线上办公产品间打通整合,提升办公效率。
- 移动互联网普及:
- 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手机网民规模占整体网民比例保持高位,移动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非网民的特点
- 不上网原因:
- 主要原因包括“不懂电脑/网络”(占比49.0%)、“不懂拼音等文化程度限制”(占比27.6%)、“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占比19.0%)以及“年龄太大/太小”(占比15.3%)。
- 还有一些非网民表示“不需要/不感兴趣”(占比12.1%)或“没时间上网”(占比5.7%)。
- 上网促进因素:
- 调查显示,上网费用减少和方便购买商品是促使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因素。这表明经济因素和实用性是驱动非网民接入互联网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的背后,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数字惠民服务的广泛开展以及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增长。而非网民则主要受限于网络技能、文化程度、设备条件以及年龄因素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服务的持续优化,未来将有更多非网民转化为网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