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寒地冻的严冬时节,我突然想到岁寒三友松竹梅。在寒冷的冬天里,四季常青的松竹经冬不凋,欺霜傲雪的梅花凌寒吐艳,给寒冬时节带来了春天的消息和色彩;松竹梅不惧严寒的精神使人们生发出了战胜严寒的信心和气节。松竹梅共同在岁寒时节显现出自己的志节品行,被人们并称三友,宋代张明中在描写梅花时,写道“松竹不凋霜后翠,玉肌得共岁寒三”,说出了松竹梅耐寒的特点。
打小是从年画里知道了松竹梅岁寒三友,脑海里总是闪现着挺拔的青松、直节的翠竹和疏淡的梅花,这样的画面令人感到温暖。想一想风劲霜严的冰天雪地里,挺直高洁的青松枝干凌云,青黛的树冠繁茂积翠。刚劲挺拔的翠竹是松柏的伴侣,经冬犹绿林的翠竹孕育着勃发的生机。丛丛簇簇的寒梅傲立雪中怒放,迎风斗雪为大地传递春的消息。自宋代以来,文人墨客喜欢把岁寒三友作为绘画和诗文的题材,中国画里有许多古今名家所绘《岁寒三友图》惊艳传世。岁寒三友逐渐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人们也非常喜欢松竹梅,这使得岁寒三友熏陶上了人间烟火气,像土默川农村四十多年前是没有松竹梅的,我们只能从炕围画和年画里见识松竹梅。
松竹梅虽处于严寒中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出坚贞不屈的顽强,这是人们喜爱它们的第一个原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耐得住严寒冷酷,人也要耐得住困苦艰难。“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面对风刀霜剑更要不畏艰难刚劲挺立,不改苍翠的容颜,真是“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立根破岩中的竹子尽管遭受无数磨难,被狂风摇撼,仍然咬定青山不放松,所以人们“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的香味就是从苦寒中绽放出的花朵飘出来的,“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往往是在天地彻寒的风雪夜里,梅花的香味淡淡飘来,不觉如缕。
松竹傲霜斗雪青翠不改,梅花在冰雪覆盖的枝头绽放,“松竹梅花共雪霜”,都显示出了孤傲正直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这是人们喜爱它们的又一个原因。“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夸赞“松柏有本性”,即松树有耐寒的本性,这本性就是张九龄所谓“自有岁寒心”;“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翠竹和雪梅也一样傲雪凌霜与天地争春,在杜甫眼中是“风霜惟有竹相娱”,在白居易眼中是“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宋人胡仲弓《翠竹》诗云“修修青琅玕,霜雪不可折。肯随流水去,赖有岁寒节。”耐寒同样是翠竹的本性,“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梅花的精神也同样是在冰天雪地时展现,“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陆游在一首《雪虐落梅》中赞叹道“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任由风雪摧残而愈加凛然,人也应该有这样直面艰难困苦的精神。“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是岁寒三友松竹梅。
人们在吟赏之际,根据松竹梅的生长耐性又总结出了许多拟人化的品格加以赞美。比如松树的孤高正直,“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刚直向上是松树的本色,哪怕“根为石所蟠,枝为风所碎”,但“赖我有贞心,终凌细草辈”,有一棵坚贞不屈的心,终究会挺立于草莽平庸之辈;再比如翠竹的宁折不弯,黄庭坚赞叹“铿铿青琅玕,阅此岁凛冽。摧埋头抢地,意气终自洁”,朱元璋眼中的雪竹是“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梅花的高洁脱俗为人们所赞美,“素蕊岂争桃李色,异香偏负雪霜姿”的梅花自是超凡脱俗,“平生固守冰霜操,不与繁花一样情”的梅花甘于清寒自守,“不比寻常野桃李,只将颜色媚时人”的梅花不会逢迎媚世。
此外,人们还附会出松竹梅许多其他寓意和品格,寄托着人们对理想人格和君子品行的追求。比如竹子是节节生长,人们便赞美它“只缘苦节天生直,风韵萧疏更不群”,赞叹竹子有气节,“拔地气不挠,参天节何劲”。再比如竹子是空心的,又附会出了竹子是谦虚的,甚至竹子无花无实也是美德了,清代方文有诗云“无实无花是此君,高人钟爱意何殷”,特别喜爱竹子的郑板桥这样赞美竹子:“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这是因喜爱而生出的溢美之词。再比如梅花也被比作了“一任群芳妒”的君子,“潇洒托身溪谷,清高不染红尘”,在文人们眼中梅花超凡脱俗得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春节时,我们常常能见到“梅开五福”的横批,梅花的五个花瓣象征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种美好的寓意。还能见到“竹报三多”的斗方和横批,竹叶多为三片,有着多福、多寿、多子的美好寓意。在人家的庭院中,也常常能见到松竹梅组成的图案,过去有钱人家甚至以岁寒三友来命名亭台楼阁。人世间免不了艰难困苦,人们但愿像岁寒三友那样耐得住霜雪严寒,经得住风雨摧折,哪怕在冰天雪地里也能郁郁常青姿容不改,哪怕在破岩瘠土上也能绽放美丽散发幽香。
“岁寒三友要君知,不比凡花儿女姿”,耐得住风雪严寒才能成为烂漫春天的使者,做人也有要高洁的气节和志行。愿你像松竹梅一样在岁寒时节更要打起精神,挺拔如松有凌云之志,高节如竹有不屈之行,高洁如梅有脱俗之态。
作者:江苏泊苏系统集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