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2
分享

小长假走了,寒露来了!

这个是认证

海南新视界

2024-10-08 09:59 海南

85617 1 2

随着国庆小长假的结束,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意味着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露水增多,气温下降。在这个时候,北方的枫叶开始变红,南方的稻谷也进入了收割的季节。寒露时节,大自然呈现出一幅丰收与萧瑟并存的景象。

寒露,最早记载于《周礼》中,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总结。“寒”字意味着气温的下降,“露”则是指露水。这个节气标志着深秋的开始,也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关键时期。

在寒露这一天,各地有着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在江南地区,人们会采摘菊花,制作菊花茶,以驱寒养生;在北方,人们则有吃柿子、赏红叶的习惯,寓意着生活的甜蜜和丰收的喜悦。

在寒露时节,自然界的景色被诗人赋予了无尽的遐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的诗句轻描淡写间,寒露之夜的清冷与思乡之情便跃然纸上。树叶渐变的色彩,如同王维笔下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雨后的清新中透着一抹淡淡的凉意。晨曦中,每一滴露珠都如白居易所言,“露似真珠月似弓”,映射着初升日光的温柔与希望。

寒露之际,农人们谈论的也都是稻谷归仓、丰收的喜悦。家家户户开始忙于秋收冬藏,正如古人诗云:“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这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亦是对生活节奏的尊重。在这样的时节,一壶暖茶,几枚秋果,便是人间至味。

“白露已过,寒露将至,群物皆衰,而吾道不孤。” 寒露不仅是一个节令的变换,它还是文人心中那份坚韧与不屈的象征。宋代杨万里的 “露华清,月华明,秋色无边,人在画图难为情”,借自然之景抒发了对岁月静好的无限感慨。寒露,成为了连接古今,让思绪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现代社会的我们,或许难以像古人那般,于山水间吟诗作对,但我们仍能在寒露时节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的这句诗启示我们,在繁忙之余,抬头望望天边的云卷云舒,也能体会一份超脱与宁静。通过参与户外活动,或是简单的家庭聚会,我们依然可以与自然对话,感受节气的更迭,让心灵得到滋养。

养生小贴士:

寒露时节,养生尤为重要。

  1. 添衣保暖:随着气温下降,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时。
  2. 饮食调理:宜食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等,同时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3. 适量运动:适当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保持良好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精神的放松。

寒露,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节气。它让我们有机会去感受自然的变化,去体验生活的节奏,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在这个寒露时节,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去拥抱自然,去享受生活,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 寒露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2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黄瓜架秧子
丰收与萧瑟并存
2024-10-08 13:01 海南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