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6日的第七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武汉市提议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韧性城市专题组,携手推进韧性城市建设。
近年来,武汉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聚链强链”打造产业韧性,加快提高公共设施舒张空间韧性,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动构建经济繁荣、空间优化、社会和谐、生态绿色的韧性城市建设典范。
建设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打造一个有安全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人类居住地世界的重要支撑。武汉市此次提议,倡议深化“强韧经济”合作,推进“柔韧治理”互鉴,共建“坚韧城市”平台,积极探索应对城市污染防治、湿地生态修复、韧性空间规划等领域问题综合解决方案,共享项目需求和供给信息,开展国际项目合作,落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韧性城市建设合作场景。
武汉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湿地修复等一批“显山露水”生态工程,“会呼吸”海绵城市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今年5月入选住建部推荐清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表示,武汉作为“百湖之市”,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优化城水空间,处理好城水关系,排水防涝能力明显提升,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记者杨然、通讯员刘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