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发改委公示2024年湖北省夜间消费集聚区初选名单,武汉天地、恩施街、武汉万象城和花园道4处入围。
夜经济延长消费时间、拉动实体消费,已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因子。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一半,旅游人均消费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以上。
“夜购”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为拉动武汉消费的重要引擎,而户外露天演唱会、户外主题集市等新业态的出现,也为商圈带来更多活力。
沉浸式体验成为年轻人“晚餐”重点选择
在武汉天地,年轻人晚上在餐厅聚会
在武汉天地,有一家用时间命名的西餐厅——“PM6∶30树林餐厅”。
“取这个名字就是考虑到青年人群下班后,通常会选择这个时间约会吃饭。”PM6∶30树林餐厅负责人石浩介绍,“我们有一句宣传语,‘meet you at PM6∶30’,意思是和你相见于六点半。”
基于在新西兰的留学经验,除了餐品,石浩与他的合伙人也十分注重餐厅的布景与氛围。“选择武汉天地主要也是看中了这片小树林,我们希望能为就餐的顾客提供一个可以舒适放松的环境。”每到傍晚,林间的灯光布景便会逐一点亮,市民坐在小木屋用餐,能体验不一样的大自然气息。
近年来,随着武汉的夜经济持续升温,各类夜间餐饮活动、促销和优惠政策的推出,不少店铺敏锐察觉市民对于夜间餐饮模式的兴趣增长,抓住夜经济商机。
COMMUNE幻师是一家2016年在武汉诞生的全时段餐酒吧,门店已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最忙的时段大概是在晚餐时段到凌晨。”该品牌武汉天地店负责人表示,与白天相比,夜间餐饮消费顾客对于产品的喜好以及消费目的都会更加多元化。
“在一天的忙碌之后,除了满足基本的饱腹需求外,顾客对于社交、放松和享受需求会更大,停留的时间相对会更长。”这位负责人透露,面对更多元化、个性化的用餐需求,店铺将陆续举办主题市集等特色活动,为消费者的社交体验带来更多选择。
“夜购”“夜游”正逐步成为新时尚
光谷步行街商圈霓虹闪烁
10月7日,随着夜幕降临,市民吴女士拿着拍立得,排队等待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墙小火车。“坐小火车上去,不仅能逛街,还能远远眺望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武汉地标,很适合拍照打卡。”她表示,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
如今,消费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美食街”类夜游,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的新业态融合下,夜经济增长赛道中涌现出许多新场景新业态,夜消费正成为新的增长点。
下了小火车,街区的山顶旅岛营地夜间最是热闹。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街区邀请不同的音乐人参加城墙音乐会,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未来,我们计划每个周末都在营地举办城墙音乐会系列活动,希望能与武汉和外地的优秀音乐人一起做好这个音乐会IP,成为武汉夜经济的一张名片。”昙华林旅岛营地项目负责人王璇说。
不仅是商圈在努力策划夜间消费活动,越来越多的街边小店等小微企业也愿意延长夜间营业时间。
在武昌万象城红苹果市集的一角,31岁的龚小姐正在摆放五颜六色的饰品,准备“开摊”。这个名叫“GaliGali可爱便利店”的小铺子里摆满了她亲手制作的耳环、戒指、手机链等可爱的小物件,深受年轻女性和小朋友的喜欢。“这些都是我亲手设计制作的,这个小品牌我已经经营了两年。”龚小姐说。
与传统的小微品牌不同,两年间,龚小姐主要的营业地点均是商业圈内的市集小摊。“武汉夜间的市集活动很丰富,基本全年都能找到合适的摊位。”她说,“很多市民下班后或周末都会选择逛逛市集,特别是遇上‘红苹果’这种有主题策划的市集,客流量会更可观。”
夜经济商圈需挖掘自身文化特点
10月5日晚,武汉著名音乐人冯翔在昙华林演出
今年3月,央视财经发布的首个“中国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武汉上榜中国夜间消费最活跃十大城市。
走进江汉路步行街,下班后的市民闲庭信步地走在热闹的街道上,街边小吃摊主也早早烹饪起自家的招牌美食;走进武汉万象城,“梯田”式阶梯上的店铺把氛围灯点亮,丰富多样的品牌与夜景为市民带来了别样的购物体验,增加了消费新鲜感……
“夜购”正逐步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有11地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其中4处在武汉,分别是江汉路步行街、江汉朝宗风景区、楚河汉街、红T时尚创意街区。此外,武汉还拥有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光谷步行街、汉口里商业街、武商梦时代等13处省级夜间消费聚集区,加上此次新入围的4处,近七成消费聚集区为街道或商业综合体。
“当前,武汉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自然就包括了夜经济场景,相应地就会带动夜购活动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许光建认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在促进夜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武汉的‘夜购’经济更上一层楼,需要提升夜间文娱、餐饮活动的品质。不少消费者在参与餐饮、娱乐等服务消费的时候,可能会顺便到商场购物。”许光建建议,不同的夜经济商圈应当针对其消费特色,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点,以更现代、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的方式包装“夜经济”活动。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