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针尾下目—胡蜂总科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10-27 09:12 上海

37089 0 0

针尾下目—胡蜂总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胡蜂总科

 

胡蜂总科(学名:Vespoidea)是膜翅目细腰亚目下的一个总科,包含各种胡蜂。在旧分类法中与现已废除的土蜂总科(Scolioidea)有冲突。而2008年的一项基因研究指出,现在的分类法仍有待改善。本总科昆虫通称胡蜂,俗名黄蜂。全世界约有1.5万种,已知5000种以上。中国记载200种。


1.形态特征

成虫体多呈黑、黄、棕三色相间,或为单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点或光滑。茸毛一般较短。足较长。翅发达,飞翔迅速。静止时前翅纵折,覆盖身体背面。口器发达,上颚较粗壮。雄蜂腹部7节,无螫针。

雌蜂腹部6节,末端有由产卵器形成的螫针,上连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较强。蛹为离蛹,黄白色,颜色随龄期而加深。头、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显可见。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虫梭形,白色,无足。体分13节。蜾蠃类幼虫在亲代成蜂构筑的封闭巢内,以亲代贮存的被麻醉的其他昆虫为食。其他类胡蜂的幼虫在巢中由成蜂饲喂嚼烂的其他类昆虫,幼虫食后常分泌一种成蜂喜食的液体。在幼虫消化道的中肠端部,由围食膜形成一个封闭囊,不与排泄孔相通。排泄物贮在此囊中,于体内呈游离状。化蛹以后,此囊干硬变黑,随蜕皮一起脱去。卵常呈椭圆形,白色,光滑,在每个巢室中有1枚,其基部有一丝质柄固着,直至孵出幼虫。因此,蜂巢巢口虽然向下,但巢内幼虫并不脱巢落下。

2.生活习性

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春季中午气温高时活动最勤,夏季中午炎热,常暂停活动。晚间归巢不动。有喜光习性。风力在 3级以上时停止活动。相对温度在60%~70%时最适于活动,雨天停止外出。胡蜂嗜食甜性物质。在500米范围内,胡蜂可明确辨认方向,顺利返巢,超过500米则常迷途忘返。

胡蜂能捕食蜜蜂、柞蚕等,在果园地区,常咬食果实造成减产。蜂毒毒性很大,受伤者非常疼痛,严重时可造成伤残或死亡。但是,胡蜂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畜。除在养蜂、养蚕地区和果园附近外,胡蜂实为一类消灭害虫的天敌昆虫,应受到人们的保护。

3.经济价值

中国河南、山西等省采取人工辅助越冬以及人工辅助建巢和迁巢的方法,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害虫,甚有效果,而且比较经济。在秋后捕捉雌蜂放入笼内,将笼安置在避风场所,任其抱团,到来年春季,将这些雌蜂放入田间,任其在田间周围自然筑巢。也可以在大蜂棚内提供食物、饮水和建筑材料,令其在棚内建巢。在需要时,把巢移至田间,每亩3~5巢,有蜂100余头,即能基本控制鳞翅目害虫的为害。由于胡蜂有归巢习性,所以放蜂一次长期有效。其食性广,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胡蜂成虫、幼虫和蜂巢可入中药。或内服,或外敷,可治毒虫螫咬、毒肿疔疮等症。

4.分类

本总科共分12科:胡蜂科(Vespidae)、马蜂科(Polislidae)、蜾蠃科(Eumenidae)、铃腹胡蜂科(Ropalidiidae)、狭腹胡蜂科(Stenogastridae)、异腹胡蜂科(Polybiidae)、长腹胡蜂科(Zethidae)、大胡蜂科(Ma—sarididae)、蚁科(Formicidae)、长叶胡蜂科 (Euparagiidae)、长唇胡蜂科(Raphiglossidae)和盖胡蜂科(Gayellidae)。除最后 3科外,中国均有记载。

胡蜂为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类群。蜾蠃科的种类平时无巢,营自由生活,在产卵时,由雌蜂筑一泥室或选择合适的竹管,产卵其中,同时贮藏在捕来之后经螫刺麻醉的其他类昆虫的幼虫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别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虫取食所贮存的猎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后,即咬破巢口飞出。

其他种类的胡蜂一生营巢而居。蜂群中有后蜂、职蜂(或称工蜂)(雌性)和雄蜂的区别。后蜂为前一年秋后与雄蜂交配受精的雌蜂,它们把精子贮存在贮精囊中,到本年分次使用。雄蜂在交配后不久即死亡。天渐冷时,受精雌蜂纷纷离巢寻觅墙缝、草垛等避风场所,抱团越冬。翌年春季,存活的雌蜂散团外出分别活动,自行寻找适宜场所建巢产卵。它们所产的受精卵形成雌蜂,未受精卵形成雄蜂。由于职蜂增多,蜂巢逐渐扩大。职蜂负责筑巢和饲育幼虫。中国中部地区每年有 3次发生高峰。秋后,巢中的雄蜂约占总数的1/3,为一年中雄蜂最多的时期。


5.下属科

笨蜂科(Bradynobaenidae)

蜾蠃科(Eumenidae)

植食胡蜂科(Masaridae)

蚁蜂科(Mutillidae)

蛛蜂科(Pompilidae)

刺角蜂科(Rhopalosomatidae)

寡毛土蜂科(Sapygidae)

土蜂科(Scoliidae)

拟柄土蜂科(Sierolomorphidae)

小土蜂科(Tiphiidae)

胡蜂科(Vespidae)

马蜂亚科(Polistinae)

胡蜂亚科(Vespinae)

6.笨蜂科

笨蜂科(学名:Bradynobaenidae)是一种蜂类,其种类数量比较少,只有大约20种,并且它们分布在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这些蜂类通常是寄生性或食腐肉的,它们的嘴较长,可以刺穿猎物或腐肉以吸食其体液。由于笨蜂科的种类数量较少,因此研究这些蜂类的科学家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7.植食胡蜂

植食胡蜂科(学名:Masaridae)是一类小型的胡蜂科昆虫,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地区。与其他胡蜂科昆虫不同,植食胡蜂科昆虫大都以花粉和植物汁液为食,因此得名。它们是社会性昆虫,生活在具有明确等级和职责分配的群体中,聚居在巨大的蜂巢中。这些蜂巢通常建造在树木、岩石和建筑物的悬挂处。植食胡蜂科的外形比较优美,身体色彩鲜艳,展翅时更显得美丽。尽管植食胡蜂科昆虫的蜇痛不如其他胡蜂科昆虫那样剧烈,但仍然需要小心对待。

现在,它下面只有一个属:植食胡蜂属(Masaris),该属包括12个物种,这些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在过去,该科曾归属于单翅目(Strepsiptera)或胡蜂总科(Vespoidea)等不同的分类单元中,但现在已被纳入膜翅总目的胡蜂总科(Vespoidea)中,它是该总科内的一个单独的支系。

8.蚁蜂科

蚁蜂科(学名:Mutillidae)是膜翅目下的一个科。蚁蜂全体密布毛,像蚁而无翅乃得名。蚁蜂跟蚂蚁很像,其英文velvet ant直译过来便是“天鹅绒蚂蚁”。


(1)形态特征

蚁蜂体壁坚实,多被毛,具光泽,头略圆,复眼圆形,或内缘凹入,有单眼,上颚强壮。雌性蚁蜂的外形就像覆盖着密集绒毛的大型蚂蚁,绒毛的颜色各异,有黄、橙、红、白、黑等多种颜色。在大多数蚁蜂物种中,雄性往往其貌不扬。它们与长有鲜艳绒毛的雌性差别很大。

小至大型,体长 3~30毫米。一般被绒毛,毛色鲜艳,具红、白、黑、金黄等色斑纹。雄蜂通常有翅(偶有无翅),雌蜂无翅,外形似蚁,故名“蚁蜂”。

蚁蜂体壁坚实,多被毛,具光泽,头略圆,复眼圆形,或内缘凹入,有单眼,上颚强壮。胸部各节紧相愈合,翅具翅痣,后翅无臀叶。腹部有或无柄,第1~2或2~3腹节之间深缢;雄蜂腹端有1或多个刺。多数外寄生于蜜蜂、胡蜂、泥蜂的幼虫和蛹,少数种寄生于蚂蚁、鞘翅目和双翅目昆虫。

(2)生活习性

蚁蜂在面对掠食者的时候,雄性蚁蜂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长有翅膀,只需要飞走躲避即可。相比之下,雌性蚁蜂不仅只能在地面活动,而且外形十分显眼。鲜艳的绒毛似乎很容易招来危险,但这实际就像大黄蜂的黄黑条纹一样,能起到警告掠食者的作用。而且,雌性蚁蜂还将“警戒色”这种防御策略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不同的蚁蜂物种已经演化出了相互模仿的能力。通过在外观上模拟邻近的其他蚁蜂,这些独居的动物找到了一种提高数量优势的方法。不明就里的掠食者可能会尝试捕食蚁蜂,但很快它就会尝到苦头,并且记住蚁蜂的颜色,保证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通过相同的外观信号,不同的蚁蜂物种获得了同样的保护。

当蚁蜂察觉到威胁来临的时候,它会开始发出短促的尖鸣声。这种声音来自蚁蜂腹部不同部位的移动和摩擦,可以在距离掠食者还比较远的时候,就告诫对方不要靠近。不过,有时候蚁蜂会在无意中被掠食者吃到嘴里之后才开始发出这种声音。

(3)繁殖方式

卵产在宿主的巢房内,每房一卵。寒冷地区,幼虫寄生在未成熟宿主体外,以蛹越冬。

(4)分布范围

分布全世界,热带与亚热带分布较多,在西半球干热地区最多,中国南方常见。

(5)绒蚁蜂

绒蚁蜂(学名:Mutillapungens)是膜翅目蚁蜂科动物,体长雄虫约17mm,雌虫约12mm。雄虫胸部黑色、腹部红棕色,具黑褐色翅膀;雌虫则没有翅膀,胸部红棕色,腹部黑色。

成虫出现于春、夏二季,生活在低海拔山区。雄虫较少见;但很容易在野外草丛中或地面上发现雌虫快速爬行,受到捕捉攻击时会螫人。

9.刺角蜂科

刺角蜂科(学名:Rhopalosomatidae)是膜翅目胡蜂总科下的一个科,现存仅有四属六十八种,此外还有三个化石属。

刺角蜂科的成年体和蚂蚁很像,容易被混淆。身体泛黄有红色或褐色标记,但也有全身都是褐色的种。有翅膀的种在夜间飞行,其他则在白天活动。它们是独居生物,幼虫寄生在直翅目生物身上。成年体有两个或以上的触觉节有棘突。后足胫节端鬃有弯曲的刺。

其下的属中,Rhopalosoma分布于南北美洲,共17个种,其中大部分又生活在中南美洲。Olixon下有26个种,分布于南北美洲及非洲、澳大利亚。Paniscomima下有11个种,生活在东南亚、马达加斯加、非洲大陆。Liosphex下游14个种,大多数发现于美国南部到中南美洲的地区内,此外L. trichopleurum生活在菲律宾和印尼。

10.寡毛土蜂科

寡毛土蜂科(学名:Sapygidae)是膜翅目胡蜂总科下的一个科,包括了不到10个属,其下约有80个种,在上始新世的波罗的海琥珀中有发现其化石。雌蜂将卵产在独居的蜜蜂的巢中,幼虫以寄主的幼虫为食。一些成虫是重要的传粉者,因而虽无经济价值,但有保护的必要。

寡毛土蜂科分布广,体长10毫米左右,体色黑或暗,具白色和黄色的斑带。复眼内缘深凹。雌雄蜂的翅脉均发达,后翅有突出的臀叶。腹部无柄,雌蜂具螫针,雄蜂第1~2腹节间深缢,腹端无刺。据称寄生或寄食在蜜蜂总科和泥蜂总科等的巢中。

该科昆虫通常是一些中等大小的寄生性蜂类,寄生于其他蜂类或者黄蜂的蛹或幼虫身上。在寄主布置好的巢穴内,寡毛土蜂科昆虫会挖掘一个洞穴并将卵产在寄主的身上,待卵孵化成幼虫后,则开始食用寄主的身体,直到成虫。虽然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一定的生态作用,但在农业生产中常常被视为一种害虫。

11.小土蜂科

小土蜂科(学名:Tiphiidae),体长9mm,头部黑色,椭圆,横幅较宽,触角黑色,粗短,胸、腹黑色具灰白色短毛,腹部节间具细小的橙色环纹,各脚黑色,翅膀透明,翅痣黑色。本种分布於低海拔山区,发现雌虫於叶面吸食水液,突然飞来一只较小的雄蜂欲做交尾但迅即飞离,停留时间不到一分钟,过不久又冲过来交尾又离开,较小的可能是雄蜂?交尾的时间不到3秒钟。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