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发车!”近日,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调度小组工作人员麻磊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与此同时,在三亚市红树林酒店,运动会保障车辆驾驶员作出回应,随后驶出车辆集合点,前往三亚市体育中心。
随着盛会临近,这样的演练愈发频繁。
赛场上,运动员们为荣誉而奔跑;赛场外,交通服务人员为保障大家出行争分夺秒……一场高规格的全国性体育盛会,交通服务保障是重要的一环。进入运动会筹备的冲刺阶段,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提前谋划、精心部署,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为八方来客提供安全、顺畅的交通运输保障。
整合资源
增强协同保障能力
11月22日至30日,运动会将在三亚举办,涉及多个竞赛表演场馆和接待酒店。“运动会举办期间,每天早上都会有300多辆保障车辆发车,它们前往不同方向、不同场馆,发车时间交错,这对运动会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是一次大考。”运动会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1000多辆赛时保障车,数以万计的服务对象,千丝万缕的交通足迹,如何能保障运动会交通运输实现高效、有序运行?
各部门通力合作是基础。据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执行副指挥长解宝新介绍,各个部门整合资源,统筹运力,顺利完成了车辆、驾驶员、调度员的筹集,并陆续开展全面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运动会交通运输任务和交通线路规划、职业道德、驾驶礼仪、交通安全知识、驾驶实操、紧急事件处置等多个方面。
除此之外,运动会还将全面调动社会资源,筹划调集200多辆出租车、网约车作为运动会备用运力,在保障酒店周边为参会人员提供应急交通保障。
10月25日,运动会举办第一次合成演练,其中一项演练科目便是红树林酒店群首赛日大规模指挥调度演练,旨在全流程检验交通指挥调度体系运转情况,对车辆运行计划编排、行车动线规划等进行测试,考察交通运输保障的实际执行效果。
“通过开展综合演练,我们与竞赛指挥中心、安全保卫指挥中心、志愿服务指挥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充分检验工作流程及工作环节衔接情况,全面查漏补缺,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加强配合协作。”解宝新说。
落实责任
确保酒店与场馆交通实现无缝衔接
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实行“点位长负责制”,1000多辆保障车辆将在交通运输指挥调度信息系统的科学调度下,为参会人员提供优质的交通运输服务。
围绕交通运输保障工作,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按照“省市一体、分工协作、协调联动、高效运转”原则,建立了“4个专班8个组”的组织架构,下设车辆调度中心负责赛时车辆调度工作。车辆调度采取分布式调度,在接待酒店、竞赛项目调度点位等地都安排点位长。每个点位配备不少于4名现场管理人员,负责各点位车辆和驾驶员的日常管理,确保酒店与场馆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车辆调度负责人庄海燕表示,点位长负责酒店区域代表团的交通组织调度工作,主动对接竞委会、代表团、场馆、酒店专班用车需求,对大型活动和赛事期间临时用车任务及紧急突发用车任务全权调配,并及时将点位用车、发车、应急处置情况上报调度中心。
以场馆和接待酒店点位为重点保障区域,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按照“1+N”的方案编制思路,制定了1个交通运输总体工作方案及11个专项方案,并编制相应交通运行图,合理配置运力;同步完成交通应急预案编制,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智慧调度
搭建交通运输指挥信息系统
当火热的运动会与三亚的旅游旺季相遇,面对瞬时集中人流和复杂多变的道路情况,如何协调保障运动会所有运动员、技术官员等群体的赛事通勤、抵离通行?答案在运动会交通运输指挥中心。
走进运动会交通运输中心,一张巨大的屏幕映入眼帘。在这里,运动会交通指挥调度的“大脑”——交通运输指挥调度信息系统实时运行,呈现各类交通服务形式的运行信息、重点交通枢纽的抵离信息,以及城市交通等情况。
“运输保障计划”“竞赛保障计划”“抵离保障计划”“实时监测”……大屏幕上,分门别类地显示着人员数量、车辆信息等。屏幕中央,运输路线纵横交错,上面标注了地点信息、车辆的车牌号等,车牌号随着现场车辆的行驶缓缓移动。
“那辆车为什么停留这么长时间?马上打开监控查看。”在10月25日运动会举办的第一次合成演练中,麻磊注意到屏幕中显示的车辆预警信息,发出指令。屏幕上即刻显示出车辆上的实时监控,能够看到车内、车外全部景象。
据介绍,围绕“自动排班、调度指挥、任务下发、数据统计、轨迹可溯”五大功能,运动会搭建交通运输调度信息系统,完成“大屏端(管理端)、中屏端(运营端)、小屏端(用户端)”三个层面的系统建设,实现赛事保障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数据集成与共享,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服务提高整体管理效能。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余佳琪黄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