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升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走出国门,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对标日系车企的全球化进程,出口业务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带来10年维度的增长机遇。
当整个汽车产业都着眼海外,车企也开始思考出海新路径、探索更广阔的市场区域——如何才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
2001年中国加入WTO,我国汽车出海高速发展的序幕随即拉开。此后十年间,奇瑞、吉利、长城、上汽、东风等车企纷纷入局、迅速起量。到2012年,中国企业汽车年度出口量突破100万辆大关。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首次超过日本,以491万辆的规模,跃居全球第一。
但在此之前,中国汽车出海已陷入多年的“停滞期”。
一直到2020年,我国汽车年度出口量持续始终徘徊在100万辆左右。
燃油车时代,跨国企业以其深厚技术积淀、全球品牌号召力,是中国车企棘手的竞争对手。以日系车企为例,
在国内市场,合资品牌的强势也持续多年。
2014年之前,合资品牌的市场占比在70%以上,到2023年这一数据仍超过50%。
出口市场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出口汽车均价低,中国汽车出口产品一度被贴上“廉价”标签。
国金证券相关研报显示,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出口以紧凑型车为主,而为形成对日韩系竞对车型的竞争优势,这些出海产品的售价下不得不采取折价策略。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19年及此前,中国出口汽车的均价,长期徘徊在1万-1.5万美元之间。
后发制人并非易事,好在,转机已经出现。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率先崛起,中国汽车出海,开始具备技术先发优势。
曾经遥不可及的欧洲市场,以蔚来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已经布局多年,实现了中国汽车出口中高端市场的突破。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突破200万辆,同比增长翻倍,并在此后两年以每年超100万辆的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的增量,也主要来自于纯电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燃油汽车的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已提升至2万美元左右。中国汽车出海,开始走向高质量化。
中国迅速崛起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力量,可以说生逢其时,也可以说颇有波折。
随着2016年特朗普上任,美国对华开始走向强硬路线,贸易战开启。地缘政治风险开始影响了中国企业出海,华为等企业首当其中,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扣留成为西方和中国对抗的一个重要缩影。
中国车企也不能幸免。
欧洲多国拥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汽车发展历史,世界许多著名汽车品牌也来源于此。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来新兴发展但势头强劲,对于欧洲部分汽车品牌及供应链的冲击不可小觑。
欧洲,也随着美国的裹挟,开始在贸易政策上对中国进行了诸多小动作。
为了抑制中国新能源汽车气势如虹的出口势头,以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代表的各国纷纷颁布汽车供应链及其重点原材料相关法律或政策文件,以所谓的气候危机背景下的绿色供应链、碳排放以及冲突地区矿产开采与加工、国家经济安全与发展利益为着眼点,实施长臂管辖或者针对性立法。
此外,由于被欧美国家、地区对传统监管含义下被不断扩大解释,使得美欧可以以广泛的理由就汽车供应链为切入点对中国车企进行穿透性合规监管。
2024年7月,在欧盟启动反补贴调查的9个月后,欧委会宣布自7月5日起正式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至少在未来五年内,国产电动车想要出口到欧盟将受到很大阻碍,且在目前的销量上已经有所体现。
早在7月份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开始,中国电动汽车8月份在欧洲的销量就同比暴跌48%,到了9月份,欧盟区内汽车销量排行榜TOP10中,已经没有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一席之地。
毫无疑问,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中国电动车入欧的步伐,但并不能阻碍国产车在新能源市场的统治地位,也无法阻挡中国电动车走向世界的决心。
危机之下,中国新能源企业迅速作出选择,向中东和北非进军。
中东北非地区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部分国家享有免关税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的待遇,正在成为中国车企辐射欧洲市场的重要“跳板”。
与此同时,中亚北非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基础设施、极具成本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政府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政策,迅速成为欧洲企业寻求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选择。
北非地区,特别是埃及、摩洛哥与突尼斯等国,地处地中海沿岸,紧邻欧洲市场。
以摩洛哥为例,该国扼守直布罗陀海峡,距离西班牙最短距离仅有14公里。这一地理优势缩短了其与欧洲之间的运输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这种紧密的地理联系,也使得这些国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响应欧洲市场的需求变化,确保供应链的高效与灵活。
中国的汽车企业敏锐感觉到了中东北非地区对于欧洲市场的撬动作用。
通过落地中东北非或在中东北非地区寻求强力合作伙伴,中国车企可以将该地区打造成重要的研发、生产与出口基地,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进入欧洲市场,这或将成为接下来中国车企出海的新策略与新路径。
已有车企打出了这张牌。
10月4日,蔚来和该公司战略投资者CYV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建立先进技术研发中心,专注智能驾驶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
蔚来与CYVN还将联合研发一款针对当地市场的全新车型,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不断增长的智能电动汽车需求。
同时,蔚来宣布将正式在中东和北非地区开展业务。
该业务运营工作将通过蔚来与CYVN联合成立的合资企业——蔚来中东北非公司开展。阿联酋将成为蔚来中东北非公司的首发市场。围绕产品、服务和社区,蔚来将于今年四季度全体系在阿联酋开展业务。
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加持,中东、北非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又一热门地。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中东地区的乘用车出口量达到42万辆,是同期中国汽车出口最大的目的地。
中东地区以盛产石油著称,居民收入较高,汽车需求量大。
在全球能源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国家正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战略,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事实上,为吸引优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进驻,中东地区国家的相关基金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加大投入。
2023年,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先后两次与蔚来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后者共获得CYVN33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财务投资之外,中东资本更看重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加深产业链合作。
这也与蔚来在海外销售区域全体系落地的策略不谋而合。
与此同时,CYVN在当地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有力支持蔚来在中东北非地区的业务发展。
蔚来的中东布局,无疑是其出海棋局中的“一记妙手”,除了获取增量市场外,更是在为继续拓展欧洲乃至全球版图作出新的准备。
布局中东、辐射欧洲、经略全球,蔚来悄然勾画出了中国车企出海的新样本。
蔚来加速推进全球化进程背后,是今年以来利好消息频传。
在坚持价格体系稳定的前提下,蔚来通过一系列更为灵活的销售政策,在过去5个月,月交付量持续突破2万台。
这帮助蔚来交出史上最佳的二季度财报:交付新车5.7万台,总营收174.5亿元,同比增长近乎翻倍;整车毛利率提高至12.2%,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净亏损收窄至45.3亿元,公司现金储备达到416亿元。
9月,蔚来第二品牌乐道的首款车型L60正式上市,订单量远超预期。
乐道全新品牌的推出,又将为蔚来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更多可能性: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定位,更契合亚洲地区、拉美及大洋洲等地区的市场需求。
10月初,蔚来全球累计交付量突破60万台,在30万以上纯电动市场月占有率一度过半,证明了自己有做中高端产品的能力。
李斌说,蔚来的增长策略明确且清晰。
一是价格带拓宽,覆盖14万-80万元区间市场。
二是品类丰富,打造多品牌、多形态的产品组合。
三是销售区域增加,布局国内低线城市和海外市场。
蔚来形成规模效益已初见成效,而销量带来的持续现金流,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充足弹药,助推企业势能全面向好、加速出海。
“多品牌+多区域”这对战略飞轮,正在让这家企业加速进入全球新能源“决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