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胡蜂科—胡蜂亚科(下):长黄胡蜂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11-03 09:02 上海

60554 0 0

胡蜂科—胡蜂亚科(下):长黄胡蜂

 

3.长黄胡蜂属

长黄胡蜂属(学名:Dolichovespula)是胡蜂科下的一个属。


(1)日本长黄胡蜂

日本长黄胡蜂(学名:Dolichovespulasaxonica nipponica),胡蜂科长黄胡蜂属的一种昆虫。是危害菜叶的菜田鳞翅目幼虫的天敌,寄宿其中。

①形态特征

a.雌蜂

头部:宽略窄于胸部。两复眼问有一蝶形黄斑,两复眼内缘下侧,邻接复眼处为黄色窄带,其余额部呈黑色,刻点浅,覆黑色毛。触角支角突黑色,柄节腹面黄色,背面黑色,梗节、鞭节背面黑色,腹面锈色。颅顶部黑色,单眼褐色,刻点浅,覆黑色毛。颊部黑色,前缘上部、下部各有一点状黄斑,刻点浅,覆黑色毛。复眼下部与上颚基部相距远,其间黑色。唇基黄色,中间有1长形黑斑,黑斑两侧有突起,覆黑色毛。上颚黄色。

胸部:前胸背板黑色,邻接中胸背板两侧处各有一黄色窄带,刻点细密,覆黑色毛。中胸背板黑色;较平直,刻点浅细,覆黑色毛。小盾片黑色,前缘两侧有黄色横斑,刻点浅,覆黑色毛。后小盾片黑色,向下垂直,前缘两侧有点状黄斑,刻点浅、覆黑色毛。并胸腹节全呈黑色,刻点浅,覆黑色毛。翅基片棕色、光滑。翅棕色。中胸侧板黑色,仅上部于近翅基片下部有一点状黄斑,刻点浅,覆棕色毛。后胸侧板全呈黑色,覆棕色毛。各足基节、转节全呈黑色,股节除端部内外侧大部棕色外,余均黑色,胫节棕黄色,但外侧有一黑色纵斑,跗节均呈棕色。

腹部:除第一节腹板全呈黑色外,其余各节背、腹板全呈黑色,但端部边缘有黄色窄带,刻点细浅,背面毛黑色,覆面棕色毛。

职蜂:体长约11毫米。后蜂体长约14毫米。

b.雄蜂

近似雌蜂。唇基中部黑色纵斑窄。后小盾片全呈黑色,腹部7节。体长约13毫米。

本种近似石长黄胡蜂,但本种黄色斑极浅近于象牙白色。

②地理分布

河北。

(2)石长黄胡蜂

石长黄胡蜂(学名:Dolichovespulasaxonica saxonica),胡蜂科长黄胡蜂属的一种昆虫。

①形态特征

头部,宽略窄于胸部。两触角窝之间略隆起,其上有1蝶形黄斑,两复眼内缘下部黄色,其余额部及颅顶部均黑色,棕色单眼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复眼顶部之间,颊部复眼后缘上部及下部各有1黄斑,余均黑色,以上各部均无明显刻点,但密覆黑色较长的毛。

a.雌蜂

触角支角突黑色,柄节前缘黄色,余均黑色,梗节及鞭节背部黑色,腹面锈色。上唇端部中央略凹陷,两侧略突出成齿状,中间黑色,两侧黄色。上颚基部远离复眼下端,黄色,周缘黑色。

胸部:前胸背板前缘窄,两肩角圆形,后缘黑色,余均黑色。中胸背板黑色,中央有纵隆线。小盾片矩形,中央有1浅纵沟,黑色,仅前缘两侧各有1黄色横斑。后小盾片为向下垂直端部突起的五边形,全呈黑色,前缘两侧各有1黄色小斑。并胸腹节全呈黑色,向下垂直,中央有一浅沟。中胸侧板黑色,上部边缘有1黄色斑。后胸侧板黑色。以上各骨板刻点均极浅细,密覆黑色或棕色较长的毛。翅基片中央棕色,前、后黄色。翅呈浅褐色,前翅前缘色略深。各足之基节、转节和股节基半部黑色,殷节端半部及其余各节均呈棕黄色。爪棕色,光滑,爪垫明显。

腹部:除第一节腹板全呈黑色外,其余各节背、腹板之基部大部为黑色,仅沿端部边缘有1黄色带状边。各节均较光滑并覆较长的黑色毛。

b.雄蜂

腹部7节。

②地理分布

河北。

4.铃腹胡蜂属

铃腹胡蜂属(学名:Ropalidia)是胡蜂科下的一个属。

(1)台湾铃腹胡蜂

台湾铃腹胡蜂(学名:Ropalidiataiwana),铃腹胡蜂属生物。


①形态

两触角窝之间下部黑色,上部深棕色,两复眼内缘下部黄色,上部黑色,额上半部及颅顶为黑色。前胸背板前缘有1极窄的黄色边,余均棕色。体长12毫米,雄蜂体长10毫米。

②生态

社会性昆虫,有后蜂、雄蜂、职蜂之别。喜欢甜性物质,主要采食瓜果、花蜜和含糖的汁液,捕食鳞翅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蜻蜓目等昆虫。入冬季停止繁殖和采食活动,雌蜂在秋季交尾受精后便进入越冬期,一般在墙缝、树洞、灌木丛中、土壤内抱团越冬,第二年春季再开始活动。

③毒性

动物毒素,蜂毒类。疼痛炎症反应;溶血作用(肥大细胞脱粒作用;心血管系统作用;神经系统作用);细胞溶解作用;过敏反应和免疫。

④地理分布

云南、浙江、台湾。

(2)红腰铃腹胡蜂

红腰铃腹胡蜂(学名:Ropalidia speciosa,铃腹胡蜂属生物。

①寄生范围

多种昆虫。在果实成熟时,会啃食果实,造成减产。

②地理分布

印度、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云南;陇南(康县)。

5.黄胡蜂属

黄胡蜂属(学名:Vespula)是胡蜂科下的一个属。

(1)德国黄胡蜂

德国黄胡蜂(学名:Vespulagermanica)是在大部分北半球地区都能见到的黄蜂,原住于欧洲、北非及亚洲的温带。它们被引入其他地方,如北美洲、澳洲及新西兰。德国黄胡蜂属于胡蜂科,并有时被误指是胡蜂属的一种。


①特征

德国黄胡蜂约有13毫米长,呈典型的黄黑色。它们的外形很像普通黄胡蜂,但从头部观看,可见它们的脸上有三个细小的黑点。德国黄胡蜂在腹部亦有黑点,但普通黄胡蜂有类似的斑纹并与黑环连接,形成另一种图样。

②蜂巢

德国黄胡蜂的蜂巢是以咀嚼后的植物纤维,加上唾液组成。蜂巢一般会筑在接近地面,而非灌木及树上。它的巢房是开放式的,并有巢柄连接蜂巢及底部。德国黄胡蜂会在巢柄周围分泌一种可以抗拒蚂蚁的化学物质,以避免它们的侵袭。

德国黄胡蜂的蜂后会独自开始建立蜂巢,在第一次产卵前会完成20-30个巢房。蜂后会视乎气候的情况,一般在春天,留在一根叶柄上,并开始建立一个蜂房。接着在此蜂房上另外再建立6个蜂房,形成典型的六角形。

当幼虫长成工蜂后,它们会肩负寻找食物、照顾幼虫/卵及蜂巢修理的工作。完成的蜂巢可能阔20-30厘米,当中有达3000只德国黄胡蜂。

每一个德国黄胡蜂的蜂群中有一只蜂后及多只工蜂。蜂群一般只会存在一年,除了蜂后外,其他的工蜂都会在冬天前死亡。但是在较温和的地方,如新西兰,到了冬天仍会有约10%的德国黄胡蜂生存。新的蜂后及雄蜂会在夏天末出生,交配过后,蜂后会在石隙或其他有盖地方过冬。

德国黄胡蜂会捕捉其他昆虫及毛虫来喂养其幼虫,所以它们一般而言是益虫。成虫吃花蜜及甜的果实,且会吃人类的食物及渣滓,尤其是肉类。

蜂鹰会侵袭及挖开蜂巢,吃当中的幼虫。蜂蚜蝇属的Volucella pellucens及其亲属会产卵在蜂巢内,让其幼虫出生时吃德国黄胡蜂的幼虫。

③害虫

德国黄胡蜂与普通黄胡蜂及马蜂属的两个物种在新西兰都被认为是害虫。德国黄胡蜂可能是于19世纪末引进新西兰,于约1940年前大量减少。它们在榉木林中很普遍,因为它们吃树皮上昆虫所分泌的蜜露。这使森林的蜜露大量减少,令原住的鸟类失去食粮,影响当中的生态。

德国黄胡蜂的蜂巢在室内亦十分之大,甚至整个阁楼都是其蜂巢。这可能与新西兰较温暖的冬季有关,与一般欧洲的环境有很大的分别。被蛰后皮肤会起红包但没有毒。

(2)普通黄胡蜂

普通黄胡蜂(学名:Vespulavulgaris),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现已经引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前经常提及在北美也有发现,但是2010年研究认为是一种别的物种Vespula alascensis。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其种加词“vulgaris”意为“普通的”。

普通黄胡蜂是一种真社会性胡蜂,它们把灰色的巢构建在能支持的结构上面或里面。在地下,它们通常使用一个废弃的哺乳动物的洞穴作为一个基础,然后由工蜂将其扩大。女王也会选择一棵中空的树、墙壁缝隙或岩石缝隙为巢址。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