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张瑞敏的热度,海尔智家的难度丨正经深度

这个是认证

正经社

2024-11-03 16:14 上海

93256 0 0

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000字)

【正经社“家电突围赛”观察之二】

10月29日,海尔集团旗下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日日顺”)宣布终止已过会的上市流程。与此同时,海尔集团子公司海尔智家计划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将日日顺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紧接着的10月30日,海尔智家A股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财报,初步数据显示业绩似乎有所上扬。

市场观察人士分析指出,由于日日顺近半数收入依赖于关联交易,终止上市或许意味着母公司对其作为独立实体的未来发展信心不足,同时也可能是为了避免其可能遭遇的市场负面反馈对海尔智家造成不良影响。

这一解读也间接反映了市场对海尔智家业绩增长潜力的某种担忧。

正经社分析师深入解析三季报后发现,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尽管颇为努力,但海尔智家近年来表现出的疲态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其市场表现,正逐渐给人一种“赚钱愈发艰难”的感觉。

此外,随着创始人张瑞敏的退休,海尔系的传承之路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1

“砸劣”手法难承继


事实上,即便张瑞敏已从海尔系的台前淡出,他作为创始人的影响依旧显著,波及整个海尔系,包括海尔智家。

2021年,张瑞敏卸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结束了长达37年的直接领导生涯。然而,他仍然持有公司股份,并保留了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的身份,继续参与集团的例会。

这一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关于公司治理架构及股权分配的讨论。

回顾张瑞敏的海尔岁月,不难发现,争议始终伴随着他的执掌生涯。

初掌海尔之时,他就颁布了13条企业管理规定,其中的“不准在车间里大小便”这条,至今仍被引为茶间笑谈。

管理哲学大师”的身份标签,则是评价他海尔领导生涯时无法回避的部分。根据坊间的一个说法,这一标签最初可能源自外媒的报道。在那个年代,以“成功学大师”领衔的各路大师备受大众的崇拜,张瑞敏的这一标签也深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

当时,各种“类心灵鸡汤”甚嚣尘上,也有好事者为张瑞敏整理了各种语录、管理哲学金句等,这些在网络上至今仍可见到。

张瑞敏还曾经有一篇颇具影响的演讲稿。他在其中指出“人不成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立即要回报”,并就此展开批评了“穷人总想一夜暴富”的心态。

细细品味,这一观点似乎与后来的马云“996是福报”、董明珠“年轻人找工作不要把钱放在第一位”的言论颇有一脉相承之感。不过张瑞敏的言论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争议,这无疑是受到了不同时代背景和公众认知差异的影响。

不过,真正让张瑞敏及海尔打响第一炮的,还是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彼时,有用户反映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张瑞敏亲自到库房检查,发现有76台冰箱存在问题。

尽管工厂内部研究决定将这这些冰箱作为福利打折出售给员工,但张瑞敏坚决反对,并毫不犹豫地亲自挥锤砸烂了问题冰箱。

正经社分析师还注意到,张瑞敏这一“砸”举,至今仍时常见诸于各路媒体的报道之中,甚至已经成为了经典商业案例。这与后来罗永浩类似的砸冰箱行为,异曲同工,都收获巨大的舆论声望。

这一行为虽可能有作秀的成分,但也彰显了张瑞敏那与生俱来的敏锐营销嗅觉。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广告和营销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

后来的2001年,时任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的柴永森试图复刻这一经典,他在媒体面前故意狠摔海尔手机,意在展示产品品质。然而这次仿效却效力有限,并未产生预期的广泛影响,海尔手机在市场上的表现也平平无奇,2018年后就基本淡出了历史舞台。


2

多项指标显困局

(更多精彩,详见:张瑞敏的热度,海尔智家的难度丨正经深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 财经
# 海尔
# 海尔智家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