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编者按
“整个现代社会以各种社会手段,以‘进步’的普遍观念,深刻地以‘停在表面’的方式重新塑造者人的生活世界,甚至在重新奠定现代生活的默认值,这才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本质。”——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
近年来,随着线上教育的兴起、“双减”政策的落地、AI技术的革新,搭载了AI大模型技术的智能学习机技术日益成熟,我国的智能学习机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根据艾媒咨询的测算,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智能学习机满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校外补习的需求,并使名师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然而,许多家长对「学习机是否真的有用」仍然心存疑虑。尽管技术不断革新,但从学习机的实际应用来看,它似乎更像是「应试辅助工具」而非真正的「学习
如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智能设备早已不陌生。尤其在AI技术的浪潮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在拥抱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依然是一个常青话题。
01
千亿规模市场,不同背景品牌同台竞技
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以「小霸王其乐无穷」为代表的电子学习产品不仅是学习工具,更是童年回忆,不少人都有上课时悄悄用文曲星电子词典玩俄罗斯方块、用步步高复读机听流行音乐的经历;在00后的记忆里,电子学习产品的代表则可能是「哪里不会点哪里」的步步高点读机。
如今,当子女们开始进入学校,想要为子女挑选一台合适的学习机的80后、90后家长们,面对五花八门的品牌、型号和功能,以及学练机、错题机、思维机等不同的名字,不禁感到头晕目眩。
早期的电子学习设备主要是针对单一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外语,内置了外语词典和固定的课程;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今的学习机逐渐由单一功能演变为多领域的智能学习机。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智能学习机市场趋势研究报告》中提到,如今的智能学习机主要有四大核心功能:课程视频、练习资源、作业辅导和购买后的增值服务(如学习计划制定等),几乎就是一个电子全科教师。根据品牌定位、功能、硬件配置等不同,价格从数百元到近万元不等。
根据艾媒咨询的研报,近年来,我国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22年迎来了增长率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大部分教辅机构面临业务改革,由线下教育变为线上教育,教育智能硬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校外教辅机构减少所释放的空白市场,满足了部分学生和家长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抚慰了家长们的焦虑。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的教育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广阔的市场必将带动学习机厂家进行不断地创新和迭代。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各品牌智能学习机之间竞争激烈,但品牌集中度低,还没有哪个品牌可以碾压式地超过其他品牌。在艾媒咨询的研报中,举例了24年3月各品牌学习机在线上不同渠道的销量份额,前七名分别是作业帮、小猿、学而思、小度、科大讯飞、希沃、步步高;在洛图科技发布的《2024Q3 中国学习平板线上市场TOP10品牌份额及变化》数据中,24年第三季度销量排名前七的品牌与艾媒咨询的数据基本一致。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仅针对线上渠道,在线下渠道尤其是下沉市场上,还有其他品牌的存在。
这个数据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点:同样是做智能学习机,排名前七的品牌来自不同的商业背景,有互联网大厂、有教培行业,也有科技硬件公司。不同商业背景的品牌对其产品的技术、功能宣传侧重点不同,互联网大厂的产品更加注重宣传其搭载的大模型,教培背景的产品则更强调其课程质量和名师资源,双方各有优势。此外,除了软硬件功能外,各品牌在营销上也使劲浑身解数,例如某品牌学习机斥巨资请了超一线喜剧演员沈腾作为代言人,并将广告铺到了一二线城市众多居民小区的电梯里,毕竟从实际数据来看,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是其主要消费者,而起到消费决策的主要是家里的女性。
智能学习机的火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培行业的竞争格局。例如,学而思在今年5月推出了内容和功能均升级的新款学习机后,拉动了整个二季度销量,学习机业务俨然已成为学而思母公司好未来集团新的增长点。
此外,一些城市还出现了“AI智习室”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介于在家学习和在外辅导之间的教培方式,商家购买数十台智能学习机放在自习室里,学生通过学习机进行学习,老师只负责维持自习室内的秩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机。当然,通过“智习室”对学习机功能进行宣传,再线下卖给家长,是他们更主要的盈利方式。
智能学习机行业的爆火,搭载了“双减”政策的利好,同时AI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为智能学习机的技术革新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驱动: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
02
学习机的「学习」不如说是「应试」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眼中,「成功标准」不可或缺的一条是「有好工作」,在这个标准下进行倒推,好工作要有好大学的文凭,要进入好大学要先考进好高中,要考进好高中,义务教育阶段就不能松懈,鸡娃宜早不宜迟,要想长大了成为成功人士,就要从娃娃抓起。在“双减”政策影响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教育远达不到部分家长想要的水平,校外教培大幅收缩,加上前两年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成为了不少家长的选择。
从功能上来看,学习机的课程资源、错题检查、学习方案制定等几乎相当于一个全科老师,既达成了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又减轻了家长辅导作业的工作量,避免了「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和家长被气到要吃速效救心丸的场面出现。
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设备相比,目前市面上的学习机基本上都设置了较厚的“防火墙”,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安全性更加注重,一般都需要通过密码才可以解锁应用下载、网页浏览等功能,对各APP的使用时长也可以严格控制。此外,对未成年人的护眼、保护坐姿等需求也有对应的解决方案。
与之前的小霸王学习机、步步高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相比,如今搭载了大模型的智能学习机在智能推送和个性化方面做出了较大的革新。可以针对用户的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难度的学习计划。在学校里,老师讲课大多根据学生的中位数水平来决定教学难度,可能会出现差生觉得听不懂、优生觉得不够劲的情况;大多数家长非教育科班出身,在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上很难行之有效。学习机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是现有校内课堂的补充。
从更高层面来讲,智能学习机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育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线上教育的兴起使这些资源有机会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贵州省小朋友也有机会能够享受到上海市小朋友的教育资源,这对于缩小地域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可用的方法。
智能学习机的优势明显,但不代表其百利而无一害。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学习机与其说是在帮助「学习」,不如说是在帮助「应试」。家长被气到要吃速效救心丸的情形出现。;同时,部分家长将孩子丢给学习机之后就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家庭教育的隐身会对孩子的个人成长造成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有资深教师表示:“(学习机)通过对学习的跟踪记录找到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最多算是人工智能刷题,更接近一个精准化的应试辅导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做的并非只是简单的讲授知识点、布置习题和解答习题,更多的是以言传身教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多人在回忆学生时代时,都会提到因为喜爱某位老师而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最终选择了相关专业或从事相关行业,这正是源于老师在传道受业解惑中展现出的个人魅力。从算法出发的AI老师也许更容易捕捉到学生易错的知识点,但对于如何引起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出求知的自驱力,就现在的技术来看,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少80后、90后开始拥有学生家长的身份后,开始感慨「跟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不一样了」。在越来越内卷的社会环境下,家长想要子女尽可能多学知识、政策要求“双减”、部分老师因繁重的工作而产生的「打工人心态」等多重矛盾下,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信任逐渐变得微妙且复杂。有的家长抱有一种误解,以为将孩子托付给智能学习机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父母始终是孩子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首席导师,无论是其他个人还是任何智能系统都无法取代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
结 语
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创新,其运用已经广泛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然而我们必须时刻铭记的是,技术和算法始终是为了「人」而服务的,而「人」之所以为人,核心在于人具有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技术的运用应当限制在「人性」的框架内。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孟庆延老师在其著作《谁的问题》中探讨了「算法系统」的问题,他援引了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观点——“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他指出:“整个现代社会以各种社会手段,以‘进步’的普遍观念,深刻地以‘停在表面’的方式重新塑造者人的生活世界,甚至在重新奠定现代生活的默认值,这才是生活世界殖民化的本质。”
书中还提到,社会学大师马克思·韦伯在探讨人类社会的行为时,曾专门强调社会学应当尤其注意人类行为本身的「意义」维度,在他看来,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场景乃至意义是需要被「理解」的。然而,算法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因为至少截至现在,对人类内心世界、价值观念与道德状况的赋值和数据化工作还存在非常多的难点和盲区。
用以上观念来审视当前智能学习机在学习领域的应用,不难发现,目前智能学习机的技术理念仍停留在「学习」的表面阶段,即「应试」,并缺乏对学生内心深处对学习热情和求知渴望的关注与引导。现有的技术革新依旧局限于对「行为」层面的优化,对「意义」的涉及仍是盲区。这或许会是未来智能学习机乃至AI的发展方向——从「行为」层面转向「意义」层面。但在技术发展之前,人类更值得深思的课题是:如何更加深刻地洞察和理解人性的本质和需求。
智能学习机市场规模的逐年增加,映射出社会和家庭对学习的高度重视,然而,对智能学习机的过度依赖又恰恰反应了对学习本质的误解。教育学家们提倡「终身学习」,其核心在于激发并保持学习的内驱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技术手段来提升学习效率。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反思教育的本质和如何回归学习的本真,让技术服务于人性的全面发展,而非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