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根据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作品改编的话剧《榆树下的欲望》,本轮演出从人艺小剧场“升舱”到曹禺剧场上演,不仅演出的舞台空间更大了,容纳的观众更多了,而且因为曹禺先生很喜欢尤金·奥尼尔,他的创作也受其深刻影响,因此在曹禺剧场演奥尼尔剧作,在戏剧精神上也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更大的剧场空间带来了舞台呈现和观演关系的改变。小剧场的演出,观众更加沉浸于演员近距离表演形成的强烈冲击力。而大剧场的演出,则需要通过更有戏剧张力的舞台美学和人物关系,传达给观众更丰富的心灵感受和思考空间。这一版《榆树下的欲望》在这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也存在让人感到不够满足之处。
这一版的舞美设计在延续原有“不见榆树,只见树影”的写意风格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空间,不仅让一座灰暗沉重、没有窗户、墙壁上布满根蔓、令人窒息的两层农庄矗立在舞台上,而且让粗粝的石块和荒草一直从舞台深处蔓延至距离观众席最近的乐池区域。在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农庄里,冷酷独裁的老父亲凯勃特让三个儿子用石块筑起石墙,把农场和他们围在里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干着艰苦的活儿。这样粗糙、枯燥、辛苦、重复的生活,对于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痛苦不堪、饱受折磨的。因此,当人物出现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原本应该立刻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爱恨情仇与这样残酷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但可惜的是,剧中除了李麟扮演的老父亲凯勃特以外,其他几个人物的形象和装扮都太光鲜亮丽了,欠缺农庄生活的质感,让观众无法一上来就感受到现实生活带给他们难以忍受的折磨,也就难以理解他们因此而产生出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欲望,以及以此酿成的悲剧故事。
尤其是年仅30多岁的爱碧之所以能够委身于年过七旬的老凯勃特,肯定是出于生活所迫,所以她最初来到农庄,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物质上的匮乏,让她产生了想要占有农庄的欲望。而正是这种欲望,和她与伊本之间互相吸引的原始情欲纠缠在一起,造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悲剧命运。但无论是开场时高谈阔论的兄弟二人,还是华丽服饰如优雅贵妇一般降临农庄的爱碧,带给观众的感觉,更是沉稳自在、字正腔圆的舞台剧演员,而非受了很多生活之苦的剧中人物。
扮演爱碧的于明加和扮演伊本的郑云龙,都是非常敬业的演员,但他们的个人气质和剧中人物并不接近。伊本和爱碧是两个出身底层、孤苦无依,但不甘于现实、充满野性和欲望的人物,又生活在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自然环境中,应该浑身都散发着原始而旺盛的荷尔蒙气息,行为举止也应该都处于一种难以压抑的狂野冲动、放浪不羁状态。尤其是爱碧这个极为动人心魄的角色,像覆盖着农庄的大榆树那样,想要控制和主宰凯勃特一家,并在欲望的驱使下,采取了各种大胆的行动,结果却导致她个人以及整个家庭的毁灭。这种强烈的破坏性、反叛性与悲剧性,如同曹禺笔下《雷雨》中的繁漪一样,痛苦最深,渴望又最强,所以爆发得最疾最猛。而她与伊本之间受各种欲望影响而不停变化的关系,也是该剧最大看点之一。但郑云龙本身的气质内敛文气,于明加也是端庄的“大青衣”范儿,如果没有找到足够的人物内心依据,就很难呈现出令观众足够信服的欲望与激情。剧中三次用“掐脖子”来表现人物激烈情绪的动作设计也显得有些重复。
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人艺愿意选择这样厚重深沉的剧作,演员们愿意在舞台上挑战这样极具难度的角色,努力扩宽自己的演艺路线,都是很值得鼓励的。但如果导演和服装造型设计能够从内到外给演员更多的支点和帮助,相信他们收获的不仅会是粉丝观众的支持,而会让更多观众通过他们对人物的塑造,真正感受到奥尼尔剧作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