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林雨秀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3600字)
【正经社“银行升级战”观察之13】
成都银行能否再一次打破“路径依赖”,逆天改命?
10月29日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财报,几乎是2017年以来最差的一份三季报:营收同比微增3.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1%。
事实上,作为一家根植成都的城商行,成都银行虽然不像一些头部城商行那样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近年来的成长性原本非常亮眼:
2017年-2023年,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了124%和198%,几乎碾压大部分优质城商行。
股价更是走出一种长牛股趋势,不仅出现过年线四连阳,而且在2020-2022年间还有过200%以上的涨幅。
这主要得益于2016年,成都银行敢于打破自己当时的“路径依赖”:
在危机中调整了贷款结构,逐步降低制造业的贷款占比,大力拥抱基建类信贷,乘上成都市城市化加速的东风,慢慢走出坏账泥潭,并且顺势起飞。
只是近两年来,成都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城市化率逼近70%之后,基建投资增速愈发放缓;同时省内几家本地国企银行还在加速壮大,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成都银行手里的基建贷款份额。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除了这些外部压力,成都银行也出现了一定的“内虚”苗头: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垫底”,为了补充资本绞尽脑汁。
俗话说,商业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路径依赖”。
对于那些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的企业,奖励往往也很丰厚,逆天改命的不在少数。
8年前,成都银行在“新行长”的带领下敢于打破“路径依赖”;8年后,又一名“新行长”上任,这一次,他又会怎样抉择呢?
这或许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场“生死之战”。
1
业绩增幅比肩头部城商行,不良率最低
近几年来,成都银行的成绩单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首先,在营收净利以及资产总额方面。
2024年三季度,在许多同行业绩陷入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成都银行实现营收172.4亿元,同比增长3.23%;归母净利润90.38亿元,同比增长10.81%;总资产达1.2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5%。
拉长时间来看,2017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96.54亿元、115.9亿元、127.3亿元、146亿元、178.9亿元、202.4亿元、2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0.09亿元、46.49亿元、55.51亿元、60.25亿元、78.31亿元、100.4亿元、116.7亿元。
也就是说,8年时间里,成都银行营收增长了124.7%,净利润增长了198.5%。
这样的增幅,连很多地理位置更优越、体量更大的头部城商行,可能都自叹不如。
正经社分析师梳理获悉,资产规模超3万亿的四家大城商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以及宁波银行,同期的营收增幅分别为32.6%、119%、52.57%、143%;同期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6.90%、142%、47.06%、173%。
而与成都银行资产规模相似的杭州银行,2017年-2023年的营收增幅和净利润增幅虽然稍胜一筹,但后者深耕的区域本就是经济更为发达的长三角,或多或少是有助力的。
其次是不良率和关注类方面。
2024年三季度,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66%,较2023年末下降0.02%,是三季度42家上市银行里不良率最低的。
值得注意的是,与同行的不良率走高现象不同,近几年成都银行的不良率不升反降。
2017年-2020年,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上,分别为1.69%、1.54%、1.43%、1.37%,但2021年之后就控制在1%以内,并且呈延续逐年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0.98%下降到2023年的0.68%,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应该会比2023年更低。
关注类也从2021年0.61%下降至2024年三季度的0.43%,大幅低于行业1.72%的平均值。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的成都银行也曾风头无两,在上市第二年之后就走出年线四连阳,2020-2022年间还有过超2倍的涨幅。
不过,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如果再细读财报就会发现,成都银行光鲜的数据背后,还隐藏了两颗大雷。
2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走低,垫底同行
(更多精彩,详见:成都银行闪现内虚苗头,不治恐益深?丨读财报)【《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