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如见丨一蓑烟雨·苏轼——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展厅开幕。展览以苏轼的诗词为脉络,通过“文化+科技”“艺术+技术”“传统+现代”的融合创新体验形式,带领观众领略苏轼的人生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智慧和当代价值。
科技助力与苏轼跨时空“对话”
互动性强,是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在科技手段加持下,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被全方位调动起来,在展览现场与苏轼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共分为“序:明月”“家风”“人生”“诗词”“美食”“夜游”“谁怕”“互动&文创”八大部分。在“美食”部分,展厅还原了一处热闹非凡的宋代酒肆,观众可以仿效宋代点餐方式,在此区域入口处领取餐牌,落座后放置于桌面,而后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让东坡鱼、东坡肉、生蚝、荔枝等一道道苏轼发明或记载的光影美食栩栩如生地来到面前的餐盘之中。
酒肆周围营造了一组宋代街景,以此为背景,打扮成宋代商贩模样的工作人员现场售卖配合美食的文创产品。观众在趣味的交互体验中可以感受到来自宋代的烟火气,更能体会苏轼诗歌中蕴含的饮食之趣。
“夜游”部分复原了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诗句场景,苏轼见月色甚好而兴起,夜访住在承天寺的好友张怀民,二人共游。观众可以叩响承天寺大门,尝试用苏轼的口气呼唤张怀民,不同的话语还会得到小窗内张怀民的不同应答。“谁怕”部分则通过多媒体艺术手段营造一片竹林和巨型蓑衣的视觉景象,观众犹如穿行雨林之中,倾听穿林打叶的雨声,还能闻到竹林的清新味道。
在展厅中,有多处AI互动显示屏,观众可以直接和屏幕上的苏轼对话、聊天。AI会自称老夫,以苏轼的口吻回答,并把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显示在屏幕上。比如,记者请AI苏轼谈谈诗词,他不仅兴致勃勃聊起平生佳作,还在屏幕上推荐了几本相关书籍。能被大文豪苏轼这样殷勤周到地全方位服务,这种体验令人惊喜。
记者了解到,这位AI苏轼是基于全新一代百度文心大模型技术开发的AI互动分身,通过知识增强、角色风格定制等技术手段,结合百余册专业史料书籍和多所高校的文史专家监修等方式进行深度训练,才能够充分还原千年前大文豪苏轼的所思所感、所想所愿。
打造书本以外的研学空间
这些新奇、好玩的沉浸式互动,是策展团队基于充分调研目标观众群的需求而设计的。展览总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介绍:“亲子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众群体,于是,文学团队将九年义务教育课本里出现的苏轼诗词全部覆盖。我们想象一个小学生或是初中生,来到这个展览空间可以体验到这些诗词的魅力和背后的情感故事,如此,这个展览也成为了书本以外的一个研学空间。”
同样是基于对观众需求的考虑,展览内容并不是以苏轼生平的线性叙事布置,而是以对苏轼的理解为线索梳理展开。在序言之后,展览的起点从“家风”开始,其实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苏轼这样的高才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这部分空间布置成苏轼小时候学习的书房“南轩”,结合多媒体动态演绎,展现格局远大的父亲苏洵、秉性坚毅的母亲程氏和患难与共的弟弟苏辙对苏轼成长的深远影响。书房对面的墙壁上,还梳理了一组苏轼读书大数据,他的阅读量、读书方法一目了然。
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品牌“如见”是北京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有限公司研发和培育的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此前推出的“如见丨天生我材·李白——中国传统文化数字艺术展”曾受到广泛欢迎,此次苏轼展是“如见”系列的第二篇章。北京歌华大型文化活动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颖表示:“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向,通过文化科技融合的场景化浸入方式,打造全方位沉浸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艺术体验空间。”她透露,未来这一品牌还会向中国传统文学、传统美学、传统音乐的方向发展,比如色彩、建筑、服饰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4月13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力维,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