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顾小白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4600字)
【正经社“家电突围赛”之六】
多年来,通过大举收购,美的集团自身规模得以迅速膨胀,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近日,其宣布将收购东芝电梯中国公司{东芝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及东芝电梯(沈阳)有限公司}的控股权。此举意味着其楼宇业务布局的再次强化,也彰显其并购扩张步伐的坚定不移。
然而,在细致研读美的集团近期的港股招股书及三季度财报等内容之后,正经社分析师发现,其大举收购带来显著优势的同时,也可能由于“摊子”铺得太快太大,导致整体资源配置面临严峻挑战,存在提前遭遇“大公司陷阱”的风险。
1
产品线或达三位数
无论是港股招股书还是2024年三季报,美的集团近几年的业绩增长显得层层递进,数据间的逻辑也是颇为顺畅。仅从表面数据来看,其财务报表的外观是很美的(de)。
今年9月,美的集团成功在港股上市,实现了A+H双平台上市。港股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61亿元、3457.09亿元、3737.1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18%、0.68%、8.10%。
期间,营业成本占营收的比率稳中有降,分别为77.6%、75.9%、73.7%;毛利率则是稳中有升,分别为22.4%、24.1%、26.3%。而得益于成本、毛利等的控制,净利润率表现出稳健提升,分别为8.5%、8.6%、9.0%。
显然,这一系列数据展示的,就是美的集团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进入2024年,美的集团的整体营收在一季度为1064.83亿元、二季度为2181.22亿元、三季度为3203.5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9%、10.28%、9.57%。
整体净利润方面,一季度为90.36亿元、二季度为211.41亿元、三季度为321.51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93%、14.10%、13.66%。
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基本都能维持双位数的增长率。
其间的数据表现及逻辑,也都展示了持续利好。
若仅从营收数据来看,美的、海尔、格力国内三大家电巨头中,美的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美的集团拥有更大的业务“摊子”,规模效应使得其规模实现了超越。
横向比较,尽管格力也拓展了不少业务,但是今年前三季度其空调业务营收占比为78.14%,相比之下,美的集团的这一比例为46.70%。这一数据差异直观地反映了两家公司在业务布局上的不同广度,且历史上的格力曾以独专空调为傲。
海尔的情况与格力类似,同样是在家电行业整体面临挑战时,才开始寻求更加多元化的业务和发展路径,不过海尔更多采取的还是高端化的发展策略。
事实上,美的集团历来给人以产品或业务更加繁多的印象。仅初创期,就先后经历了玻璃瓶、塑料瓶到五金制品、家电产品的转型。在家电领域,从白电到黑电,到厨房及生活小家电,到其它厨卫电器等,其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家电类别。
时至今日,美的集团的业务版图愈发庞大,不仅拥有ToC的业务矩阵,在ToB业务方面同样重兵布局,覆盖了智能家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及楼宇科技、医疗健康等众多业务领域。
且不提其根基主业智能家居产品,仅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领域,就拥有美芝、威灵、科陆电子、合康、高创、美仁、MOTINOVA、美垦、东芝、日业等十多个品牌,产品覆盖压缩机、电机、芯片、阀、减速机、汽车部件、运动控制及自动化、高低压变频器、储能和散热部件等。
其全部产品线数量,保守估计也是轻轻松松达到三位数的量级。
2
30年超30项大扩张
(更多精彩,详见:美的集团会否提前陷入“大公司陷阱”?丨正经深度)【《正经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