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总科—针蚁亚科〈猛蚁亚科〉(下):镰猛蚁
13.镰猛蚁属〈掠针蚁属〉
镰猛蚁属(学名:Harpegnathos)又名掠针蚁属,隶属于猛蚁亚科,该属的蚂蚁体型较大,工蚁单型。在中国南方,其属下最常见的物种为猎镰猛蚁(Harpegnathos venator),体长大约为18mm。镰猛蚁属的蚂蚁上颚镰刀状,复眼大,触角着生于两复眼之间,尾刺显著,善跳跃。该属为一小属,属下有13个现存种或亚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地区、南亚、东南亚地区。
(1)动物学史
本属蚂蚁首先由Jerdon在1851年描述,他描述的种是跳镰猛蚁(Harpegnathos Saltalor),他指出,这种蚂蚁有四分之三英寸长,在受到惊吓或打扰时会跳跃逃走。它们上颚强壮有力,并且有厉害的尾刺。它们在地下筑巢,特别是植物的根部,捕食小昆虫。
(2)体形特征
工蚁:头矩形,两侧缘近平直,后头缘微凹陷。上颚镰状,着生于头部两侧,较头长,上弯;咀嚼缘具一列细齿;腹缘近基端约1/4处有1三角形片状突。唇基三角形。额脊粗短,相距较窄;额叶遮盖触角插入部。触角12节,细长线状。复眼大而突出,下部延长至上颚基部。并腹胸细长,背腹扁平;前-中胸背板缝浅宽凹,中-并胸腹节缝在背板上不明显;并胸腹节基面宽平而长,斜面短而平截。结节圆柱形,长大于宽,前面凸,后面凹。后腹部长卵形,基二节间缢缩明显。螯针粗长。
雌蚁:与工蚁相似。但并腹胸较厚实;小盾片发达;具翅。
雄蚁:上颚小;触角柄节和鞭节第1节短;唇基呈不规则的四边形;臀板后具长而尖的刺。
(3)蚁群发展
镰猛蚁属群体,从初级小型到大型有3个阶段:
①初级小型群体,由受精蚁后建立巢,产出无生殖力的工蚁。
②中型群体,仍有一只蚁后,不过还有已交配和未交配的工蚁。
③大型群体,包括300多只或更多的成年工蚁,没有蚁后,完全由已交配和未交配的工蚁组成。
(4)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本属种类不多,全世界已记载7种(Bolton,1995),分布于东洋区和印-澳区。截至至2019年,该属已记载有13种(含亚种)。我国已记载3种。
(5)猎镰猛蚁
猎镰猛蚁(学名:Harpegnathosvenator)是一种隶属于镰猛蚁属的蚁,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印度北部和缅甸的部分地区被发现。体长:工蚁16-18mm,雌蚁18-20mm,雄蚁10mm。猎镰猛蚁的头呈矩形,背腹扁平,体侧略显平直,后头凹陷。上颚宽并呈三角形,咀嚼缘长有并不明显的牙齿。额叶将触角插入处遮盖。触角共有1节,柄节超过后头缘。复眼较小,位于头侧中线的前面。爪简单。螫针发达。猎镰猛蚁擅长跳跃,外形很酷。
①体形特征
工蚁:单型,体长约15~18mm。头矩形,稍背腹压扁,两侧缘近平直,后头缘直或凹陷。上颚宽三角形,咀嚼缘具齿或齿不明显。须式3,3、4,3.唇基较窄,横形;其前缘凸,全缘或凹缘。额叶遮盖触角插入部。触角12节,柄节接近或超过后头缘。复眼较小,位于头侧中线之前。并腹胸各节背面等高或并胸腹节明显低于前、中胸背板;前胸背板宽,肩角圆,无刺或齿;前-中胸背板缝明显;中-并胸腹节缝不明显或消息。中、后足胫节具一大的栉状距和一小的简单距;爪简单。结节厚而高,前面垂直,端部略向前倾斜;背面观前面凸。具腹柄下突。后腹部粗大,前面平截;基二节间缢缩明显。螫针发达。
蚁后:蚁后与工蚁相似。但并腹胸背面较凸;中胸背板和小盾片发达;后腹部粗大。根据蚁后会进行婚飞,婚飞后翅膀掉落,会留下翅基。查看背部翅基很容易辨识。
雄蚁:下颌骨更尖、狭窄。头部呈长方形,有些圆润,比长更广。眼睛比蚁后小。全身光亮;胸具粗皱,刻点或细条纹(在后胸背板上为纵长细条纹)。全身被微黄色细毛被,足上细毛密,而在别处则稀少。短茸毛稀。第1腹节呈梨形,具有形成腹柄节2个腹柄结的外形,第2和第8腹节间的缢缩轻微。胸和腹柄褐黑色,头和基部腹节橙黄色,其余腹节黄色带点红色。足和触角的颜色很浅为褐黄色”。产地:北印度、台拉登、锡金、阿萨姆、缅甸、马得拉斯。
②群落
寿命达十几年至二十几年,成熟群落能达一两百只。繁殖速度,较慢。多后制度。从卵到成虫阶段需一至两月。
③生活习性
土中营巢,常位于林边,稀草地等阴凉潮湿地。巢口为火山口状,巢穴结构简单,分数层。群落数量不大,成熟大群落不超过两百只。单独行动,主要猎食节肢类小昆虫。发现猎物或敌人时,会左右摇晃屁股。通常尾随猎物潜伏靠近后,突然跃起攻击并用镰刀似的长齿牢牢夹住,然后用尾部蛰针给予其致命一击。
④饮食习惯
猎镰猛蚁是肉食性蚁类,它们进食之前会把得到的食物先拖到巢穴里,然后再慢慢享用。
⑤技能
它们有着大多数蚁类没有的一项技能――跳跃,它们不像某些猛蚁那样可以跳得那么高、那么远,但这仍然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技能无论是在行动中,还是在捕食中,或是遇到危险逃亡的过程中,跳跃这项技能给它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时奋力一跳,或许就能帮助它们一击致命地杀死敌人,或者在危急的时刻逃过敌人的追捕。
⑥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被发现在印度北部和缅甸的部分地区。
14.双刺猛蚁属〈双棱针蚁属〉
双刺猛蚁属(学名:Diacamma)又名双棱针蚁属,首先由Mayr在1862进行了描述,共19种,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大洋州。大多数种类营地下巢。
(1)形态特征
体长10-13毫米,体黑色,上颚、触角柄节基部和端部、鞭节和足栗红色,有时足红褐色;各腹节端部和后缘褐黄色。腹柄节腹面前、后各有一个齿状突起,齿基部宽。
(2)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大洋州。
在中国,也有分布(也只有此一种),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海南、云南、广西;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
(3)聚纹双刺猛蚁
聚纹双刺猛蚁(学名:Diacammarugosum),头卵圆形,长大于宽。上颚宽三角形,咀嚼缘具12齿,大小相间排列。唇基中部凸,前缘突出,后缘延伸至两额脊之间。额脊宽平。触角柄节约1/2超过后头缘。复眼椭圆形,位于头中线之后。并腹胸背面较平直;前胸背板宽,前部钝圆;中胸背板短,横形;前-中胸背板缝和中-并胸腹节缝明显;并胸腹节基面平直,约与斜面等长。结节厚,前面圆凸,后面平直;顶端具2个尖刺,指向后上方。腹柄下突大;前下角具1长齿,后下角具1短齿。后腹部基二节间缢缩明显。螫针发达。
①体形特征
工蚁单型,体长约10-13mm,。
上颚具稀疏刻点和细刻纹;头、并腹胸和结节具密集而有规则的粗刻纹;前胸背板刻纹横向,具常与侧缘的纵向刻纹会聚;中胸背板具刻点,侧板具纵刻纹;并胸腹节背刻纹纵向,在中央形成一纵带,与斜面的横向刻纹会聚。结节刻纹向顶端会聚。后腹部第1节刻纹向背后缘中央会聚,故称“聚纹双刺猛蚁”;其余腹节无刻纹而具细密刻点。全身具丰富直立、亚直立短毛和密集茸毛。体黑色。上颚、触角柄节基部和端部、鞭节和足粟红色,有时足为红褐色。后腹部末端和各腹节后缘黄褐色。
繁殖蚁胸部有橙色小点。
②生活习性
南方各省多有分布。土中营巢,巢口火山口状,较为明显。巢穴入土较浅,结构也较为简单,2-3室。群落一般不大,多为数十只。该蚁为比较原始古老的蚁种,职型分化单一,每只工蚁都可交配繁殖。通过地位的高低来决定产卵繁殖的权力,繁殖蚁更迭交替。工蚁偶尔会偷偷产卵,但会被同伴吃掉。信息素交流比较少,每次只能带领一两只同伴共同外出觅食。
15.厚结猛蚁属〈粗针蚁属〉
厚结猛蚁属(学名:Pachycondyla)又名粗针蚁属,隶属于猛蚁亚科,属大型蚂蚁,工蚁体长可达7~20mm,性情凶猛,具备尾刺,蛰人后会引起红肿并产生剧痛。
(1)生活习性
该属工蚁单型,为独立捕食者,
关于厚结猛蚁属的的生态行为知之甚少。Longino(2013)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说,厚结猛蚁属是捕食性和清道夫,但对于它们的食物偏好的公开报道很少。Wheeler(1900b)报道,人工饲养的工蚁会以蛋黄和糖水为食,但不会捕食白蚁,Overal(1987)指出P. harpax吃软体昆虫(包括白蚁)和多足昆虫,而Garcia-Pérez等人。(1997)观察到P. harpax主要捕食白蚁。所以对于该属的食性研究是不明确的。
(2)分布范围
该属由17个现存种和19个化石种组成,均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在中国没有分布。
(3)敏捷扁头猛蚁
敏捷扁头猛蚁(学名:Pachycondylaastuta)是属于猛蚁亚科厚结猛蚁属,群落寿命十几年至二十几年的动物。
①体形特征
工蚁单型,体长约9.5-15.5mm。蚁后体长稍大于工蚁,胸部更粗壮,中胸背板呈五边形凸起状,具翅基。头部略背腹扁平,故称“扁头”。侧缘微凸,边缘明显,后头缘深凹,后头角钝角状,上颚宽三角形,咀嚼缘具6~8齿。唇基窄,中部凸,前缘完整,缺中脊。触角柄节略超过后头角。复眼较小,位于头侧中线之前。并腹胸厚实,背面稍凸;前胸背板前缘圆 凸,前侧角略呈直角;前-中胸背板缝清晰,中-并胸腹节缝仅见凹痕;并胸腹节基面短于斜面,二者连接处圆滑,两侧具边缘。。结节侧面观前面平直,后面端部向前倾斜;背面观前面凸,后面平。腹柄下突三角形,前下侧钝角形。后腹部粗大,基二节间缢缩明显。螫针伸出。 上颚具细纵刻纹和稀疏粗刻点;头部和并腹胸具密集刻纹;头部纵刻纹向后发散;前胸背板前缘刻纹横形,其后部以及中、并胸腹节和结节具纵刻纹;并胸腹节斜面和结节背面具横刻纹;后腹部具细密刻点,其中第1节刻点较粗。立毛黄色,细而稀疏。短茸毛密集,遍布全身。体黑褐色至黑色。上颚、触角鞭节、足和后腹部末端暗红褐色。
②生活习性
蚁巢常筑于林边,稀草地等阴凉潮湿带,巢口有颗粒状泥土堆积物。工蚁个体能力强,喜欢单独行动。厚实的身体提供了出色的防御力,尾部的螯针给予猎物致命的一击。
③生活习性
分布于中国热带到温带的全境,属于广布物种。国外分布在亚洲和大洋洲。
16.齿猛蚁属〈齿针蚁属〉
齿猛蚁属(学名:Odontoponera)又名齿针蚁属,膜翅目蚁科的一个属。
(1)外形特征
工蚁在1857年的加里曼丹首次被描述。工蚁体长9-12mm,暗锈红色至黑色,上颚、触角、足栗褐色。上颚和唇基具纵长细条纹,唇基前缘具细齿;头不细条纹从头部中央纵线向外发散;并腹胸和结节上具横细条纹。
(2)分布范围
本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亦有分布。
(3)横纹齿猛蚁
横纹齿猛蚁(学名:Odontoponeratransversa)是蚁科、齿猛蚁属的一种蚁类,工蚁在1857年的加里曼丹首次被采集。
①形态特征
工蚁:体长9-12毫米。体黑色,上颚、触角和足深栗色,上颚和唇基具纵向细密条纹,唇基前缘锯齿状,头上的条纹纵列,从中线向外散开;胸部和腹柄结节上的条纹横列;腹部无条纹,但有被毛的刻点,似呈断续纵列细条纹。头、胸和腹部被散生淡红色竖毛;并有黄色短柔毛,在触角和足上浓密。头方形,后头稍凹缺,后侧角圆形;上颚强大,近三角形,咀嚼缘具粗尖齿5枚;唇基窄,后缘在触角脊之间延伸呈尖角形;触角脊短,平行,后韶略狭缩,前端略呈三角形,层状,覆盖触角基部内侧;触角膝状,12节,柄节粗壮,圆柱形,其长略超过头顶;鞭节第2节稍长于第1节或第3节;复眼在比例上较小,卵圆形,棕褐色,位于头侧中线下方。胸部粗壮,前胸背板凸形,前端变窄呈颈状,前侧角有粗齿前中胸和后中胸背缝上方均清晰;中胸背板横卵形,略凸;后胸背板略微向左右侧扁,由基部斜向端部,斜面宽而平,其两侧各有一细锯齿状的脊将它和后胸背板的两侧分开;足长、粗;腿节和胫节圆筒形。腹柄1节,其结节隆起,前、后端扁平,呈楔形,其上缘凹缺;腹部较短,柄后腹基部两节之阗明显收缩。
雌蚁:象工蚁,体长11-13毫米。足的颜色比工蚁更深,几乎呈黑色,腹端槊褐色;头部、前、中胸背板条纹均同工蚁;小盾片上的条纹纵列,中胸和小盾片大,后胸背板短。腹部更粗。翅淡褐色,透明;单眼8枚,较小。
②生活习性
蚁巢常筑于林边,稀草地等阴凉潮湿带,巢口有颗粒状泥土堆积物。工蚁个体能力较强,喜欢单独行动。厚实的身体提供了出色的防御力,尾部的螯针给予猎物致命的一击。横纹齿猛蚁生态位宽阔,能在土壤、地表、植物上觅食,但以地表觅食为主,本种在土壤内筑巢 。
③分布
中国(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