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分享

【动物界全系列】寄生蜂下目—小蜂总科

这个是认证

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

2024-12-08 09:01 上海

30328 0 0

寄生蜂下目—小蜂总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膜翅目

细腰亚目

寄生蜂下目

小蜂总科

 

小蜂总科(学名:Chalcidoidea),是昆虫纲膜翅目中一个总科。


1.形态特征

本总科昆虫体小型,长1~5毫米左右,最小的仅0.2毫米,翅脉退化,在前翅主要为沿翅前缘的亚缘脉(包括缘前脉)、缘脉、后缘脉及痣脉,有的类群在亚缘脉与缘脉之间有一小段翅脉呈弯曲状,末端折而汇入缘脉,称作缘前脉,后翅翅脉更加简单,无痣脉。前胸背板与翅基片之间的胸腹侧片,其形状、大小随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前胸背板背面部分常具锋锐横脊,将背片和颈部分隔开,中胸背板往往具(或不具)盾纵沟1对,小盾片有的也具1对纵沟,而有的则具1横沟。并胸腹节常具纵脊;金小蜂科靠近气门的1对侧脊称侧褶。第2腹节成腹柄,有些类群的腹柄缩成一不显著的鳞状物,全变态,少数为过变态。

2.生活习性

从植食性到寄生性均有,完全植食性的如无花果小蜂科,植食性种类及寄生性种类兼而有的如广肩小蜂科、长尾小蜂科以及少数金小蜂科,其他绝大多数均为寄生性,寄生的阶段从寄主卵到蛹均有,寄主范围也很广泛,除昆虫外,蜘蛛纲的某些种类也是小蜂的寄主,例如蛛形纲的卵是啮小蜂属的猎物之一,而蜱则是跳小蜂科Hunterellus及Ixodiphagus两属的寄主。分布极为广泛。

3.经济意义

小蜂多数为控制害虫的天敌,少数则为益虫的敌害,还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加害林木、牧草及药材种子,无花果小蜂则是这种果品的唯一传粉昆虫。小蜂在害虫防治中是天敌因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苹果绵蚜蚜小蜂,多种赤眼蜂,红铃虫金小蜂,荔蝽卵平腹小蜂等均已是国内行之有效的几种天敌小蜂,另外螟卵啮小蜂为三化螟的有效天敌,Neanastatus为稻瘿蚊的重要寄生蜂,Aphytis为若干种盾蚧的有效天敌。

4.下属科

榕小蜂科〈无花果小蜂科〉(Agaonidae)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小蜂科(Chalcididae)

跳小蜂科(Encyrtidae)

蚁小蜂科(Eucharitidae)

釉小蜂科〈姬小蜂科〉(Eulophidae)

旋小蜂科(Eupelmidae)

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

褶翅小蜂科(Leucospidae)

缨小蜂科(Mymaridae)

刻腹小蜂科(Ormyridae)

巨胸小蜂科(Perilampidae)

金小蜂科(Pteromalidae)

毛体金小蜂亚科(Herbertiinae)

蚁形金小蜂亚科(Cerocephalinae)

盾沟金小蜂亚科(Ormocerinae)

双邻金小蜂亚科(Diparinae)

狭翅金小蜂亚科(Panstenoninae)

寡节金小蜂亚科(Piraninae)

奇金小蜂亚科(Storeyinae)

俑小蜂亚科(Spalangiinae)

蚧金小蜂亚科(Eumotinae)

肿腿金小蜂亚科(Clenyminae)

脊柄金小蜂亚科(Asaphinae)

柄腹金小蜂亚科(Miscogasterinae)

柄腹金小蜂族(Miscogasterini)

斯夫金小蜂族(Sphegigasterini)

横盾小蜂科(Signiphoridae)

长痣小蜂科(Tanaostigmatidae)

四节金小蜂科〈四节小蜂科〉(Tetracampidae)

长尾小蜂科(Torymidae)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5.蚁小蜂科

蚁小蜂科(学名:Eucharitidae)是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体长约5毫米,触角10~11节,无环状节亦不呈膝状,胸部显著隆起,前胸由背面看不清,胸、腹侧片尚未分化,小盾片末端延长具齿或左右分枝,腹柄长,腹常侧扁,第1腹节几覆盖其余腹节。

(2)生活习性

以蚁为寄主,例如Eucharis,乌苏里蚁小蜂皆然。

6.褶翅小蜂科

褶翅小蜂科(学名:Leucospidae)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体中至大型,长3~14毫米,形态特殊,体色黄黑,翅纵褶很像胡蜂。与小蜂科也有些相似之处,如后足腿节膨大具齿,但产卵器鞘长且向背面翻转,沿腹背中央前伸,甚至长达胸部。

(2)生活习性

褶翅小蜂以散居蜜蜂幼虫为寄主,在寄主巢穴行寄生生活,其成虫则常见于伞形花科的花上。

7.刻腹小蜂科

刻腹小蜂科(学名:Ormyridae)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本科是个小科,体中等大小,后足基节及翅脉形态与长尾小蜂科近似,其特点在于体形弯曲,背稍隆起,体壁强度骨化,触角短,盾纵沟浅,腹不皱缩而后端延长,背面隆起并常具粗大奇特的点状刻纹,雄虫尤甚,雌腹延长,末节变尖,臀板延长其下(腹面),具短的产卵器,体常具金属光泽。

(5)生活习性

以虫瘿中的膜翅目及双翅目昆虫为寄主。

8.巨胸小蜂科

巨胸小蜂科(学名:Perilampidae)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小蜂总科的一个科。

(1)形态特征

体长约2.5毫米,头大,正面观横形,触角13节,具环状节一节,棒节3节。胸部膨胀高大,背面观前胸清晰可见相当长,中胸盾纵沟完整,小盾片膨起后端延伸呈剪缺状或具不明显的小齿。第1、2腹节背板长,遮盖其余腹节,产卵器不突出,前翅具不发达的痣脉及后缘脉。体多具金属光泽,但也有少数种类呈黄色。

(2)生活习性

多为鳞翅目的重寄生,其真正的寄主为膜翅目及双翅目。

(3)主要种类

多热带产,旧北区只6属而以巨胸小蜂属为常见,例如翠绿巨胸小蜂、墨玉巨胸小蜂。

(4)翠绿巨胸小蜂

翠绿巨胸小蜂,膜翅目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休长2.5-5毫米。体色头胸蓝绿色有金光,腹黑绿色,触角黑褐色,足腿、胫关节、腔节两端及跗节褐黄色,翅淡黄褐色,翅脉褐色。头胸等宽,颜面上中部低洼,触角即着生于低洼部分下端,13节,索节7节皆横形。单眼排列呈140°之钝三角形,其间有脊相间,侧单眼与中单眼距约与单眼直径等长,而与复眼间距约为单眼直径2倍;颊及后颊有条状刻纹通过后头左右相通,头顶、额及前颊有较胸部为稀而浅的大点刻,颜面部分则光滑无刻纹。上唇基片长宽几相等,前缘平齐。前胸短,中胸盾片及小盾片膨大。盾纵沟自后向前伸、呈放射状,小盾片后端圆、不突出。胸及并胸腹节除后者左右各有镜伏结构一个具细微点刻外,均有密、深、大型点刻,点刻间光滑无细致花纹;翅基片除内侧有相似的点刻外呈皱刻纹,中胸侧板前、后缘附近均光滑,惟中部呈前后走向之皱刻纹。肘脉短于后缘脉、末端圆形,后者又较缘脉为短。腹部光滑,略呈四角锥形。

②分布范围

分布于黑龙江、青海、新疆,据记载亦产华北。

(5)墨玉巨胸小蜂

墨玉巨胸小蜂,巨胸小蜂科动物。

①形态特征

雌:体长2-3.4毫米。体色黑,足腿腔关节及腔节末端红褐色,跗节褐黄色;触角暗红褐色覆黄毛。由基部至端色渐浅,有时红黄色;雄者触角褐色;翅透明散布褐色刚毛,翅脉褐色。本种与翠绿巨胸小蜂(P.prasinus Nikol.)形态大致相似,推体较短小粗壮、色黑,颜面上中部凹陷部分下端两侧亦低洼呈槽,与上唇基片两侧沟相通,头顶及内颊之点刻模糊无定形,中胸眉纵沟外侧区之中部平滑,腹部光滑无点刻及细刻纹;并胸腹节两侧之镜伏结构亦具细微皱刻与前种同,但中脊与镜状结构间只有网状刻纹而未形成一巨大之陷窝(前种在中脊两侧上方与镜状结构间各有一巨大之陷窝)。又本种虽前翅肘脉亦末端圆形并短于后缘脉,但后缘脉与缘脉几等长。故与前种区别明显。

②分布范围

黑龙江、河北、甘肃、新疆(墨玉)。

 

 

# 动物界全系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