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 1
分享

千年黎锦,正年轻!

这个是认证

海南新视界

2024-12-17 10:19 中国

103681 1 1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项目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黎锦

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

其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已传承3000多年

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和工艺价值

它是海南的文化名片

更是世界的非遗瑰宝

黎锦转名录

它的保护和传承

即将迎来新阶段

未来更锦绣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封面

代表作

海南黎锦实力“出圈”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它与春节、中国书法、太极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同,荣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殿堂。

海南黎族妇女纺线。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杰 摄

从大山深处走向世界舞台,从民族记忆上升为“人类非遗代表作”,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及其代表性产品黎锦有着怎样的分量和魅力?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2/B15版版面图

画像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群不断扩大

千年繁花更

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者、实践者、延续者,非遗的保护传承关键在人。

日前,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转名录”,意味着该非遗项目经过保护、发展而壮大,存续力不断增强,不再濒临灭绝,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传承人不断增多,掌握这项技能的人群不断扩大。

白沙黎族自治县龙江中心学校学生在练习黎锦织锦技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这些掌握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人主要分布在哪?他们的技艺有何特点?我们为他们描绘一幅“画像”,分析这项古老技艺背后的民众基础,看黎锦技艺如何从“独乐乐”变为“众乐乐”。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3版版面图

提灯人

编织时光 心手相承

黎锦技艺提灯人

在悠久的时光长河中,他们为传统文化“提灯”前行。从母亲到女儿,从祖辈到孙辈,以家庭为传承的基石,一代代黎族人不断延伸着黎锦的历史之路,从古至今。正是家庭的紧密纽带,使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得以跨越3000多年的时空,让历史的每一环都紧密相扣,生生不息。

五指山市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市级传承人谭朝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现今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队伍中,大多数的传承人可以说得上是出自“黎锦世家”。这些世家的成员们,无论男女老少,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黎锦的制作与传承中。他们通过创设公司、举办工作坊、参加展览、参与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让黎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4/B13版版面图

新潮范

黎锦正当潮

2023消博会时装周闭幕式上,模特穿黎族服饰走秀。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国强 摄

当古老和新潮相遇,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近年来,黎锦宛如一颗历经岁月洗礼的明珠,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它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珍藏,而是以潮流之姿走向大众、融入生活。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5版版面图

百变纹

千华百卉纹样美

黎锦,出自中国黎族妇女灵巧的双手。她们用绚丽的色彩语言将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织成圆满、美好的梦景,将巧夺天工、美不胜收的作品穿在身上,向世界展示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黎锦上的“丰收图”。(资料图)

纹样是黎锦的精华所在,种类繁多、造型优美的纹样,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记录了黎族先民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集中体现了黎族人的审美和创造力。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6/B11版版面图

粉丝圈

这些老外也爱黎锦

Nicki在店内展示黎锦工艺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艺术的美,是世界性的,可以跨越国界。来自美国的谢敏(Nicki)、游若淳(Ally),来自俄罗斯的萨莎,是海南黎锦的铁杆粉丝。三人因黎锦结识,在异国他乡成为好友,并不约而同地传播黎锦文化,希望让更多人领略黎锦的艺术之美。

2024年12月16日海南日报《海南周刊》B07版版面图

来源:海南日报海南周刊

# 海南
本文为凯迪网自媒体“凯迪号”作者上传发布,代表其个人观点与立场,凯迪网仅提供信息发布与储存服务。文章内容之真实性、准确性由用户自行辨别,凯迪网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
举报
投喂支持
1人点赞
发表评论
请先 注册 / 登录后参与评论
热门评论
一个琼碧
活化石
2024-12-17 10:56 中国
0
0
推荐阅读